楊敏蕾


楊敏蕾 江蘇省張家港市外國語學校
一個小小的班級也如一個小小的國家,國家有國家的制度,班級也有班級的制度。如果一國的制度反反復復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那這個國家定然會動蕩;如果一成不變,也會失去活力。一個班級同樣如此,所以,班級制度要有一定的延續性,以確保班集體的穩定性,也要在原有制度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讓它更具生命力、影響力。
班級制度為什么要變
新時代的教育理念是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小主人、班集體的小主人,這樣的理念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想學樂學。據調查,幾乎所有的小學班主任都會選擇值日班長制度,即讓學生按照學號輪著當班長。在大班制的時代,這確實能夠保證所有學生都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也能夠讓過度關注孩子教育的家長悅納,感受到孩子在班集體中的存在價值。另一方面,這也是保護學生的好辦法,因為一旦選了班長,那個擔任班長角色的學生必定會去管理班級,但是老師管學生都難,更何況學生管學生,所以班長難免會與其他同學發生沖突,成為眾矢之的,而且天天都當班長,天天要管理班級瑣事,實在是一種沉重的負擔,有的班長甚至出現了成績下滑的現象。
但并不是說選擇了值日班長制度就能夠讓學生形成強烈的主人翁意識。據調查,有些學生僅僅把值日班長的工作當作是任務而不是責任,他們敷衍了事,得過且過,有的孩子甚至逃值。這就意味著制度的約束力在減弱,這時候就需要變革。此外,有些學生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們很負責,但是不太會管理,這使得他們十分困擾,這就意味著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這時候也要變革。有些學生剛開始非常期待當值日班長,但久而久之,在繁復的勞動之中,他們漸漸也失去了興趣,這意味著制度缺少了源頭活水,在老化、在失去生命,這時候更得變革。有的時候班級的制度與學校的管理制度脫節,那也必須進行調整。
鑒于這些原因,值日班長制度要有一定的變化以順應學生的實際情況,才能煥發活力,真正惠及學生,惠及班集體。也就是說,一種制度再好也是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發展進行革新的,這樣才會成為一種有生命力的制度,扎根于每一個班集體成員心里。
班級制度怎么變
學校文化的滲透影響。一個班級是學校的一部分,班級的文化制度定然與學校的文化制度有密不可分的聯系。比如值日班長制度就是為了更好地配合學校大隊委的檢查制度,大隊委要檢查禮儀衛生,值日班長也就得檢查班上每一個人的禮儀衛生,大隊委新增了監督排隊取餐的任務,值日班長也就得多承擔一分責任,但班級制度的變革還是基于班集體的發展需求的。不過,學校文化對班級制度更深層的影響還在于它的內蘊。筆者所在學校的宗旨是“讓學生站在舞臺的最中央”,這不僅僅是指學生能夠站上舞臺,而且還能自信地站上舞臺,成為舞臺的中心。所以值日班長的職責不能僅僅是解決衛生紀律等問題,還要發揮自己的才能讓班級變得更美好。于是就有了“一天一得”的小節目,在值日的當天,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給同學們帶去才藝分享,比如唱首歌,跳支舞,背首詩,顛個球……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只要求學生展示一次即可,如果有學生想展示多次,當然也是可以的。總之,讓膽小的孩子能夠站上舞臺,讓多才多藝的孩子能夠盡顯才華,這就是最好的安排。
班主任主導的一崗多人制變革。低年級可以是班主任主導的變革。筆者在實行了一個學期的值日班長制度之后,出現了上文提及的問題——有的學生敷衍了事、有的學生不會管理以及值日班長的任務過于繁重,因此,在一年級下學期筆者進行了調整。這是由班主任主導的變革,因為一年級學生的理性判斷能力有限,又鑒于低年級學生的處事能力有限,一崗多人的配置更能保證職責的履行。筆者在值日班長的基礎上增加了小干部監督崗,每周選出五個能力強的學生作為周一到周五的監督人員,一來是督促值日班長上崗,二來是保證班集體每天都有人來管理,哪怕值日班長不作為。低年級學生對積分也更熱衷,于是筆者又將值日班長和監督人員進行捆綁獎勵,以午間的大隊委檢查結果為標準進行積分。
這一改變確實保障了職責的履行,更明顯的作用是使得全班同學都更愿意當值日班長,因為值日班長當得好的學生更容易被選為監督人員,也更容易得到全班同學的認可。總之,在低年級階段,班主任需要發揮更大的主導作用,秉持目標不變的理念,適當進行外在形式的改變,做好班級的領路人。
學生主導的“浣熊班長”制變革。中高年級可以由學生主導變革。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自我認知水平越來越高,他們已經有能力參與到班級制度的調整之中。可以利用班會晨會等時間,讓學生發聲參與到制度的革新之中。
經過兩年多的實踐,筆者發現學生在調整班級制度方面更有創意。首先,他們改變了值日班長的稱呼,因為這個崗位最重要的職責就是管理好班級衛生工作以保證教室的整潔同時獲得大隊委更高的評分,所以他們將值日班長稱為“浣熊班長”。浣熊本來就是一種愛干凈的動物,一個別出心裁的稱呼改變,讓每一個擔任值日班長的學生都更明了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最重要的是,全班學生都十分擁護這個可愛的稱謂,筆者也覺得這稱謂與他們的心性十分匹配。
其次,他們改變了值日班長的選拔制度,不再是以前按學號輪流來當,而是借助前期的選監督人員的方式來推選。為了鋪開推選面,他們還制定了兩星期內不得重復擔任的規則。這樣選出來的浣熊班長總會感覺無比榮耀,因為那是全班同學和班主任老師對他的認可,同時也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之中。
這些改變實施以來班級常規一分未扣,更令人欣喜的是有些對自己的學業都不怎么負責的學生,經由幾次“浣熊班長”的歷練之后,慢慢懂得了什么是負責,并開始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從他們的書寫端正、準確率較高的作業中可以看出,從他們提高的期末成績中可以看出。
總之,即使是剛剛革新過的制度,在將來都會因學生的發展需求而改變,但是本質理念須堅守,這樣更有利于班集體的健康發展。
專家點評
專家點評:班級管理需要走向學生自治,讓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生命的主人已經成為一線班主任公認的班級管理核心。作者以此為研究切入口,聚焦班級管理制度的“變”與“如何變”,并提供了學校文化滲透影響、班主任主導和學生主導這三種要素交叉共同作用的班級管理制度樣本,值得廣大班主任參考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