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離開學還有一個星期,歐歡還是帶兒子去買了一塊小天才電話手表,因為兒子小磊告訴她,“再不買,等開學了,就無法和同學交朋友”。
能定位,還能打電話……近年來,兒童電話手表得到越來越多未成年學生及家長的青睞。隨著兒童電話手表迭代升級,其硬件配置和功能也越來越強大,集定位、通話、娛樂、學習、購物、拍照、搜題等于一體,更是增加了許多社交類功能,在孩子中間也興起了“表”上社交的熱潮。
與此同時,伴隨而來的一些兒童社交隱憂,也開始逐漸顯現。
交友社區“入場券”
在歐歡看來,兒童電話手表的功能是保障孩子外出時的安全,方便家長及時掌握孩子的定位并進行緊急聯絡。
“如今,我買下這塊價格不菲的手表,卻是出于兒子的社交考慮。”歐歡說。
和歐歡有著同樣煩惱的學生家長還有不少。
在知乎上,“如何評價兒童電話手表?”這個問題被瀏覽了265萬人次,積累了216個“回答”,其中不少是網友的吐槽——“把100元成本的東西賣1000元”“80%交的都是智商稅”“沒辦法,為了孩子在學校交朋友還是買了”……
獲得近1700個點贊的答主“pansz”表示,以前沒想過給兒子買兒童電話手表,因為性價比太低,最終買了原因便在于,買的不是表,而是一張兒童交友社區“入場券”。
其實,兒童電話手表最初出現的原因是基于家長的訴求——可以通過手表上的GPS定位,讓父母隨時了解孩子所處位置。手表還有SOS求救功能,點擊SOS功能鍵后,求救信號將以群發形式發送到所有綁定的手機聯系人,同時顯示手表發出警報的位置。
交朋友是孩子的核心需求,看準其中商機的兒童電話手表品牌,又陸續加入了微聊、朋友圈、搖一搖等社交功能,使其成為了一個兒童版微信。
它在功能上簡化并趣味化了交友流程——彼此手表碰一碰就能互相加好友,也因此形成了一張專屬于小學校園+小區的圈層社交網絡。
“不買就交不到朋友!”正如歐歡兒子所言,班上絕大部分同學都戴有兒童電話手表,自己沒有就無法融入社交群體。
基于這一需求,盡管家長們不滿兒童電話手表的高昂售價,卻不得不買下這張“入場券”。
封閉式“圈層社交”
不過,不是所有的兒童電話手表之間都能加好友。目前,市面上的兒童電話手表,都預裝了廠家自主研發的軟件,同品牌手表好友可以互相點贊或評論。
在隨機采訪中,不少家長向記者表示,小天才電話手表目前是小學生的第一交友平臺,只有同樣使用小天才電話手表才能互相加好友、群聊、點贊、給朋友送金幣、約朋友跑步……從而進入“小天才朋友圈”。
那其他品牌的兒童手表又是如何操作呢?
帶著疑問,記者來到渝北區一大型商場的華為兒童手表柜臺前。一位正帶著兒子體驗兒童電話手表的年輕女性告訴記者:“華為這款電話手表的外形設計、功能體驗都不錯,價格也非常合適,但兒子不愿意要,說不能跟同學‘碰一碰加好友。”
華為兒童手表銷售人員說:“軟件都是公司自己開發的,只有同品牌的電話手表才能通過‘碰一碰加好友,其他品牌之間不行。”
對此,米兔兒童手表銷售人員也表示:“各個兒童電話手表品牌有自己的‘圈層社交,互不相通,小孩子為了跟同學加好友,會要求購買特定品牌手表。”
孩子需要這樣的社交嗎?
廠商為了擴大消費,抓住了孩子的消費心理,加強了社交和娛樂性功能的研發。在此情況下,很大部分孩子依靠兒童電話手表之類的電子產品形成了各自的社交關系。這意味著,不同品牌的兒童電話手表,各自打造了一個封閉式交友體系,給被圈在不同品牌下的兒童用戶之間豎起了一道社交壁壘,甚至形成了不同品牌用戶之間的鄙視鏈。
有家長擔心,沒有電話手表就無法融入“社交圈”,相較之下,孩子不合群問題更為重要。為了孩子進入“社交圈”,這樣的花費在所難免,家長能做的就是,花更多精力防止孩子沉迷。
“微屏社交,是現實社交的補充和延伸。研究表明,有些內向羞澀的小朋友在網絡交友中表現得更好。”云陽縣人大代表、重慶市中山外國語學校心理健康教師顏曉容表示。
那么,這樣的交友方式,是否會給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帶來影響?
顏曉容表示,其實產品并無好壞之分,決定結果好壞的,是使用產品的方式,“也就是說,這種社交方式仍然存在風險。家長能否引導小朋友恰當處理和避免網絡成癮、不良信息誘導、攀比行為等問題,確實是避免風險的關鍵。”
為了引導孩子建立健康互動的社交關系,顏曉容認為,應該鼓勵和重視現實交往,家長要鼓勵和指導孩子與同伴、老師、親友進行現實交往,鼓勵孩子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健康的休閑放松方式,家長本身也要花時間在現實情景下與孩子互動,建立高質量的親子關系,“在成長過程中,兒童會遇到交往、學業、健康、情緒等多方面的困擾,遭遇挫折后的兒童有可能沉溺于網絡世界。為避免這種情況,家長應更多表達理解、尊重和支持的態度,確保孩子遇到困擾時愿意向家長求助。”
“除了社交方面的問題,由于兒童的信息鑒別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還不穩定,電子產品可能充斥的黃色與暴力問題,也應當引起學校和家長的高度重視。”顏曉容認為,應當幫助兒童建立電子產品使用時間和空間的邊界感,從認識和行為規則上與孩子達成一些共識。
鏈接
解決亂象應靠他律與自律
今年央視的“3·15”晚會曝光了兒童手表的許多信息安全漏洞。兒童手表中的一些App在安裝后,無需用戶授權就可以獲得定位、通訊錄、麥克風、攝像頭等多種敏感權限,從而輕易獲取孩子的位置、人臉圖像、錄音等個人隱私信息。
今年4月,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推薦性國家標準GB/T41411-2022《兒童手表》。該標準將于今年11月1日開始實施。作為首個兒童手表國家標準,該標準覆蓋了兒童手表的定位性能、通話、電磁輻射、信息安全等關鍵質量安全和性能指標,并提出了相關的評估和檢測方法。
7月18日,因某知名品牌兒童平板電腦部分應用程序含有色情、血腥、暴力內容,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聯合約談相關企業。
同日,中央網信辦等部門聚焦未成年人使用頻率高的短視頻直播、社交、學習類App、網絡游戲、電商、兒童智能設備等平臺,啟動“清朗·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強化對專門供未成年人使用的兒童電話手表、平板電腦等智能設備信息的內容管理,排查語音、視頻、文字、圖片、游戲等場景,以全面清理違法不良信息。
兒童手表制造、銷售等相關行業呼吁,應對專項行動過程中行之有效、操作性強的具體措施和經驗加以總結、完善,構建規范化、制度化、長效化的制度機制。比如,在嚴格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針對兒童智能硬件的安全性設立行業準入標準,進一步明確兒童手表廠商和軟件開發商的法律責任以及相關部門的監管責任,將兒童手表的生產、銷售、使用等所有環節納入常態化監管,還孩子們一個清朗的成長環境。
人民網 《瀟湘晨報》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