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慧 白賀蘭



摘要:為促進寧夏枸杞產業高質量發展,對寧夏枸杞產業發展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了寧夏枸杞產業發展的優勢、成效及制約因素,針對生產環節問題突出、企業創新動能不足、品牌提升與保護不足、競爭力弱等發展困境,提出了提升質量安全、推進枸杞深加工及產品研發、持續推進枸杞科技創新、強化寧夏枸杞品牌保護、拓展枸杞市場渠道等促進寧夏枸杞產業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枸杞產業;現狀;發展;寧夏
中圖分類號:S567.19?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1-1463(2022)09-0010-05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22.09.003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Dilemma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Wolfberry Industry in Ningxia
REN Hui, BAI Hela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Information,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wolfberry (Lycium barbarum) industry in Ningxia,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wolfberry industry in Ningxia, the advantages, achievements and bottlenecks of wolfberry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Ningxia were analyzed. In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such as prominent production issues, lack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kinetic energy, insufficient brand promotion and protection, and reduced competitiveness,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wolfberry industry in Ningxia, such as improving quality and safety, promoting deep processing and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ntinuously promo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wolfberry, strengthening brand building of Ningxia wolfberry and expanding market channels of wolfberry.
Key words: Lycium barbarum industry; Status; Development; Ningxia
區域特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對于區域經濟的整體推進具有重要意義。枸杞產業是寧夏農業特色產業之一[1 ],歷史悠久,近年來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受到中央和地方的高度重視[2 ],并在政策和資金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寧夏將枸杞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產業,制定了具體的實施方案,對現代枸杞產業在生產標準。市場銷售和品牌建設等方面做出了具體要求,枸杞產業顯然成為寧夏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之一。“十三五”時期,經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寧夏枸杞產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綜合產值達到兩百多億。“十四五”以來,寧夏大力推動特色優勢產業提質增效,為大力發展現代枸杞產業制定了長期發展目標,在產業標準、精深加工、市場銷售、品牌提升、文化宣傳等方面促進枸杞產業高質量發展[3 ]。
新時期枸杞產業發展機遇良好。我們通過對寧夏枸杞產業發展現狀的調查,全面分析了枸杞產業發展的成效與存在的問題,提出促進寧夏枸杞產業快速發展的對策建議,以期推動現代枸杞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1? ?寧夏枸杞產業發展現狀及特點
1.1? ?產業規模不斷擴大
隨著國內國際市場需求的增長以及一系列國家和地方政策措施的傾斜,寧夏枸杞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枸杞種植面積、產量均在發生變化(圖1、圖2)。2006 — 2020年,寧夏枸杞種植面積逐漸增長,與2006年相比,2020年枸杞種植面積翻番,產量也在波動上升。同時,枸杞加工體系發展較完善[4 ],加工企業逐年增長,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產品多樣化趨勢明顯,逐步向精深加工方向發展[5 ],枸杞加工轉化率明顯提升,加工產品遠銷海內外多個國家和地區[6 - 7 ]。
1.2? ?市場銷售波動上升
隨著枸杞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在提高產量的同時,寧夏更加注重枸杞質量的提升和品牌建設,并隨著枸杞銷售產品種類和銷售模式的多樣化發展[8 ],枸杞市場銷售越來越好。縱向比較,寧夏枸杞市場價格基本平穩,變化不大,但是整體來看有所下降。橫向比較,雖然全國枸杞市場價格總體呈現下降趨勢,但與其他產地來源的枸杞相比,寧夏枸杞市場價格顯著高于其他地區。例如,比較2014? — 2020年河北安國藥市、安徽亳州藥市、廣西玉林藥市寧夏和新疆的枸杞價格發現,雖然各藥市枸杞市場呈下降趨勢,但總體來說寧夏枸杞的價格顯著高于新疆,這充分體現了寧夏枸杞的優良品質和品牌效應。據調研數據分析,寧夏枸杞出口2006年至2016年穩步上升,2016年為轉折點,開始有所下降,但整體趨勢為波動上升(圖3)。
寧夏枸杞先后在法國、意大利、俄羅斯、馬來西亞、新加坡、英國、德國、澳大利亞、美國等國以及中國臺灣、廣州、上海、成都、長沙等國內區域中心城市開展專項宣傳推介活動。目前,我國枸杞出口排名前10位的省(區)為寧夏、廣東、安徽、湖南、青海、山東、遼寧、河北、內蒙古、廣西和天津,占出口總額的91.06%,寧夏占全國枸杞出口量的39.43%。
1.3? ?品牌價值有效提升
品牌是特色產業的核心,是提質增效的關鍵。經過多年發展,寧夏“枸杞之鄉”品牌知名度享譽全國,“寧夏枸杞”入列中央電視臺“廣告精準扶貧”,“寧夏枸杞”“中寧枸杞”兩個區域公用品牌雙雙獲得“全國消費者最喜愛的100個中國農產品品牌”稱號。寧夏枸杞獲全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中藥材排行榜第1名。在京廣、京滬等高鐵專線和部分航班、機場等投放宣傳廣告,擴大了寧夏枸杞的對外宣傳力度。
1.4? ?研發能力穩步增強
寧夏相繼建成了“中國枸杞工程研究院”“中國枸杞聯盟”等國家級研發中心,大力開展科企科地合作,積極引導企業與中國科學院、國家枸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共建研發平臺,設立院士、博士工作站。大力開展成果轉化,枸杞特膳、枸杞糖肽、枸杞酵素、枸杞面膜、枸杞啤酒以及枸杞明目片、護肝片、枸青花素含片等一批功能性產品生產線相繼建成投產,枸杞深加工及功能性新產品研發已成為企業發展的動力之源、立身之本。
1.5? ?質量管控不斷強化
目前已發布的枸杞產業國家、行業、地方標準共有120余項,其中國家標準7項(寧夏起草制定4項)、行業標準15項(農業農村部11項,國家林業和草原局1項,其他3項)、地方標準99項(寧夏制訂發布59項)。涉及枸杞質量安全的標準,目前執行2016年6月1日由自治區衛生計生委發布實施的《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枸杞》。寧夏林草局與農業農村廳、寧夏農林科學院、寧夏氣象局聯合開展枸杞用藥登記、投入品管理、標準制定、病蟲害監測預報、氣象服務等工作,印發了《寧夏枸杞生產推薦農藥品種目錄》,全力爭取國家農業農村部的支持,持續推進枸杞農藥登記工作,建立了一批綠色防控核心示范區,布設了上千個監測預報樣點。寧夏氣象局建立了中國枸杞氣象服務中心,開展枸杞生產氣象預測預報服務。
2? ?寧夏枸杞產業發展的困境
2.1? ?生產環節問題突出
寧夏枸杞在采摘、使用農藥等生產環節問題突出。目前枸杞采摘基本依靠人力,嚴重缺乏枸杞采摘最新技術支持,人工缺乏及其過高的成本,成為制約枸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制約因素。在采摘旺季,還會出現用工荒現象。農戶缺乏農藥選擇、使用的專業知識,不規范用藥現象依然存在,使得產品農藥殘留超標。另外,因連年種植枸杞,無休耕、輪耕,致使枸杞根腐病嚴重。
2.2? ?科技創新動能不足
科學技術在寧夏枸杞產業發展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是面對快速發展的國內、國際科技創新大環境,寧夏創新科技轉化能力顯然不夠強,高質量的科技產出較少,加工產品的附加值較低。科技創新機制和意識不足,尤其是科技創新的協同發展受限,缺乏高層次農業科技人才和研發團隊嚴重制約了枸杞產業的科技創新發展。寧夏全區具有獨立研發能力、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和年銷售過億的企業不到10家,產品研發種類、外部包裝、營銷方式復制率高,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大部分經營主體尚處在以原料和初級產品出售的較低層次。
2.3? ?品牌提升與保護不足
寧夏枸杞產業近年來得到了長足發展,但也存在優質不優價、加工轉化率低、同質化競爭嚴重、品牌綜合效益不高等問題[9 ]。例如發展定位未突破傳統認知,枸杞品牌效益未能充分發掘,缺乏“立足寧夏、面向中國、面向世界”的眼光和氣魄,寧夏枸杞獨特的區位資源優勢沒能有效發揮,做大做強寧夏枸杞產業、全力打造全國乃至世界知名品牌的思路不開闊。“寧夏枸杞”國標制定、“龍頭企業十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推進緩慢,以標準化、專業化、規范化種植為基礎,以品質化、品牌化為保障,以銷售市場化與深加工為核心的寧夏枸杞全產業鏈發展成效不明顯。
2.4? ?競爭力弱
寧夏枸杞產業優勢明顯,發展較快,但是隨著國內其他地區枸杞產業的蓬勃發展,寧夏枸杞的比較優勢有所下降。近年來,甘肅、青海、新疆、內蒙古等省區枸杞產業發展迅速,規模和產量迅速上升。例如青海省枸杞面積2014年約2.3萬hm2,2020年約4.5萬hm2,增長率為95.7%,甘肅省枸杞面積2014年約3.7萬hm2,2020年約5.0萬hm2,增長率為35.2%,寧夏枸杞面積為2014年約5.7萬hm2,2020年約6.7萬hm2,增長率為17.5%。青海省枸杞產量2014年約5.2萬t,2020年約8.9萬t,增長率為72.5%,甘肅省枸杞產量2014年約4.3萬t,2020年約9.6萬t,增長超過1倍,寧夏枸杞產量2014年約7.2萬t,2020年約10.8萬t,增長率為50%,青海、甘肅等地的枸杞生產規模增長很快,質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其品質優良,市場前景廣闊,對寧夏枸杞的沖擊較大,競爭壓力與日俱增,因此從科技、人才、資金等方面大力投入發展枸杞產業勢在必行。另外,由于受地域條件的限制,寧夏枸杞產業的發展規模空間不大,嚴重制約了枸杞產業的進一步發展[2 ],突破地域限制條件亟待解決。
3? ?寧夏枸杞產業發展對策
3.1? ?提升枸杞質量安全
大力提升枸杞生產機械化水平,開發一批具有寧夏地域特點的枸杞專業機械裝備,著力推動枸杞產業農機農藝融合、水肥一體化進程,構建寧夏枸杞從種植生產、設施制干、揀選加工到市場營銷等全產業鏈質量監控和溯源體系。建設枸杞大數據綜合平臺,應用物聯網技術,通過信息自動采集,推進“智慧農業”建設進程,精準掌握生產、經營、流通、消費全過程發展動態,科學指導產業發展。認真落實《枸杞病蟲害綠色防控實施方案》,著力培育壯大一批管理規范、水平較高的枸杞病蟲害綠色防控專業化服務組織,力爭核心產區枸杞病蟲害統防統治率達到80%以上。嚴格枸杞投入品監管。所有農資店建立枸杞投入品購買、銷售臺賬,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建立枸杞投入品進出庫及使用臺賬,做好生產管理記錄。嚴格執行《寧夏枸杞推薦農藥及其使用規范》,加強對散戶、企業在種植環節施肥、噴施農藥的技術指導和限量管控。進一步完善寧夏枸杞產業標準化體系和生產標準體系[10 ],加強枸杞質量安全標準認證和質量檢測,促進枸杞產業各環節規范化操作、標準化管理。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形成不定期巡檢制度[11 ];加大枸杞產品檢測力度,引入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建立自治區級枸杞質量檢測中心,縮短檢測時間,擴大檢測面;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運行,實現種植、加工、流通等環節產品檢測全覆蓋,完善枸杞質量認證和溯源體系[12 ]。推行枸杞設施烘干全覆蓋。對現有烘干設施整合,提高利用率,最大限度增加設施烘干能力和烘干企業的效益[13 ]。支持枸杞生產經營主體積極開拓國際市場[14 ],大力推廣良好農作物操作規范和國際國內有機食品認證、GMP認證等。
3.2? ?推進枸杞深加工及產品研發
作為傳統優勢產業,在日趨激烈的全球農業產業競爭中,只有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才能打造產業新業態。建立現代枸杞產業體系,使寧夏枸杞產業從傳統種植業到有機、休閑為特色的現代化農業的轉變,才能獲得寧夏枸杞參與全球競爭的新優勢[15 ]。整合所有符合食品加工標準的加工企業,進行標準化改造,按統一標準進行加工,對加工成品統一進行編碼,實現加工環節的可追溯。規范成品干果運營程序,按照制定的級別和標準,統一倉儲、統一配送。加大科技研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發揮寧夏枸杞院士工作站和寧夏枸杞產業創新研究院的作用,加強學習、交流、溝通和合作,從食品、保健、醫藥及康養等方面加大新產品研發和成果轉化力度。逐步整合現有生產同類產品的深加工企業,鼓勵其抱團發展,減少同質化競爭,支持和鼓勵深加工企業將新產品逐步推向更廣闊的市場[16? ]。對成長型深加工企業,政府在宣傳推廣、營銷、擴大產能等方面加大資金扶持和培育力度。
3.3? ?持續推進枸杞科技創新
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加大高質量的科技產出并成功轉化為現代化的生產力,大力發展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提高科研院校、企業等科技協調創新意識,引進和培育高層次人才和研究團隊,加強枸杞產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激發全區的科技研發資源、金融服務資源、文化引領資源的創新活力,提高枸杞產業基礎研究水平,爭取在質量安全和功能性產品研發轉化方面取得新突破[17 ]。加快具有寧夏地域特性的枸杞新品種培育,加強具有寧夏地域特征的枸杞新產品研發、新技術推廣應用;加大農機裝備投入[18 ]。加大科技創新的資金投入、優惠政策傾斜、激勵政策保障等各方位促進寧夏枸杞產業科技創新的高質量發展。
3.4? ?強化寧夏枸杞品牌保護
加大執法力度,強化監督檢查,嚴厲查處打擊商標侵權、假冒寧夏枸杞、擅自制作銷售及濫用寧夏枸杞包裝物、假冒標識和不按規定使用標識等行為。建立寧夏枸杞品牌保護跨區域合作機制,強化品牌形象建設,統一枸杞宣傳用語、營銷術語;統一枸杞專賣店(專柜)門頭牌匾、展柜、包裝物、展會、推介會等形象設計;統一指導價銷售枸杞產品;統一使用枸杞質量安全溯源標識[19 ]。提升國際枸杞交易中心服務功能和檔次,完善交易中心各項基礎設施,明確國際枸杞交易中心功能。建立智能化市場交易、產品速測檢測、冷倉物流、電商服務平臺及客戶服務中心等,盡快完成全國農產品(枸杞)產地大市場的認定工作,大力培育知名品牌。充分利用現代媒體和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展會、推介會,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式宣傳,集中力量打造“寧夏枸杞”“中寧枸杞”等公共區域公用品牌,擴大兩大區域公用品牌的金字招牌影響力。
3.5? ?拓展枸杞市場渠道
堅持辦好枸杞產業博覽會,筑牢寧夏枸杞在中國枸杞行業的領軍地位和領導品牌,始終掌握中國枸杞行業的“話語權”[15 ]。對龍頭企業給予積極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培養和發展當地優秀核心企業,引進和支持外來市場帶動當地的核心企業發展。同時對枸杞的加工和保存技術進行精深研究,延長枸杞產業鏈條,提高附加值,推進寧夏枸杞產業的正規化、標準化、規模化和集體化的發展[20 ]。著力提升國際杞交易中心影響力[21 ],鞏固寧夏作為全國枸杞集散地、價格風向標的地位,提高寧夏枸杞在國內、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 陳? ?昊.? 生態立區背景下寧夏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轉型升級與可持續發展研究[D].? 銀川:北方民族大學,2019.
[2] 溫淑萍,王? ?琛,張治華.? 寧夏枸杞產業發展及全產業鏈技術創新趨勢分析[J].? 農業展望,2018,14(3):53-58;64.
[3]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十四五”規劃[EB/OL].? (2021-11-19)[2022-02-18].? http://www.yinchuan.gov.cn/xxgk/zdlyxxgk/xczx/zzqzc_57757/202112/t20211215_3224793.html.
[4] 張? ?靜,溫淑萍.? 寧夏枸杞新型經營主體的現實困擾與對策選擇[J].? 寧夏農林科技,2019,60(10):54-57;62.
[5] 安樹偉.? 西部優勢產業和特色經濟發展[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
[6] 寧夏回族自治區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寧夏調查總隊.? 寧夏統計年鑒[M].?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 — 2020.
[7] 寧夏回族自治區統計局.? 2020年寧夏統計公報[EB/OL]. (2021 - 09 - 27)[2021-11-18].? http://tj.nx.gov.cn/tjsj_htr/ tjgb_htr/202109/t20210927_3051461.html.
[8] 朱浩晨,董欣悅,張一帆,等.? 鄉村振興背景下優質農產品銷售模式研究—以寧夏枸杞為例[J].? 智慧農業導刊,2021,1(20):81-83.
[9] 金? ?釗,楊? ? 飛,李? ? 昊,等.? 寧夏枸杞產業發展問題分析[J].? 農技服務,2020,37(7):123-124.
[10] 寧夏回族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 寧夏回族自治區枸杞產業促進條例[EB/OL].? (2016-10-07)[2021-11-18].? https://www.nx.gov.cn/zwgk/qzfwj/202111/t20211129_31 70674.html.
[11] 尚春燕.? 寧夏枸杞產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發展對策研究[J].? 糧食科技與經濟,2019,44(9):136-139.
[12] 楊淑婷,王? ?蓉,海云瑞,等.? 寧夏枸杞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研發與應用[J].? 寧夏農林科技,2020,
61(4):60-62;2;63.
[13] 馬鵬生,朱溶月,白長財,等.? 寧夏枸杞植物資源及產業發展調查[J].? 中藥,2021,43(11):3245-3248.
[14] 王香瑜.? 寧夏枸杞地方標準研究分析[J].? 中國標準化,2021(1):180-183.
[15] 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從三個產業樣本看寧夏現代農業三大體系建設[J].? 吉林農業,2016(20):64-67.
[16] 馬? ?榮.? 鄉村振興戰略下寧夏枸杞產業發展對策研究[J].? 現代營銷(學苑版),2021(6):82-83.
[17] 李述成,劉? ?儉,李曉瑞.? 科技投入和成果產出視角下寧夏枸杞產業科技創新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 寧夏農林科技,2020,61(12):56-59.
[18] 許? ?凌.? 科技助力寧夏枸杞品質提升[N].? 經濟日報,2021-07-10(07).
[19] 何玉玲.? 寧夏特色枸杞產業發展對策研究[J].? 寧夏農林科技,2021,62(10):43-46.
[20] 白賀蘭,馬小黎,李珂璟,等.? ?基于DSSM-區位熵模型的西北民族地區產業結構與競爭力分析[J].? 甘肅農業科技,2021,52(10):39-51.
[21]張? ?雨.? 淺談寧夏枸杞產業面臨的挑戰與發展對策[J].? 農技服務,2017,34(1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