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霞
華中師范大學附屬惠州大亞灣第二小學充分利用大數據,在建設“智慧校園”的過程中,進行學校管理、德育教育的全方位實踐探索,建立了一套適合本校的德育評價體系。本文以學?!爸腔坌@”的評價使用為例,探討大數據視角下德育評價可視化研究中的幾種創新策略。
一、構建滲透式可視化德育課程
據研究,一個人70%的意識是從視覺的感知開始的。這種感知方式能否運用于德育工作中呢?鑒于此,學校開啟了對德育的可視化探究,開始構建和實施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課程體系。
1.養成教育可視化
學校將可視化德育融入日常管理中,對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內容進行分類整理,拈出能運用可視化技術的部分,錄制成“一日常規”微視頻,進行“一日常規”評價。從學生入校、入室、“兩操”、課間、衛生、路隊等六個方面,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如“路隊常規”“整理課桌”“打掃衛生”“疫情期間的個人防護”等內容。把錄制好的“一日常規”微視頻,在大課間和主題班會中引導學生觀看。短短幾分鐘的視頻,學生一看即懂、一學即會。這種潤物無聲的育人模式,即是學校“引悟教育”的落地生根。
2.國學經典可視化
學校德育處精心挑選國學經典詩文視頻資源,結合本校實際編撰成校本德育課程。利用晨誦時間,組織學生學經典、識禮儀,滋養學生精神內涵,提高人文素養。利用班會時間,專設德育視頻課組織常規觀看活動。利用每周五的“周末秀”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內化教育活動,如小品、小話劇、情景劇、知識問答等,讓學生內化于心。
二、構建大數據視角下可視化德育評價
1.明確評價目的
校級“陽光五星少年”是學校學生評價的最高等級榮譽,要求學生同時具備德、智、體、美、勞五星標準。通過校級“陽光五星少年”的評選表彰活動,樹榜樣,立標桿。引導學生學榜樣、爭先進,形成人人爭當“陽光五星少年”的良好氛圍。學校依托“智慧校園”評價系統,參考積分數據來評選校級“陽光五星少年”。
2.細化評價過程
傳統的教育評價,存在著評價單一、忽視習慣,注重結果、忽視過程等問題。針對上述問題,“智慧校園”評價系統將學生的成長表現分類整合。在原有課內評價的基礎上拓延到課外評價,參與評價的除了教師,還有學生和家長。教師和家長隨時可在“智慧校園”App手機端操作,學生可在班級電腦端操作。每個學生的表現能實時反饋,評價過程及時、高效。
目前學校使用“智慧校園”的“學生評價”平臺初步建立起了一套評價體系,細化了評價過程。在學生評價欄里設有嘉獎、扣減和文字點評三大類。每一類設置若干小項,每一小項對應相應積分。如嘉獎和扣減分別從課堂表現、課外學習、安全文明、全面發展、獲獎評優、成績評價等六個維度設置了不同的評分標準,對學生進行全天候的評價,通過對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實時記錄,匯成寶貴的數據庫。
為了適應學生日常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學生成長中心根據數據庫資料進行分析研究,便于及時發現問題,調整教育重點,增強教育實效。
3.創新評價方式
一方面,利用大數據賦能德育評價創新。德育的頂層設計、細化實施、創新評價都在數據的支撐下進行,對學生進行德、智、體、美、勞橫向評價,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將搜集的數據融入到育人細節中,讓數據說話,彰顯數據育人目標。
另一方面,利用大數據促進德育多元評價。學校創新多元化評價方式,在德育評價中,結合教師課內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和家長課外評價數據,建立三大模塊,通過搜集到的數據進行有效的分析,正面的引導,讓少數學生的行為習慣回歸到正常的軌道。這種多元的評價方式囊括了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更有利于學校開啟家校共育模式,形成教育合力。
今后我們將進一步提升數據的質量,加強個性的輔導,實現德育教育科學化、德育過程精準化,讓養成教育更注重“智能性、過程性、實效性”。
責任編輯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