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瑞玲
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小升初考試和私立初中的招生考試以數學“定乾坤”,各種小學奧數班層出不窮,小學生的數學作業也出現“過量”“過難”的現象。在此情況下,教師、學生、家長的身心壓力都大大增加。因此,“雙減”政策的頒布無疑是改變現狀的良機。在此契機下,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綜合考慮學科特征、學生情況等,重新規劃設計數學作業。
1.設計布置少而精的作業
根據《2021版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目標是夯實數學基礎,鍛煉數學思維,而不是用“題海戰術”“填鴨式教育”把學生訓練成麻木的“做題家”“考試機器”。因此,教育者應該在“雙減”的契機下,一改過去“以量取勝”的傳統數學作業模式,轉而采用少而精的高價值、高質量題目,在確保學生吸收知識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思考能力。
課后作業與課堂學習是關系緊密的,因此,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好課堂上的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優化教學成果。只有這樣,課后作業才能真正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做練習題對理科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們不能“一刀切”地取消所有書面作業。要使作業少而精,且具備高價值、高質量,就要改變往常粗略地“完成第xx頁”的布置作業方式,轉為篩選出有價值的、適量的題目。要達到這個目的,教師需要預做,即以中等層次學生水平的視角先完成作業,并從中篩選出合適的題目。這樣不僅能篩選出最有價值、最適合的題型和題目,也能根據教師預做所需時長來控制題量。
2.設計切合學生日常的生活化作業
教師應該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作業方式,而不是強迫學生接受和完成。小學階段的數學老師需要思考如何把理論化、概念化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教師與其讓學生完成傳統大量題目的練習,不如設計布置切合學生日常生活的作業,讓學生能親身實踐和體驗,使生活數學化、使數學生活化,讓學生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更容易接受知識的同時,也培養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能力。如,在教二年級上冊的“100以內的加減法”時,可以把超市的價目表、宣傳單分發給學生,讓學生找出10個組合,使所購物品相加恰好是80元,并寫出相應的算式;在教三年級下冊的“面積”時,可以讓學生回家測量自己臥室、廚房、客廳的長和寬,并計算面積。
3.根據學生差異分層布置作業
學生的學習能力、水平基礎、智力水平,都不可避免地會存在差異。作為教師,我們不需要讓學生“統一化”“平均化”,而是要了解并熟悉每位學生的特點,并在此情況下因材施教,讓學生在其能力范圍內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提供基礎的、中等的和較難的題目,分為三份“作業套餐”,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自行選擇。如,在學習五年級下冊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時,可布置以下三份“作業套餐”。
套餐A:(1)學校門口有一個長方體的大石頭,長3米,寬和高均為1米。求這塊大石頭的體積。(2)學校實驗室里有一塊長方體鐵塊,長12厘米、寬8厘米、高5厘米,現在要將其熔鑄成底面積是40平方厘米的長方體鐵塊。請問熔鑄后的鐵塊長多少厘米?(3)工地上有一個長3米、寬2米、高1米的長方體大石塊,由于工程需要,要在它的左、右兩角各切掉一個體積為1立方米的小正方體。求剩下部分的體積。
套餐B:(1)小明家里有一個正方體的大理石,棱長是20分米。每立方米的大理石大約重10千克。求這塊大理石的重量。(2)科學老師帶來了兩塊棱長分別是6分米和8分米的正方體鐵塊,由于實驗需要,現要將其熔鑄成橫截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鐵塊。已知橫截面正方形的邊長為4分米,請問熔鑄后的鐵塊長多少分米?(3)植物園門口有一個長8米、寬3米、高2米的長方體石頭,為了放置小路燈,現要在它的左下角和右下角各切掉一個棱長10分米的小正方體。求切割后的石頭的體積。
套餐C:(1)光明小學要在操場搭一個大舞臺,舞臺的長12米、寬32分米、高2米,已知每立方米需要磚82塊。請問光明小學至少需要買多少塊磚?(2)由于實驗需要,現要把兩塊棱長分別是5分米和10分米的正方體鐵塊,熔鑄成1個大長方體鐵塊和1個小長方體鐵塊。其中,大長方體鐵塊的長、寬、高分別是16分米、15分米、4分米,小長方體鐵塊的橫截面是邊長為5分米的正方形。請問熔鑄后的小長方體鐵塊長多少分米?(3)郊區的木頭工場里有一個長30厘米、寬20厘米、高10厘米的長方體木塊。在它的左角切掉一個棱長2厘米的小正方體,右角切掉一個長4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的小長方體。求木塊剩下部分的體積。
同時,為了解學生對當日學習內容和作業安排的感受、遇到的問題等,教師可讓學生以自愿原則用簡短的話寫“今日數學日記”,學生可以在“日記”上寫諸如“作業太難”“哪里沒弄懂”“今天學得很不錯”等感受,甚至可以對教師提出自己的建議。通過學生的日記,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到學生的主觀感受和學習情況,并及時調整接下來的教學安排和課后作業規劃。
4.結合學生的興趣、結合現代教育技術、與時代接軌
隨著網絡的日益發達,拍短視頻和看短視頻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許多小學生更是沉迷其中。與其想方設法讓孩子戒掉短視頻,不如投其所好,把短視頻當作作業形式之一。如,讓學生做“小老師”,以短視頻的形式,用5分鐘講解當天課上的知識點,鼓勵學生動手、動口、動腦。想要把短視頻做好,讓觀眾喜歡自己的短視頻,就需要思考如何把課堂40分鐘的內容濃縮成5分鐘的重難點知識、如何把知識講清楚講透徹,這就要求學生要先把知識弄懂并內化。這一過程,無疑比“看課本做題目”的作業模式更能給予學生學習和做作業的動力。在這種作業設計模式下,學生不僅可以主動及時對知識進行鞏固,還可以鍛煉到知識總結歸納的能力。
5.布置跨學科融合的作業
教育工作者應意識到,如今的社會需要綜合型人才,過往的單一技能的運用已經無法支撐未來人才的發展。學科融合學習比單一學科學習所需時間更少,在更短的時間內,學生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因此,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一線工作者,我們要敢于打破常規學科界限。在“雙減”的契機下,教師可以著手嘗試從課堂到作業實施跨學科模式,尤其是中高年級的數學作業,可與科學課作業相融合,因為理科知識本就環環相扣,如若在小學階段就開始搭建完整的知識架構,培養良好的理科思維,讓學生養成跨學科融合學習的意識,將會對其將來的中學理科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也真正地做到了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和壓力。
責任編輯 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