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倫
參與式教學是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擁有參與和發展機會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在現代的教育教學中,參與式教學普遍存在并得到廣泛運用。以下我結合個人教學經驗,談談參與式教學在美術課堂中的運用。
一、全方位參與備課
(一)參與備學生
課前,我通過家訪、問卷調查、個別談話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學情,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需求、動態,課堂上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疑惑做到有的放矢。
(二)參與備教材
課前,我讓“小組合作”的小組長參與備課,掌握各小組成員對新課的自學情況,了解各小組成員存在的問題,以便授業解惑。
1.重視學習材料
學習材料包括上課的內容、問題、操作材料等,我們要用活教材中涉及的學習材料,收集各類素材,提高學習材料的現實性、趣味性、可操作性等。
2.把握重難點
讀懂教材的安排和設計意圖、內容、順序,研究教材課程標準、單元內容、相關知識的聯系性等;抓住核心概念和知識及學習難點,教師課前以自問自答或演講示范的方式演練,以促進學生的學習更深入地發生。
3.確定學教方式
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學習特征、課程特色等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改變“講授+聽講+記憶+操練”的傳統學教方式。使教學符合學生的需求,如采用基于問題導學、預學分享、小魔術、小老師、游戲化學習等參與式的教學方式。
4.寫好新教案
我提前寫好學導新教案,包括學習內容、學情分析、教學目的、學教方式、學導活動的整個過程,避免把教學過程寫成“師問生答式”的“教案劇”,而是選用“活動任務或問題+活動過程+反饋交流要點”的方式或表格式(重點體現“學習內容分析目標與要點、學教方式選擇、學導活動與過程”)。
例如,在上《繽紛的色彩樂園》一課之前,我先通過問卷調查和各小組長會議得知同學們能夠認識常見色彩的名稱,但對色彩的豐富性、色彩的轉變存在疑惑。課前我發動學生收集一次性杯子、吸管等學習材料,課上出示了“橙綠紫等色彩是怎么來的”等問題導學;課上演示了有關三原色變成三間色的小魔術:燒杯里分別裝有紅、黃、藍的顏料水溶液,兩兩倒入另外一個燒杯里,讓學生直觀形象地看到了色彩的轉變過程。我還運用小組合作(競賽)的方式吹畫,讓學生目睹了色彩的豐富性,促進了美術課堂中參與式教學向廣度和深度發展。
二、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
(一)隨堂調節,參與課堂教學
深度思考是深度學習的重要標志,教師要關注學生在想什么、做什么,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美術深度學習過程中。小學生的注意力不穩定、難持久,易受新奇事物吸引,我從吸引學生注意力方面著手調節課堂,引導學生持續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例如,運用生動有趣的PPT、希沃白板等信息技術教學。
(二)緊扣目標,參與課堂練習
我們可以結合教材內容特點,認清課程類型,緊扣教學目標,讓學生做相應的知識點練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欣賞、評述或造型表現等,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和繪畫能力等。
(三)及時反饋,參與課后評課
學生的課后評課有利于師生的總結和提高,教師要收集并利用學生的研究素材和學習作品,組織分享、展示、討論,指導學生深刻理解并達成共識。
(四)源于自然,參與作業創作
教師應鼓勵學生結合課程內容以大自然為師隨時隨地參與學習,用手機或畫筆捕捉大自然的景觀,還可以在小區等地方收集花、葉、樹枝等為素材做成樹枝掛飾等手工作品。例如,我在新授《茂密的山林》一課時,通過生動有趣的PPT創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問題情境,根據各小組成員的不同優勢鼓勵運用兒童畫、國畫、吹畫等不同的技法表現“茂密的山林”,并組織分享、展示學生作品,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和繪畫能力。
總之,讓學生全方位參與備課和整個教學過程,雖然會導致教師工作變得更為繁忙,但是可以提高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提高美術教學的質量與成效。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