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秋英
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的人文學科,它的設立對于學生的內在修養、品行建設、三觀養成、語言表達、信息交流以及文學素養有著不可替代的培養作用。不同于其他學科,語文培養的過程是始終建立在廣泛閱讀基礎上的,閱讀在語文學科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說口語能力和寫作能力是一個學生內在思想的輸出過程,那么閱讀積累便是學生輸入語文知識的一個過程。也因此,語文的教學可以看作是對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兩大培養。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學更要重視閱讀的作用,通過拓展閱讀來實現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綜合素養的全面提高,促進學生正確三觀的建立和思想道德意識的樹立,讓學生在擁有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語文閱讀能力的基礎上更好地參與到社會生產生活中去。而本文就將以拓展閱讀為核心論點展開詳細論述。
一、小學語文拓展閱讀的價值及其重要性分析
拓展閱讀,簡單而言是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通過以課文為基礎,擴展衍生出其他與之相關的讀本、讀物,并借由這些衍生出的讀物來實現對原有課文內容的進一步補充。拓展閱讀的好處近些年越來越得到很多語文教師的認可,不同于傳統的閱讀教學和固定式的讀物推薦,拓展閱讀在立足于課文的基礎上,為學生介紹和普及更多與之相關的語文知識,讓學生獲取語文知識、文學常識、語文素養的途徑變得更加豐富。總體而言,拓展閱讀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課文是學生最好的讀本、讀物,不同于市面上魚龍混雜的內容,課文的內容是經由專業的教授群體經過層層篩選而選出最適合學生閱讀與學習的文本。而拓展教學則是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地豐富文本的內容,通過教師對課文內容的整理和篩選引申出其他優質的文本內容,并落實在教學的過程中。比如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神話故事是最能吸引他們眼球的文章,那么教師在立足于神話故事課文的基礎上引申出更多的神話故事,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故事,這對于學生學習興趣和閱讀興趣的激發有著十分積極的幫助。
(二)有利于強化學生的語文素養
拓展閱讀的另一大價值便是能夠十分有效地強化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這是因為,語文的教學是離不開閱讀的,而如果僅僅只是將課文文章作為閱讀素材來源,那未免會產生教學資源的匱乏和單一。但如果教師通過以課文為中心,建立更加完整的拓展性讀物,那么學生的讀本資源將會得到擴大,在讀物數量和質量相繼提高的影響下,學生便可以從這些文章中獲取到更多的語文常識和文化知識,從而間接地強化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三)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
拓展閱讀的好處在于可以豐富學生的閱讀渠道,讓學生可以閱讀到更多的文學素材,上到古典著作,下到今時美文,這些不同文章的交匯將大大提升學生對于文章的鑒賞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語文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緩慢的積淀過程,而小學的拓展教學便從小開始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讓學生從小就能接觸和閱讀不同種類的文本,這對于學生未來的語文發展和文學素養有著直接的影響作用。
(四)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文學基礎
語文的教學可以分為兩大模塊,即閱讀模塊教學和寫作模塊教學,前者是一個輸入的過程,后者是一個輸出的過程。寫作的輸出需要閱讀的積淀,優秀的文章離不開豐富的閱歷和閱讀基礎。而且,寫作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始終占據著重要地位,而這也表明豐富學生的閱讀基礎是多么地重要。而拓展閱讀便是豐富學生閱讀基礎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多個渠道、不同文體的讀本洗禮,學生的文學底蘊將會得到巨大提升,而這對于學生的文學基礎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對于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有著重要的幫助。
二、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小學語文在閱讀教學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小學閱讀教學的發展,而且這些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拓展閱讀教學的有效推進,亟待糾偏。下文就將以此為核心展開詳細分析和論述。
(一)學生閱讀興趣低下
當前最主要也是最嚴峻的一點便是學生群體普遍存在閱讀興趣低下的情況。這個問題主要是因為個體因素以及教師教學手段兩個方面導致的。個體因素是指這個階段的學生大多好動,而閱讀則是相對偏向于靜止的活動,因此對于學生的吸引力有著一定的局限性。愛玩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這是無可厚非的,因此這個因素屬于客觀條件,具有客觀現實性,是無法避免的。而教師的教學方式則是本文要重點分析的地方,不少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因為缺乏有效的教學針對性和教學方式,導致在基于學生興趣不高的客觀前提下更進一步加劇了學生對于閱讀的厭倦感。在沒有明確閱讀的核心和目的時,盲目地教學只會加深學生對于閱讀的厭煩,而且再加上缺乏有效的教學方式,學生就更難理解和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和價值所在。
(二)學生閱讀時間較短
學生閱讀時間較短則是第二個矛盾。它既是學生興趣低下所衍生出的次要矛盾,但同時也是當前小學課后作業繼續改革的主要矛盾。雖然近些年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不少地區已經開始實施“雙減”政策,減輕學生的壓力和負擔,但在其他的一些地區仍存在大量的書面作業,這就導致學生的課后時間安排大多是被作業擠占的,自我娛樂空間基本只有睡前的半個小時或是一個小時。在學生自我休閑娛樂時間本就不足的情況下,閱讀時間就更是少得可憐。
(三)學生閱讀需求不足
閱讀需求則是前兩個矛盾下的內在矛盾。這個矛盾影響著前兩個矛盾問題,它是直接關系到學生是否愿意讀書、是否愿意花時間讀書的核心和關鍵。只有學生有了需求,才會主動地去進行閱讀。但在現實情況中,無論是由于熱衷于運動性的娛樂活動還是由于學業繁重都一定程度地影響著學生的閱讀需求,再加上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忽視培養學生主動閱讀的習慣,讓學生缺乏有效閱讀的動力,導致學生對于閱讀的認識變得可有可無。
三、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方法的應用探究
(一)結合教學內容,引申閱讀教學
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是學生最好、最優質的閱讀文本,只有準確抓住課文的價值,并以此為核心牽引出更多的語文內容,學生才能有效實現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和閱讀能力的增強。因此,在拓展閱讀教學時,教師要立足于教學課本和教學內容,通過基于教學內容來實現閱讀的深化。
例如在五年級上冊《牛郎織女》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文的講解過程中穿插關于我國神話故事的文化常識,通過升華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讓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調動學生對于我國神話故事的好奇心,當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得到激發后,教師便可以向學生講述更多的神話故事,比如《精衛填?!贰洞笥碇嗡贰队薰粕健贰杜畫z造人》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對這些神話故事產生非常大的閱讀沖動,而教師便可以在教學完畢后的時間,借助PPT或多媒體設備來帶領學生簡單地閱讀這些神話讀本,利用圖片和文字穿插的效果,讓學生產生回家后也想繼續閱讀的沖動,以此實現以課文為基礎,引申閱讀沖動的目的。
(二)立足優秀傳統,推薦優質讀物
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既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同時也是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自身閱讀基礎的有力工具。在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融合創新的當下,教師可以充分借助這些與現代文化內容相結合的優秀傳統文化來豐富學生的課余時間,通過課上推薦、課后建議等方式來為學生傳播優秀的古典著作。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中的《慈母情深》時,在講述到“母愛”這個主題時,教師可以引入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畫荻教子等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成語典故,以此加深學生對母愛的認識,然后利用這些成語典故引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傳統美德的價值觀,并在此基礎上借助口頭表述和多媒體設備來為學生科普和講述更多的中華傳統美德和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例如愛國、自強、持節、明志、誠信等美德,并列舉一些名言名句或詩詞歌賦來加深學生對于這些美德的認識。同時在引入典故時,教師還可以以此為基礎引出我國優秀的傳統著作,如《唐詩三百首》《詩經》《離騷》《史記》等,鼓勵學生課后閱讀。
(三)創新閱讀課堂,拓寬文本資源
在閱讀課堂的教學內容安排上,教師可以開設單獨的閱讀課,通過向學校征集、教師推薦以及學生自帶等方式來豐富閱讀課的讀本資源,鼓勵學生進行互相傳閱或是進行簡單的素材摘要記憶,以此更好地實現閱讀輸入的過程,讓學生更好地養成閱讀和積累的習慣,從而促進學生語文文學素養的夯實。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每周一下午最后一節課的時間來進行閱讀課的教學。在這節閱讀課上,教師可以圍繞學校、教師本人、學生三個方面來豐富閱讀課的閱讀文本。例如在情況允許的前提下,以學校為主體大量購買適合現階段學生閱讀的讀本,然后在閱讀課上讓學生進行閱讀;或是教師本人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和信息化工具來實現讀物資源的數字化處理,即借助大屏幕讓全班進行統一的文本閱讀;亦或是讓學生在閱讀課前提前從家中帶來一本適合自己和同伴閱讀的書籍作為閱讀課的讀本。無論是上述渠道的哪一種,都可以為閱讀課的開展提供一個豐富的讀本來源。在閱讀課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互換讀物,以此在增進學生友誼的同時還能豐富學生的閱讀基礎,并且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自己所讀讀本中的一些精華內容進行簡單地摘要,以此實現文化常識和寫作素材的積累。
總之,通過立足教學內容,滲透傳統優秀文化,創新課堂教學以及改進課后作業可以有效改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所面臨的問題,而這樣的拓展性閱讀對于豐富學生的閱歷、強化學生的知識底蘊有著十分積極的幫助。本文通過層層論述,闡明了拓展閱讀的重要性,并通過分析現階段問題,提出改進方法,列舉應用案例為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方法提供了初步的探究與分析。在當下這個新教改與現代化教育不斷改革推進的當下,實現教育教學的有效改革對于落實核心素養以及德、智、體、美、勞五方面的全面建設有著積極的導向作用。語文作為小學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強化閱讀教學,拓展閱讀課堂,將是實現小學語文現代化改革的正確道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