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禧
美術作業作為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一環,可以有效監測小學生的美術學習成效,同時也是提高小學生美術課堂教學實效的有力助手。互動作業的開展,符合當下“以生為本”的美術課堂教學理念,重視發揮小學生的美術個性,可以形成持續連貫的課堂教學模式,有效提升小學生的各項美術技能。同時互動美術作業的布置,還能激活傳統沉悶的美術課堂教學氛圍,引導小學生進入自主觀摩、探究發現美的過程。
一、設計互動,激發作業創作熱情
例如,嶺南版小學美術六年級下冊《難忘師生情》一課,美術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的互動作業形式展開,將原本拘泥的作業設計轉變成可以自由選擇的作業模式,讓每一個小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等選擇自己喜歡的形式來完成作業。
1.畫出心目中的老師。根據課本中的繪畫作業要求,讓學生用畫筆畫出老師的外貌、體態、服飾等特征。
2.剪貼心目中的老師。準備一些手工卡紙,讓學生仿照老師的形象用這些紙剪貼出作業的內容。
3.撕出心目中的老師。很多學生都已經學習了撕紙的手工技能,可以讓學生動用自己的雙手撕出心目中老師的樣子。
4.造出心目中的老師。課前收集一些瓶蓋、布料等廢舊物品,按照心目中老師的形象在這些已有的廢舊材料上裝飾美化,形成老師的樣子。
5.捏出心目中的老師。拿出一些不同顏色的黏土,讓學生動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用黏土來捏出自己心目中的老師樣子。
通過這種多種做作業設計互動教學模式,充分尊重了每一個學生的性格、愛好和特長。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選擇適合自己的美術作業來完成。這種自主選擇的應用可以有效激發小學生后期作業完成的積極性和效率,讓每一個小學生都沉浸在自己喜歡的美術作業中樂此不疲。
二、合作互動,提高作業完成效率
小學美術的課本中包含造型、繪畫、手工等各種美術教學內容,對于小學生而言,很多需要動手制作的美術作業只依靠一個人的力量很難完成。針對這一教學現狀,美術教師可以在小學生的美術作業布置中開展合作互動的學習形式,利用集體的力量和智慧來提高小學生的作業完成效率。
例如,嶺南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下冊關于《小舞臺》的作業設計中,這堂課的教學內容龐雜豐富,包含了舞臺設計的方方面面,比如后景、舞臺、觀眾席、燈光、布景、道具等。在后期的作業設計中,依靠一個人的力量很難完成。于是,美術教師可以選定某一個舞臺場景的設計主題,比如婚慶的舞臺場面、校慶的舞臺場面、公司年會的舞臺場面、春晚的舞臺場面等。將班級中的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每一個小組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舞臺設計內容,然后小組不同成員再詳細分工,有的學生負責燈光的設計、有的學生負責道具的擺放、有的學生負責整體舞臺效果的監管等。每一個學生負責設計的內容完成后,統一規劃放在一個舞臺效果中,然后再從設計結果中分析發現不足之處進行修改補充。
這種分工合作互動的美術作業形式,讓每一個參與者都有作業可做,同時每一個學生之間又不是獨立的作業個體,他們必須要牢牢掌控整個舞臺布景的主題內容展開設計規劃。這種作業練習的過程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還有效提升了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和合作。
三、評價互動,提高作業審美鑒賞
小學美術新課標中也提出過,教師要遵從為學生全面發展而評價的教育理念,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積極開展各種互動式評價過程。作為課堂學習的主人,以往的美術評價都是借用教師的嘴來分析和發現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問題。課堂評價方式轉變之后,美術教師可以多鼓勵開展生生評價的作業互動,通過學生個體之間的互相點評提高他們的美術審美鑒賞能力。例如,嶺南版小學美術四年級下冊《可愛的童帽》作業安排中,這一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開動想象力和創造力,設計出各種各種新奇的帽子。當整堂課的制作教學完畢后,美術教師可以拿出15分鐘的時間來進入作業點評環節。將班級中所有學生制作的帽子形象展示在大家面前,以“帽子杯”作為評比主題,鼓勵學生們展開對這些帽子作品的互動評價活動,說一說你喜歡的帽子類型,講一講你喜歡這頂帽子的原因。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