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瓊
在對孩子歌曲的啟蒙教育過程中,老師需要注意訓練幼兒的節奏感,讓好聽的歌曲陪伴在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活動之中,同時也可以舉行相應的歌曲游戲活動,讓孩子在游戲中體會歌曲的律動以及旋律的變化等。在整個過程中,老師也需要正確引導,讓孩子比較積極地去感受音樂節奏,并體驗歌曲中所要傳達的情緒與情感。
一、從生活自然中尋找節奏
兒童生活在聲音的世界中,歌曲旋律無處不在。比如鐘表愉快的走著—“滴答滴答”,小鳥的鳴叫聲—“啾啾啾啾”,翻書的“沙沙沙沙”聲都是節奏。
舉個例子來說,為了讓幼兒更好的感知節奏,教師可以設計活動首先來調動幼兒的情緒引起他們的興趣,從而讓幼兒聯想到生活中的各種節奏,更貼近的去感知生活中的節奏,把握節奏。
1.引發幼兒的興趣
(1)設計一個神秘的物品吸引幼兒的注意,通過揭秘來引導幼兒。
(2)老師通過一些歌曲讓孩子來選擇最適合音樂的舞蹈動作,拍手、跺腳、跑跳、奔跑等,帶領孩子去感受不同的音樂旋律,并說出各種節奏的不同特點。
2.聯想與想象
(1)通過節奏讓幼兒聯想到生活中常見的節奏,如打哈欠、拍皮球、敲桌子等,將生活節奏與音樂節奏聯合起來,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讓他們跟著音樂自主動作,快慢節奏的變化能夠更好的培養幼兒的節奏感。
(2)調動孩子的想象力,讓孩子自己試著來進行節奏編寫,作為老師應當以積極指導為主,不要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3.實踐
讓幼兒用手邊的實物根據音樂節奏進行打擊伴奏或者自己編寫節奏并演奏出來,通過成就感來提高幼兒音樂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通過練習,既能夠開發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和音樂興趣,又能夠提高幼兒的學習創新能力。
二、從音樂活動中感受節奏
節奏激昂的進行曲,舒緩優美的搖籃曲,輕松歡快的圓舞曲幼兒對于音樂節奏是非常敏感的,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音樂活動對幼兒進行一定的引導,讓幼兒通過模仿、學習去感知節奏,從而表達出幼兒自身對于音樂節奏的感受和情緒,比如拍手、跺腳、打節拍等具有一定節奏的身體動作。
節奏感的訓練也可以融入朗誦之中。通常意義來講,由于語言本身是有著豐富多樣以及生動的節奏感的,而從語言節奏中開始掌握音樂旋律相對來說是較為簡單的。首先可以從有節律地誦讀入手,在誦讀的同時,使用肢體動作,例如拍手,能夠更好的感知節奏。
XX.XXX一|XX.XXX|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XX.XXX一|XX.XXX|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樣在練習了節奏感的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詩詞能力。在節奏練習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加入手勢進行輔助,比如拍手或者打節拍,從慢節奏開始,逐漸的加大練習速度,以及拍子的強弱程度,盡量做到快慢分明、強弱有差,逐步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和音樂表現力。
人體是一種天生的節奏音樂,人們能夠用它演奏出很多好聽的旋律音樂。我們都知道拍手是表現節奏的最常用的一種動作,音樂老師可以通過歌曲旋律來帶動孩子用手拍打全身的不同部位,通過拍打大小和高低的改變,從而表現出不同的節拍,當然還可以加上頭部動作、跺腳等動作或身體動作,通過手部軌跡的改變就能夠表現出不同的節拍,這樣幼兒既體會并展示了不同的節拍,還能夠增強孩子身心的協調性。
在孩子學習了一些簡單固定的節拍類型后,當孩子可以比較熟悉的掌握節拍表演方式的情況下,老師可以組織孩子進行簡短的演奏訓練,通過練習使孩子在實踐中運用節拍,熟悉旋律。將全班孩子按照情況分為若干小組,循序漸進地,由各個小組表現相同的節拍類型到不同小組之間相互配合表現不同的節拍,并引導孩子逐步的體現出各種節拍的和諧統一。
綜上所述,幼兒器樂啟蒙教育過程中,老師必須要掌握好對孩子節奏感的訓練,而器樂啟蒙教學中節奏感的訓練是不可分割的一環。通過訓練孩子的節奏感,可以極大的調動孩子的音樂練習激情,發展孩子的音樂創造力。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