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明蘭
近年來,學生的學業負擔過重現象一直是社會的一個熱議話題,為學生減壓的呼聲愈趨高漲。為了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切實關懷學生的身心全面健康成長,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各省正式開始推行“雙減”政策。在這一背景下,學生的課外作業量得到控制,以往常見的“題海”戰術將不再適用,這就對學校和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如何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效率。對小學階段的兒童來說,數學是一門相對枯燥的學科。但是,數學學科具有一脈相承的邏輯性,因而小學階段的數學思維與數學素養的培養便至關重要。激活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不僅可以加強教與學這一過程的互動性,為學生打下良好的數學基礎,也能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與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重視核心素養的培養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數學教育具有十個核心素養: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小學階段的教育應當重視個人核心素養的全面培養,但部分學校與教師重視學生成績比拼,忽視了對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行為。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學生的數學素養就是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石,基石只有穩固,上層的知識建筑才能持續搭建而不至于崩塌,因而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容忽視。數學核心素養不是具體的課程內容,無法通過簡單的幾節課就能實現,但它卻滲透于數學教學的方方面面,影響著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如運算能力培養的跨度可從一年級數學的加減法持續到六年級的分數乘除,貫穿了整個小學階段。所以,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就要注意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不能重成績而輕素養。
二、注重學生興趣導向
為了提高課堂的效率,教師應當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書本上的知識點與生活實際例子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細節中理解數學,發現生活中的數學之美,減少抗拒心理。在學習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負數的認識》時,可以先通過一個小游戲,即老師舉一個例子,學生們說出與它相反的表述,引導學生從尋找相反意義的量的角度思考問題。比如,老師:同學們走進學校(同學們走出學校);向前看(向后看);向右走50m(向左走50m);電梯下降5層(電梯上升5層)。再結合教科書中的素材資源,引導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認識負數:天氣預報中的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存折明細中的存入金額和支出金額、商店的盈利與虧損、電梯上升的層數與下降的層數等。通過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學生對負數的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引入負數以后,鼓勵學生舉出生活中用正、負數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的實際例子,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并通過大量的具體事例加深對負數的認識,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借助生活中的數學,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能把學生帶入“相反的意義”的主題中,為負數的學習作好鋪墊。
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才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的課堂教學工作,本質是為了幫助學生在成長階段掌握應該儲備的基礎知識,而教師的傳授內容有多少能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主要是依賴于學生的自主性,因而高效的課堂離不開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作為義務教育的起始,小學階段必須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啟發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的意識。因此,教師應該意識到自己扮演的是一個引導、組織的角色,把課堂的主體交還給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課堂時注重提升學生的參與感,而不是讓學生覺得自己只是在機械地聽講。比如,在講解圓柱體的側面積計算時,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均提供兩到三個的圓柱體道具與數張白紙,鼓勵學生先行合作探索,通過已有的道具設法得到圓柱的側面積大小,給學生預留充足的思考空間,教師可在一旁視學生的進度情況不同進行適當的引導。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手工類課程內容的吸引力是足夠的,而且分小組的討論的模式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不是由老師直接告知答案,而是通過自己以及伙伴的努力探索得到結果,對他們的自信心培養有著很大的增益,也能幫助他們將自己對新教學內容的恐懼轉化為對未知的探索欲,激發他們作為學習主體的自我認知。除了提升參與度之外,鼓勵學生提問也是培養學生自主性的重要方式,要讓學生學會提問,敢于提問,面對老師的講解保持自己的思考。凝練問題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思考的過程,所以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也是在鍛煉學生梳理知識、開闊思路的能力。
四、巧妙結合多媒體設備
多媒體的加入可以顯著提高教學模式的靈活度,使得知識點的講解變得圖文并茂且生動有趣,學生們的注意力也更容易集中,提升了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氛圍變得有趣而高效。比如,“反比例關系”是數學中比較重要的兩種數量關系之一,如何加深學生對于“反比例的意義”的理解?利用平臺出示六年級教材第47頁例2的情境圖和統計表,學生通過從左往右觀察表中數據,發現:杯子的底面積越大,水的高度越小。從右往左觀察表中數據,發現:杯子的底面積越小,水的高度越大。觀察明確:因為水的體積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隨著杯子的底面積的變化而變化。而且水的高度和杯子的底面積的乘積一定。結合實例既鞏固了反比例的意義,又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雙減”政策背景下,學生的課后作業負擔減低,這對提升數學教學質量、提高數學課堂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教師們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應該重視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巧妙使用已有的多媒體平臺,以構建數學高效課堂,促進教學相長。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