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芳有 趙新亭 張麗華
葉縣現有中小學校383所,其中教學點195個,占比高達51%,在校生近15萬人。近年來,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建設,農村學校面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但這并不能完全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迫切需求。為解決長期以來形成的城鄉教育發展不均衡問題,葉縣縣委、縣政府強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工程,通過名校網絡課堂應用實踐的研究,探索以名校網絡課堂平臺為依托,以城鄉學校發展共同體為抓手,實現育人質量整體提升,促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優質均衡發展。
城鄉學校發展共同體建設的實踐
城鄉學校發展中普遍存在城市學校教育質量優于農村偏遠學校的狀況,因此以城市優質學校為核心,帶動農村學校發展是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一條有效路徑。經反復調研論證,葉縣選定葉縣第二實驗學校作為城鄉學校發展共同體的核心校,將龍泉鄉實驗學校、保安鎮中心小學、龔店鎮實驗學校、鄧李鄉實驗學校4所農村學校作為合作校,組建葉縣“1+X”城鄉學校發展共同體。城鄉學校發展共同體的成立與建設,旨在統籌城鄉義務教育優質資源,推進多校合作下的學校管理、教育教學、文化特色等方面的工作,助推城鄉學校共同發展。
通過聯席會議,城鄉學校發展共同體學校出臺了《“1+X”城鄉學校發展共同體實施方案》《“1+X”城鄉學校發展共同體聯席會議工作制度》,建立了“六個一”工作常規,即每學期要在對方學校進行為期一周的課堂調研,為對方學校教師做一次專題報告,安排好為期一周的校際課堂交流,組織一次教師間的專題研討活動,組織一次德育工作論壇,開展一次開放性觀摩活動。
名校網絡課堂云空間創建的探索
葉縣在已有的教育信息化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升級網絡帶寬,精裝了學校直播教室,創建了名校網絡課堂平臺。針對葉縣第二實驗學校校情及4所農村學校的需求,葉縣在名校網絡課堂平臺上開辟出校園文化、課程活動、資源庫、校內新聞、學校公告、教學動態等模塊,將體現名校辦學水平的各項制度、線下活動、課題研究、管理經驗等相關資源上傳至網絡空間。
葉縣第二實驗學校對城鄉學校發展共同體學校的線下幫扶轉至線上,轉為網絡幫扶共同體。網絡課堂上的一切優質資源對幫扶學校開放,允許農村學校管理者、教師、學生自由獲取相關學習資源,最大限度地滿足其個性化發展和高質量教育的需求。另外,網絡課堂還相繼提供了《在線教研》《名師課堂》《直播課程》等欄目,定期開設不同學科的優質在線課程、精品教學視頻或網絡選修課,實現了與農村教師共同備課、在線教研、遠程互動等。
直播授課和線上協同教研的探索
為保證網絡課堂的效果,城鄉學校發展共同體5所學校做到了教材、課程、時間、教研“四統一”,教師備課采用“共備、共學、共研、共享”的“四共”策略。活動實施前,名校網絡課堂上會提前發布課程安排、活動方案,涵蓋語文、數學、英語和綜合學科,涉及高、中、低三個學段。
課堂教學主講教師使用名校網絡課堂平臺資源,通過在線直播提供高質量的教學,輔助教師在異地組織學生進行在線學習與遠程互動,教師在線互動觀課、評課,并可以隨時隨地打開直播平臺觀看整個過程。課堂上,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更加突出,個性化、自主化學習模式應運而生,微課程、翻轉課堂、雙師課堂教學模式被引入,實現了“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目標的轉變。
城鄉學校發展共同體學校不同學科教師組成了跨校、跨區域的網絡教研共同體,利用名校網絡課堂的在線直播、遠程互動功能,實現了在線示范引領、互動交流、答疑解惑等,影響輻射范圍不斷擴大,實現了一線教師扁平化培訓,有效避免了傳統層級式培訓效果衰減的問題,集體智慧共生共享。
家校育人新模式的探索
名校網絡課堂的建設還架起了學校、家庭交流溝通的橋梁。學校日常開展的一些大型活動,如少先隊入隊儀式、家長學校的啟動儀式等活動可以在線直播,家長足不出戶,利用手機、電腦登錄名校網絡課堂便可以觀看學校活動的全過程,還可以在線參與評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線講授育兒知識和親子溝通技巧,幫助家長認識到親子關系出現裂痕的原因,并及時糾正,回歸親密關系。“線上+線下”混合式家校育人模式,是對傳統家校育人模式的升級,既增強了家校育人合力,又提升了名校網絡課堂的開放性。
“一校帶多校”協作發展評價機制的探索
“1+X”城鄉學校發展共同體成立后,累計開展線下、線上各類活動30余次,不僅實現了5所城鄉學校間的業務互幫、優勢互補、管理互促,也探索優化了“一校帶多校”協作發展評價機制。
一是縣教體局教研室、電教館專業人士參與指導,使城鄉學校發展共同體建設有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技術支持。二是加強過程性管理,將城鄉學校發展共同體聯席會議參會情況、活動質量等納入過程性關注重點。三是嚴格過程性督導評價,縣教研室牽頭對城鄉學校發展共同體學校的教師成長、科研氛圍、活動參與、質量提升等方面進行量化考核,并作為學校年終綜合評估的重要依據。四是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名校網絡課堂進行宣傳,使城鄉學校發展共同體得到社會、家長、教師和學生的認同,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生擇校問題。
葉縣名校網絡課堂應用以來,有效促進了城鄉學校發展共同體內各學校校本教研的規范化,學校管理、日常教研、隊伍建設等方面都不斷融入了新的元素,實現了多校抱團成長、合作共贏的目的。例如:鄧李鄉實驗學校借助城鄉學校發展共同體外出觀摩學習了解到的成功經驗,開發“成長幣”激勵模式;保安鎮中心小學結合學校地域特點,進行勞動教育實踐;龍泉鄉實驗學校將第二實驗學校的作業書寫與管理模式成功移植;市級課題“名校網絡課堂應用實踐的研究”成功結項,并獲市基礎教育成果一等獎。城鄉學校發展共同體模式在縣域內得到推廣,有效促進了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優質均衡發展。
(瞿芳有系葉縣教育體育局教研室主任,趙新亭系葉縣第二實驗學校校長,張麗華系葉縣第二實驗學校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