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嘉瑞
閱讀是增長智慧、塑造人格的有效途徑。中高考改革對學生閱讀速度、深度、廣度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時間、觀念、學業負擔等因素的影響,學生閱讀興趣欠缺,閱讀能力不佳。從2017年2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到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再到2021年9月1日起課后服務“5+2”模式的推行,都為課后服務的開展提供了政策支撐,指明了方向。課后服務的實施,為改變學生閱讀現狀提供了條件。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時機,積極引領學生進行閱讀,為閱讀提質增效。
一、科學規劃,保證學生閱讀時間
幾乎所有學校及教師都很重視學生的閱讀教育,但由于一些家長、教師對教育抱有功利心,學生的時間被繁重、機械性的作業占用。同時,校外培訓機構也把學生所剩不多的時間擠占了,大多數學生每天用于閱讀的時間不足一小時甚至半小時也保證不了。隨著“雙減”“五項管理”等文件的頒布,加之課后服務“5+2”模式的推行,從政策層面為閱讀時間的增加提供了有力支撐,很多家長也改變了教育觀念,有力推進了閱讀活動的開展。
教師要積極創新課后服務“5+2”模式,保證學生閱讀時間。由于部分家長上午上班較早,只得提前把孩子送到學校,那么,我們就可以把早上7:50—8:10這一時段作為晨誦時間,指導學生誦經典、背名篇,增加閱讀積累。另外,每天下午的課后服務要留出學生閱讀的時間。教師要通過合理分配、有效調度,盡可能地讓學生在課后服務時段將作業完成。隨班教師通過集體輔導、個別突破、及時跟蹤等方式,對學生進行知識鞏固、作業輔導,為學生爭取更多的閱讀時間,讓學生在充裕的時間里滿懷喜悅地閱讀自己喜歡的圖書。
二、創新模式,拓展學生閱讀空間
教師應根據學生情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拓展閱讀空間,努力將誦讀與各種社團活動相融合,構建“經典誦讀+X”的課后服務新樣態。依托課后服務,學校大力開展經典誦讀活動,進一步提高課后服務質量。在堅持誦讀的基礎上,各社團開展文藝和競賽活動,如合唱、演講、繪畫、剪紙等,把誦讀同各項多彩社團活動緊密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愛上閱讀。
為保證經典誦讀質量,學校出臺了“定內容、定學生、定時間、定地點、定輔導教師、定目標”六定制度。每個閱讀“小班級”均有兩位以上的教師負責指導。教師立足課后服務,挖掘閱讀資源,把閱讀時間還給學生,把閱讀空間留給學生,給予學生展示的機會。教師更新觀念,以學生需求、學生發展為根本,適時、適當、適量拓展閱讀空間,讓閱讀在課后服務中御風飛翔。
三、培養興趣,讓學生真正愛上閱讀
會閱讀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而喜歡讀是閱讀的第一步。學生只有對閱讀有了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愛上閱讀。因此,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是閱讀教學的第一要務。
課后服務為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提供了充裕的時間和空間。一是在固定的時間,教師探索各年級段學生的特點及喜愛的讀物,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為他們提供圖書,認真陪伴學生并及時提供幫助。二是充分利用學校空間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教師可通過在誦讀社團介紹讀物、在演講社團談感受、在開放書吧暢讀、評選“閱讀小明星”等,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三是借助多媒體“推趣”。我們利用學校微信公眾號開展“最美聲音”展播活動,讓一至六年級每班定期推薦優秀作品,配上優美的音樂進行個體誦讀或集體誦讀。或柔美、或洪亮的聲音代表學生對經典的不同理解,有利于學生對閱讀保持濃厚的興趣。
四、學會閱讀,全面提升閱讀能力
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對小學生來說,閱讀不僅能增長知識、開拓視野,還能促進良好學習習慣和道德品質的養成。可見,提升學生閱讀能力至關重要。
課后服務有固定的時間和充裕的空間,有利于教師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因此,教師要積極發揮課后服務的獨特魅力,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
(一)廣泛開展課內外閱讀
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多讀書,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在大量的閱讀實踐中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校圖書館藏書豐富,漂流書屋、書吧的書籍都能給學生提供適合的閱讀資源。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齡段特點選擇他們喜歡的讀物,讓學生海量閱讀、分級閱讀,找準課內外閱讀結合點進行整合閱讀等,增加學生閱讀量,提高閱讀效率,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二)全面提升閱讀能力
就學生閱讀現狀及閱讀需求,筆者曾對城區一學校一至六年級2000余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分析發現,75.7%的學生愿意讀書,但與動漫作品相比,學生閱讀文學或科普類作品的意愿占比只有33%。學生缺乏閱讀和理解大段非連續性文本的能力。因此,師生應共同構建閱讀的方法和框架,有計劃、有目的地探索課內閱讀的規律和方法,并且在課外閱讀中應用練習,進一步提高閱讀質量,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1.學會選擇
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特點和興趣,考慮到學生的閱讀需求和閱讀經驗等因素,進行階梯式的閱讀選擇。低段以趣味性閱讀為主,可選擇《不一樣的卡梅拉》《小巴掌童話》等充滿童趣、語言簡潔、淺顯易懂的閱讀材料,使學生愿意閱讀,真正喜歡閱讀,從閱讀中獲得真實的樂趣。中段應側重于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挖掘創造能力,可選擇《極地特快》《蘋果樹上的外婆》等作品供學生閱讀。高段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關注作品人物的情感,可選擇《城南舊事》《西游記》等作品,使學生體驗閱讀的魅力。
2.習得方法
讀書如學游泳,剛開始覺得困難,但是一旦掌握了方法、學會了技巧,就會運用自如,并在不知不覺中變得越來越熟練。讀書亦是如此,需要合理的方法、適當的技巧外加大量的練習。
一是學會略讀、跳讀的技巧。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專業指導,讓學生掌握速讀的方法,使學生通過略讀、跳讀等快速了解故事梗概,從大量內容中找到關鍵信息。二是掌握精讀的方法。在課后服務時,教師要善于把課內的閱讀方法遷移到課外,對于一些重要的文章,讓學生逐句逐段閱讀,深入理解字、詞、句、篇,體味文章的情感美與語言美。這樣久久為功的練習會使學生習得閱讀方法并以精讀帶博讀,不斷開拓視野,豐富語言積累。三是運用朗讀和默讀的方法。朗讀是聲情并茂地大聲讀,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便于學生理解、體驗和記憶。默讀是不出聲地讀,具有視覺廣度大、閱讀速度快的優點,便于邊讀邊思考。在默讀訓練時,要讓學生養成標注重點的習慣,必要時做好讀書筆記。
3.多元閱讀
開展主題閱讀。主題閱讀是以點帶面、以少帶多的閱讀。第一,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閱讀水平,努力挖掘課內文本所蘊含的主題,將文章的精髓傳授給學生,教會學生具體的方法。第二,教師要選擇同主題的多篇文章,指導學生憑借主題閱讀要點,運用課內掌握的方法進行獨立閱讀,不斷積累知識,快速提高閱讀質量。
進行群文閱讀。其主旨是抓住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銜接點,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進行編組,依托課內的群文閱讀推進學生的課外閱讀,使學生接觸具有相同點的不同類型文本,從而使學生不斷在課內“學得”,在課外“習得”,提高閱讀素養。
課后服務的開展,使學生閱讀更具實效性。教師要認真指導學生閱讀,力求達到“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的目標,使學生成為閱讀的終身愛好者和受益者。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城區小學課后延時服務實施現狀及對策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CJYB212507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