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克成
語言,不僅是交際的手段,也是思維的工具。《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強調:“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同時,思維品質也被列為英語學科四大核心素養之一??梢?,在英語教學中融入思維訓練有其必要性。尤其在閱讀教學中,學生閱讀的深度跟思維的高度是成正比的關系。學生只有擁有高階思維,才能開展深度閱讀。同理,學生只有開展深度閱讀,才能發展高階思維。因此,在本文中,筆者立足于初中英語教學實際情況,嘗試幫助學生挖掘閱讀深度,提升思維高度,使學生在深度閱讀中發展思維能力,提升語言素養。
一、以“問”引思,培養學生邏輯性思維
邏輯性思維通常包括分析與綜合、對比與分類、抽象與概括等能力,屬于基礎性思維。學生只有具備了清晰而縝密的邏輯性思維,才能進一步發展高階思維。那么,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呢?在筆者看來,所謂邏輯性思維能力,本質上就是“想”的能力,即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基于邏輯性思維培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善于以“問”引思,通過“環環相扣”的問題,引發學生“步步深入”的思考,使學生完成由淺層閱讀到深層閱讀的過渡,實現由淺層思考到深層思考的飛躍。那么,哪一類的問題更有利于學生邏輯性思維的發展呢?筆者將其歸結如下:首先,推測類問題。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習慣于用自己的主動呈現代替學生的自主探索,使學生失去了獨立思考的空間,這顯然不利于學生的深度閱讀,也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因此,筆者建議教師巧妙設計推測類問題,讓學生在問題的指引下,針對篇章中生詞的含義、情節的發展、寫作的目的等展開推測,從而促進學生分析與綜合能力的發展。其次,對比類問題。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設計對比類問題,能夠幫助學生抓住篇章在語言、結構、立意等方面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在“求同”與“存異”的過程,促進對比與分類思維的發展。最后,概括類問題。為了培養學生的抽象與概括能力,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給段落擬定小標題”“書寫段落中心句”“概括文章大意”“繪制思維導圖”等問題,使學生以問題為指引,培養抽象與概括能力。
例如,在江蘇譯林版8B Unit 6 Sunshine for all Reading 1 The Special Olympic Games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根據課文情節的發展和教學環節的推進,為學生設計了以下推測類問題:1. What is the article about? 2. What is the Special Olympic Games? 3. What??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pecial Olympic Games and the normal Olympic Games? 4. What does the phrase of “be similar to” mean? 5. As a volunteer of the Special Olympic Games, what does Liming need to do? 6. What changes will take place to Liming after taking part in the volunteering work?...如果我們對于這些問題進行細致觀察會發現,這些問題分別從“猜測文章的主旨”“猜測生詞的含義”“猜測情節的走向”等角度為學生設置“路標”,指引學生結合生活中積累的經驗和文章中獲取的線索,展開了獨立思考。這樣一來,教師借助問題,使學生的“想”走在了“讀”的前面,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與綜合能力,使學生挖掘了閱讀的深度,促進了思維的發展。
二、以“辯”明理,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
正所謂“理不辨不明”,教師通過以“問”引思的方式,能夠促進學生的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然而,“獨立”思考并不意味著“獨自”思考。如果學生始終從自我的單一角度出發來思考問題,則他們的思維很容易受到限制,產生狹隘與偏執的觀點,難以發展批判性思維。因此,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之間的交流提供機會,使學生在交流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深化對課文的體驗,從而實現深度閱讀,同時,從質疑、推理、求證等維度,促進自身批判性思維的發展。下面,筆者針對幾種常見的以“辨”明理的方式進行詳細敘述:首先,鼓勵學生在互動中質疑。質疑,是批判的前提。在英語閱讀中,學生的頭腦中經常會閃現出若干質疑的念頭,如果這種念頭沒能找到合適的時機表達出來,則會轉瞬而逝。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放棄主動質疑的想法,習慣于被動接受他人的意見。顯然,這不利于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建議教師能夠重視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動,為學生創造充足的自我表達的機會,使他們能夠及時將心中的質疑闡述出來,并跟大家展開討論。其次,鼓勵學生在交流中推理。交流的過程,是對于不同觀點加以匯聚、篩選、提煉與總結的過程,是不停地得出新觀點、做出新判斷的過程,是推理由低級階段走向高級階段的過程。因此,在基于批判性思維培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之間的深度交流提供契機,使學生在深度交流中開展深度閱讀,在深度閱讀中開展深度推理,從而促進自身推理能力的發展。最后,鼓勵學生在合作中論證。從表面來看,批判的目的在于挑戰對方,推翻他人的觀點;從本質來看,批判的目的在于完善自我,修正自己的觀點。因此,批判性思維的發展,不僅要借助于質疑和辯駁這種“求異”的方法,更要借助于討論和合作這種“求同”的方法,使學生從不同視角對同一問題展開論證,從而做到全面地剖析、客觀地評判、大膽地質疑、細致地論證。
例如,在學習江蘇譯林版9A Unit 3 Teenager problems的時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結合兩封書信的內容,表達自己的觀點。于是,有學生附和Millie和Simon的觀點,說道:Hobbies are important and we need more time for hobbies. 也有學生對于Millie和Simon的觀點提出質疑,說道:We should focus on different thing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life. As a teenager, we should spend more time studying.學生之間的觀點有分歧,是教師意料之中的事。教師恰恰可以利用這一“分歧”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推理與論證能力。于是,教師對于學生的觀點之爭加以整合,為學生布置了小組合作任務,要求學生圍繞下面的問題展開討論,并得出結論:Which is more important in your life, schoolwork or hobbies? How can you deal with them? 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各個小組成員之間不僅要有“對抗”,更要有“合作”。于是,他們經歷了由“各自表達”到“互相辯駁”再到“彼此融合”的討論過程,得出了全面、深刻且新穎的結論:Both schoolwork and hobbies are important. We should try to arrange our time probably and study efficiently. As a result, we can have more time for hobbies and achieve a balance between hobbies and schoolwork.
三、以“行”啟智,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
思維的發展是沒有邊界的,只要人們不斷地去開拓、去挖掘,就能促進思維在深度與廣度上的無限延展。那么,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如何幫助學生完成思維在深度與廣度上的延展呢?建立課內與課外、理論與實踐的聯系,是幫助學生突破思維限制,拓展思維邊界的最佳途徑。當教學與生活、與實踐相融,則學生就能夠擺脫書本中的教條性知識與制式化答案對自己的限制,在自然、復雜、多變的語言情境中真正地用英語思考、用英語交流、用英語感悟,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是十分有幫助的。因此,基于思維能力培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以下努力,實現以“行”啟智,促進學生的深度閱讀,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首先,以聯想為契機,深化讀后體驗。在閱讀過程中,如果學生的思維始終附著于文本之上,則他們的思維就會受到禁錮。相反,如果教師能夠鼓勵學生在原文基礎上展開聯想,則能夠使學生的思緒由課內延展到課外,由課文延展到生活,從而產生新想法與新創意,促進自身想象力的發展。其次,以情境為依托,開展讀后再創。教師可以通過短劇表演、影視欣賞、演講辯論等活動,為學生創設更貼近自然、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開展復述、改編、評價等讀后再創活動,從而幫助學生完成由“讀”到“做”的過渡,使學生在讀后再創活動中萌生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思維。最后,以實踐為依托,開展讀后創作。為了進一步挖掘閱讀教學的深度,拓展閱讀教學的邊界,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讀后創作活動,讓學生脫離課文的形式與內容,在社會調研、社區宣講、板報設計等活動中開展語言實踐,培養創新思維。
例如,在江蘇譯林版9A Unit 6 TV programmes的閱讀教學中,學生學習了若干跟電視節目有關的常見詞匯及表達方式,并了解了不同節目類型的內容及特色。如果教學止步于此,則學生的閱讀只停留在表面狀態,并沒有透過課文產生更多的感悟,學生的思維也只停留在低階狀態,并沒有透過閱讀,產生更多的思考。顯然,這沒有達到深度閱讀的標準,也沒有滿足思維訓練的需求。針對這種狀況,教師為學生布置了一個實踐任務:Chat with western people online. Take them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o learn the types of TV programs in western countries and people??s habits and preferences of watching TV. And then, try to write a research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eatures of TV programmes and watching habits as well as preferences in China and in Western countries.學生針對西方網友展開調研,針對中西方電視節目特色及中西方國家的人觀看電視的習慣展開對比,以及基于調研和對比結果書寫調研報告的過程,是語言實踐的過程,也是他們基于課文內容展開聯想與創造的過程,是創新性思維得以形成與發展的過程??梢姡浴靶小眴⒅牵谴龠M學生深度閱讀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有效措施。
綜上所述,思維與語言相伴相生,與閱讀更是相輔相成。語言的深度學習與閱讀的深度開展,都有利于學生高階思維的形成與發展。因此,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以‘問引思”“以‘辯明理”“以‘行啟智”等途徑,幫助學生挖掘閱讀的深度,提升思維的高度,在深度閱讀中發展思維能力,提升語言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