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
水清兩岸綠、鷗鷺連片飛,盛夏里的深圳、東莞界河——茅洲河,連片的淺灘濕地孕育著勃勃生機。
微涼的海風從汕頭海門灣吹來,這里是練江入海的地方。曾經,這里遍布水葫蘆,像草原一樣,根本看不見水。如今,水葫蘆沒了,水也清了。
歷經幾年艱辛治理,告別黑臭多年的歷史,兩條河的巨變折射出中央環保督察的顯著成效。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制度創新。自2015年正式建立以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制度剛性和權威,推動黨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決策部署得到堅決落實。實踐表明,這項制度建得及時、執行有力,督察中敢于動真格,不怕得罪人,咬住問題不放松,成為推動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的硬招實招,對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解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突出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以廣東為例,一大批“硬骨頭”“老大難”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茅洲河、練江、華陽湖治理以及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修復等案例成功入選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正面典型案例。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發生巨大變化。大氣環境質量持續領跑先行,連續七年全面達標;水環境質量實現重大改善,原有9個劣V類國考斷面全部消劣,527條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2021年149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為90.5%,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達90.2%,均創歷史最好水平。全省生態環境治理能力顯著增強。近五年來,省委、省政府累計投入近7500億元補上歷史欠賬,以超常規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2021年全省城市(縣城)污水處理能力達2947萬噸/日,污水管網長度達7.34萬公里,相比2018年分別增加41%、33%,連續多年保持全國第一。
生態環境修復和改善,是一個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的過程,必須堅持不懈、奮發有為。“十四五”是實現生態環境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面對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的歷史使命,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廣東省將繼續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狠抓督察整改落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