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瑞杰 黃藝文
下午時分,退潮后的黑色灘涂上滿是招潮蟹,向游人招了招手便溜進了洞穴不見蹤影,外出覓食的鷺鳥歸巢小憩,在紅樹林樹冠上盤旋……
近日,筆者來到廉江高橋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只見河流如條條銀帶,交錯縱橫在密密匝匝的紅樹林之間,1000個圓墩綿延出800多米長的紅樹林棧道,多種生物在此“歡聚一堂”,儼然成為連接陸地與海洋的綠色“生命帶”。
2017年以來,湛江以中央環保督察整改為契機,大力加強轄區紅樹林保護,大片紅樹林保護區迎來新生。
立法清退與確權增補
湛江紅樹林生長茂密,生態功能顯著,但分布區域廣、保護難度大。尤其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受圍海造田、圍塘養殖、采薪等活動影響,紅樹林群落破碎化,面積急劇下降。
據悉,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組下沉湛江時指出,紅樹林保護區存在“規劃邊界與實際管控邊界不一致”“歷史形成的4800公頃養殖塘還沒有清退”“局部侵占或破壞紅樹林”等問題。
不把歷史遺留問題當借口。湛江市委、市政府堅決落實中央環保督察整改的政治任務,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把紅樹林保護工作擺在突出位置,狠抓整改工作落實。2017年,湛江市政府頒布實施《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為紅樹林資源保護提供法律依據,使資源保護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對于紅樹林保護區實際管控面積與規劃面積差異的問題,湛江編制了《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四至界定方案》《廣東湛江紅樹林保護區總體規劃(2019-2028)》(以下簡稱界定方案和總體規劃)。按照總體面積不變和生態功能不變的原則,通過異地調整增補等方式,湛江紅樹林保護區實際管控面積從原來的17336.6公頃增加到20278.8公頃,與規劃面積實現一致。
同時,根據界定方案和總體規劃,湛江有序開展紅樹林確權登記。目前,已完成34宗紅樹林面積自然資源登記工作,登記面積共計16589.58公頃,約占保護區自然資源總面積81.81%;9宗登記工作正在進行公示,面積1952.21公頃,約占保護區自然資源總面積9.63%。確權登記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對于周邊養殖塘問題,湛江市印發《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800公頃養殖塘清退方案》,2018-2020年投入2631.54萬元用于整改工作。清退嶺頭島紅樹林核心區內410.5公頃養殖塘,恢復紅樹林正常潮汐生境。對實驗區4570.5公頃養殖塘簽訂紅樹林自然資源共管協議,落實生態補償,保證塘內紅樹林正常生長。
齊抓共管與遙感監測
“村民的保護意識增強了,再說了,破壞會被拘留的?!碑敼P者問到是否有人繼續破壞紅樹林時,95后護林員黃磊表示,沒必要以身試法。
為強化保護區管理措施,湛江通過加強執法和監測力量、健全巡護制度、提高巡護強度等方式,進一步強化紅樹林保護區的管護工作,嚴厲打擊違法破壞紅樹林行為。
據紅樹林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湛江整個紅樹林保護區共有68個,其中廉江高橋紅樹林保護區面積1202公頃,是我國大陸連片面積最大的紅樹林,由6名護林員管轄看護。
“為了與當地村民共治共建共享紅樹林生態,我們積極吸納當地社區居民參與調查、巡護、監督、造林等工作,定期巡查維護,發現并及時上報破壞紅樹林的違法行為,由執法人員進行查處。”該負責人表示。
此外,對實施共管的村社,紅樹林管理局還幫助他們修建鄉村道路,安裝路燈,改善交通環境,讓社區居民共享發展成果。同時建立紅樹林宣教中心和野外科普宣教點,結合世界環境日、濕地日、海洋日等主題活動,積極向群眾普及紅樹林保護法規知識。
“巡護一圈不容易!”該負責人坦言,紅樹林面積大,里程遠,還要求護林員每月有一定的巡護次數和里程,對發現的破壞紅樹林行為、以及入侵的物種都要及時上報。
除了日常巡查外,湛江還開展海洋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工作,解決巡護面積大的難題?!拔覀兣c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合作,綜合利用高分衛星、無人機等技術手段,以湛江市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等海洋生態系統為對象,對它們的生長狀況進行動態評估監測?!闭拷猩鷳B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遙感監測為監管紅樹林生態系統提供數據基礎,為監管人員裝上了海上“千里眼”,及時查處違法占用開發行為。
爭取支持與“賣碳”反哺
2017年湛江以中央環保督察整改為契機,推動紅樹林保護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截至目前,湛江紅樹林保護區內新增了人工造林5700畝,更為珍貴的是,紅樹林濕地內已連續記錄到多種珍稀鳥類,包括勺嘴鷸、二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等。
“在全世界紅樹林面積仍以年1%遞減的背景下,湛江紅樹林面積卻逐年增長,并被國際濕地專家稱為世界濕地恢復的成功范例,成績來之不易!”管理局負責人感慨地說,“但是,湛江紅樹林保護依然面臨嚴峻形勢,任重而道遠?!?/p>
濕地恢復工程是紅樹林濕地生態修復的重要舉措。但是,這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和社會支持。對此,湛江市表示,已爭取到生態修復財政資金約4.3億元,計劃在徐聞、廉江、雷州種植紅樹林898公頃,但距離生態修復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同時鼓勵社會資金投入紅樹林保護修復,成立“湛江市紅樹林濕地保護基金會”,積極調動社會資源,廣泛宣傳,讓紅樹林保護工作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
其次,“賣碳”收益反哺紅樹林后期管護。“在紅樹林生態修復過程中,要找到經濟利益增長點?!敝袊鷳B學會紅樹林專業委員會委員張穎表示,在做好紅樹林保護的前提下,可以結合生態旅游、生態補償等工作,釋放紅樹林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
減碳與修復實現雙贏。據了解,湛江開發了我國首個藍碳交易項目,成功注冊為我國首個符合核證碳標準(VCS)和氣候社區生物多樣性標準(CCB)的紅樹林碳匯項目。目前該項目簽發的首筆5880噸二氧化碳減排量已完成交易?!啊u碳收益可以反哺紅樹林后期管護、社區公共建設等,形成長效穩定的良性循環機制。”湛江紅樹林保護區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道。
2021年底,湛江印發《湛江市建設“紅樹林之城”行動方案(2021-2025年)》,根據方案,到2025年,湛江將營造和修復紅樹林面積4183公頃,大力發展紅樹林碳匯經濟,全面整合文化、生態、產業等方面優勢資源,推動紅樹林生態旅游濱海度假、觀光農業、休閑漁業等深度融合。湛江打造“紅樹林之城”的實踐和探索,值得進一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