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鵬
勞動教育是當今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內容,是推動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和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通過勞動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意識、勞動精神和勞動實踐能力。學生長遠的成長和發展,都離不開勤勞勇敢、不懈努力的精神,而勞動教育是有效培養學生良好精神和品質的重要途徑。因此,各學校在學生教育過程中,必須要著力加強對學生的勞動教育,這既是人才培養的本質需求,也是時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當前,人們普遍認為城市的學生缺乏勞動教育,而忽略了勞動教育缺失問題在農村學校同樣存在。從目前我國農村學生的勞動教育及教學現狀來看,其勞動能力同樣較為薄弱,需要引起重視。
一、農村勞動教育在當今時代的基本要義
勞動是推動社會經濟和文化事業全面發展的基石,也是我們創造和建設美好生活的必要基礎,是社會進步與發展的核心動力,因此,勞動教育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和意義,應成為目前我國各學校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內容。通過勞動教育實現學生勞動意識和勞動技能的提升,豐富和拓展學生的社會體驗,尤其是對廣大農村學校來講,大部分學生的父母都是從事農業勞動的,通過對學生的勞動教育也能夠使學生感受到父母的辛苦,進而使學生對父母更加理解,更加努力地學習。在農村學校組織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活動,可以培養學生對勞動成果的珍惜意識,使學生學會尊重他人的勞動、尊重勞動人民,同時幫助學生形成吃苦耐勞、認真負責的精神。通過勞動教育的有效開展,可以引導學生充分了解勞動的價值和意義,使學生明白勞動是不分高低貴賤的,所有的勞動都值得被尊重。由此,可以幫助學生在日后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更好地發展。
二、農村學校勞動教育的實施路徑
(一)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
當今時代下,學生的生活條件已經有了極大的改善,尤其是對于農村的學生來講,很多家長為了督促其學習很少讓其參與勞動,學校的教學活動也以理論學習為主,在這種教學環境和氛圍下,學生的勞動意識較差,缺乏主動勞動的意識。對此,農村學校首先要轉變一直以來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引導學生正確認知勞動的價值和意義。學校要定期舉辦勞動日活動,帶領學生積極參與到勞動中去,在此過程中,可以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勞動小組,給各小組進行不同的勞動區域和任務的指派,對各小組的勞動成果進行評比,對表現優異的小組給予表揚和鼓勵。與此同時,還可以在勞動節、植樹節等特殊的日子里組織學生進行勞動,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勞動的樂趣。
(二)健全勞動教育保障制度
在勞動教育的開展過程中,各農村學校需要全面落實和健全勞動教育的相關制度,將勞動教育與學校的日常管理活動緊密結合,使勞動教育成為學生校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勞動。首先,建立勞動值日制度,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值日小組,輪流負責班級和校園的勞動任務,幫助學生順利養成勞動責任意識和良好的勞動行為習慣。其次,在校園活動,如聯歡會、運動會等之后,也需要組織和分配各班級進行打掃。最后,學校可以進行相關勞動主題活動日的安排,定期組織學生參與。
(三)課堂與實踐的緊密結合
勞動教育是一種典型的實踐教育內容和組織形式,需要打破課堂的局限和束縛,使學生更多地參與到勞動實踐活動中,對此,農村學校的老師需要在構建課堂教學平臺的同時,加強對學生勞動實踐機會的創造。在勞動教育活動的組織和開展過程中,老師可以首先給學生講述一些先進人物的光榮事跡,使學生認識到勞動的價值。然后,綜合考慮學生的階段性發展特點和實際情況來組織勞動實踐活動,如校園美化、公共場所的志愿服務、公益勞動等。
總之,在當今的素質教育及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單純的理論和知識教學已經無法充分滿足社會對人才的培養需求了,勞動教育的重要價值和關鍵作用引發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對此,各學校要著力加強對學生的勞動教育,立足學生的實際和發展需求,進一步拓展勞動教育的內涵,推動勞動教育下人才培養目標的貫徹與落實,推動學生的全面和健康發展。
注:本文系甘肅省臨夏州教育科學規劃勞動教育專項課題“農村學校勞動教育的實踐功能研究”(立項號LX[2021]ZX7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