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金融學專業是我國高校最早開始探索中英雙語人才培養體系的專業之一。但邊疆地區高校受制于地方特性、師資力量、學生水平等因素,尚不具備成熟的中英雙語人才培養體系。本文以新疆財經大學為例,在應用問卷調查取得數據后對于邊疆地區高校金融學專業中英雙語人才培養體系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邊疆地區高校金融學專業搭建中英雙語人才培養體系的策略。
關鍵詞:邊疆地區高校;金融學;中英雙語
作者簡介:孫昕(1988-),女,新疆財經大學金融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綠色金融。
一、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英語在金融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這既包括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也包括金融行業工作范疇。因此,我國高校開始逐漸探索在金融學專業課程中引進中英雙語人才培養體系,主要目的是培養更高層次的國際性優秀人才,使學生能夠使用中文和英語針對環境和對象合理運用金融專業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深造與就業。
圍繞這一主題,學者們進行了一定的探索性研究,主要是從理論層面、實踐層面、研究方法等角度展開。理論層面,主要集中于中英雙語人才培養體系的教學目的、教學含義、教學理念及教學內容等;實踐層面則更關注師資水平、教學方法、教學管理和教材選擇等;研究方法的選擇,早期的研究偏向于理論探討,隨著實證研究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相關研究開始引入數據進行問卷分析。但從整體來看,現有研究重理論探討而輕實證研究、重經驗介紹而輕系統搭建,對于中英雙語人才培養體系的指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邊疆地區高校具有顯著的地域性特點,在探索金融學專業中英雙語人才培養體系的過程中特別需要“因地制宜”,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合理展開分析與論證。因此,本文運用問卷調查分析的方法辨識邊疆地區高校金融學專業中英雙語教學的現狀,從而提出邊疆地區高校金融學專業搭建中英雙語人才培養體系的策略,這對于邊疆地區高校金融學專業開展中英雙語教學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二、邊疆地區高校金融學專業中英雙語教學的現狀分析
本文調研的高校為新疆財經大學,是新疆唯一一所財經類高等學府。新疆財經大學金融學專業于1980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現為該校博士點建設單位,是新疆財經大學的品牌專業、自治區重點學科、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辦學層次包括普通本科、重點本科、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該校金融學院現有校外實習基地6個,產學研基地3個。與此同時,為加強金融學專業學生的研究能力和繼續深造能力,從2012年起招收金融學實驗班,以強化其數學、英語基礎與專業素質,為學生考研、開展學術研究打下良好基礎。
本文采取問卷調查的方法,對新疆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大一至大四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這是一次遵循自愿原則的匿名問卷調查,實際收回問卷342份。問卷包括從中英雙語課程的設計、學生英語水平以及教材選用模式等方面設計了11個問題,幾乎每個選項都有學生選擇,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問卷調查的真實性和學生思想的活躍性。通過數據可以有效分析新疆財經大學金融學專業開展中英雙語教學的潛在難點。
在對調查問卷的數據進行匯總后,通過系統的統計,具體的調查結果及分析如下:
(一)學生基本情況介紹
設計本次調查問卷的目的是探索新疆財經大學開展金融學專業中英雙語人才培養的現狀,先介紹一下被調查學生的基本情況。
本文調查的對象是2018-2021級金融學院全體本科生。調查對象囊括大一至大四年級,其中,大一至大三年級學生尚在學校上課,而大四學生因疫情原因已經離校,主要采用線上教學模式。因此整體反饋情況方面,大四年級學生的反饋量較小,對調查結果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在讀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普遍較弱,高達70%的學生沒有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這主要是因為參與本次調查的大一新生因為學校教務安排尚未參加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但依舊不乏較為優秀的學生在大一至大二期間即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主要集中在金融學實驗班。金融學實驗班的學生英語水平普遍較高,學習態度積極,有較強的升學和就業規劃意愿。
通過詢問學生對于金融學專業開展中英雙語教學的興趣,可以發現金融學專業設立中英雙語人才培養體系這一規劃從整體上較受學生歡迎,但仍有16.96%的學生選擇不感興趣。通過進一步分析發現,選擇不感興趣這一選項的學生多為少數民族學生,他們的畢業目標之一是通過中國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等級考試,因此對于英語教學較為抵觸,這一現象在邊疆地區高校普遍存在,如何合理地調配教學資源,為不同類別的學生設置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值得進一步探討。
(二)對教材選用模式的看法
調查問卷數據顯示,38.6%的學生曾經閱讀過金融學課程的英語版教材,這一現象說明部分學生具備參與金融學專業中英雙語教學的動力,有較高的自學能力和接受水平,有助于金融學專業中英雙語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
在教材的選擇方面,56.72%的學生建議選擇使用中文教材,3.51%的學生建議選擇使用英語教材,39.77%的學生建議選擇中英雙語教材混用的模式。這主要是因為雖然直接使用英語原版教材能夠更加貼近當前全球金融領域的研究動態,但由于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學習課時所限,更多的學生傾向于使用中文教材作為學習參考資料。
(三)對教師授課方式的看法
對教師授課方式的調查數據顯示,75.73%的學生建議教師使用中英雙語混合授課,中文居多;18.42%的學生建議教師使用中英雙語混合授課,英語居多;5.85%的學生建議教師使用全英文授課。顯然,中英雙語教學授課方式的選擇,首先取決于學生的接受程度,其次取決于課程的教學目標。在金融學專業中英雙語人才培養體系的規劃中,并不是教師使用英語程度越高越好,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酌情調整。
(四)對于中英雙語人才培養體系的期待
調查數據顯示,76.32%的學生認為應該在金融學專業開展中英雙語教學,這既與學生的就業需求相符合,更與全球化發展趨勢相一致。對于金融學專業中英雙語教學的目標,65.79%的學生希望通過中英雙語教學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28.65%的學生認為可以促進就業幾率的提升,5.56%的學生打算借此為出國深造做好鋪墊。在課程設置方面,金融學和國際金融成為學生最期待開展中英雙語教學的課程。
三、邊疆地區高校金融學專業搭建中英雙語人才培養體系的策略
基于以上問卷調查的結果和分析可知,邊疆地區高校金融學專業搭建中英雙語人才培養體系具有廣泛的學生基礎,因此高校有動力也有必要開展相關實踐,為此筆者提供以下相關參考策略。
(一)設定合理明確的目標
在邊疆地區高校金融學專業進行中英雙語人才培養體系的搭建不應“為了實現而實現”,而應該適用于本校的實際情況,根據本校的特征設定合理明確的目標。
邊疆地區高校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點,少數民族學生較多是普遍現象,不僅包括正常通過高考考入的學生,還包括受政策扶持的預科學生。新疆財經大學的學生按照招生計劃分為“普通類”“單列類”“雙語類”及“民語言類”,部分學生從未接觸過英語課程,所以在搭建金融學專業中英雙語人才培養體系時要特別關注這類學生,可以考慮為這類學生提供以下選擇:一是在大一至大二年級進行英語的集中補習,提高英語水平后參與初級英語專業課程;二是遵循其自身意愿繼續進行中文授課,保證專業知識的充分掌握。
根據邊疆地區高校金融學專業中英雙語人才培養體系的現狀分析,在體系搭建的初期,課程目標應主要針對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只有學生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才能使中英雙語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因此,以新疆財經大學為例,可以考慮將金融學實驗班首先作為試點班級開展中英雙語教學,或者篩選出已經通過大學英語六級考試的學生組成特色班進行授課。然后在課程開展過程中逐漸探索適用于其他學生的金融學專業中英雙語人才培養體系,最后進行整體修訂,選擇適合的專業必修課或專業選修課進行推廣和普及。
(二)制訂操作明晰的管理辦法
由于目前邊疆地區高校開展中英雙語教學的較少,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進行借鑒。因此,在教學開始之前,學校應該組織學科負責人赴一流高校進行考察學習,并對搭建本校中英雙語人才培養體系的師資情況、學生水平、學校配套設施等進行充分調研,據此制訂操作明晰的管理辦法,在管理辦法中對于授課和師資的基本要求、教學目標、具體科目、開設門數、上課班級及人數、選用教材版本等內容進行詳細規定。
第一,任何專業課程實施中英雙語教學的前提是學生需要具備相應的能力,主要包括基本專業詞匯和對經典案例的理解。因此針對課程的安排與設置,邊疆地區高校可以考慮在金融學專業中英雙語課程開課之前在低年級增加大學英語課程的學時,并安排學生參加專業英語導論以夯實基礎,提前熟悉金融學專業的英語表達和運用方式,借此提高金融學專業中英雙語教學的課程學習效率,解決金融學中英雙語專業課程課時不足的問題。另外,在金融學專業高年級中英雙語專業課程教授的同時繼續保留一定數量的英語課時,為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提供保障。
第二,英語參考教材作為中英雙語教學的靈魂需要慎重選擇,既要滿足專業知識的更新速度,又要符合思政教育方面的要求。建議邊疆地區高校參考已經開展金融學專業中英雙語課程的兄弟院校,選擇利于學生配合使用、具有中文譯本的原版教材,而且除了基礎的原版教材,還要選擇一系列英語期刊原文供學生拓展閱讀。
(三)培養優秀專業的師資隊伍
首先,一支優秀專業的師資隊伍在邊疆高校金融學專業中英雙語人才培養體系的搭建中必不可少,教師的水平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課程的教學質量。而邊疆地區高校目前能夠開展中英雙語教學的師資人員較為有限,高校需要從兩方面積極著手:一是培養現有人才,輸送相關專業教師到對口高校進行外派學習或通過參加講座、培訓來提升素質,提升金融學專業教師中英雙語教學能力;二是吸納新鮮血液,積極開展人才引進工作,在公開招聘中向具備國外留學或工作經歷的應聘人員有所傾斜,補充現有師資隊伍。
其次,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專業教師需要在整體的目標導向下對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進行靈活調整。第一,在師生互識環節,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英語能力和專業知識水平,并據此制訂教學計劃,靈活開展教學;第二,在課堂講授環節,教師要突出對于金融學專業知識和核心理論的講解,而不是僅僅針對專業術語展開英語釋義,可以制作英語為主、中文為輔的課件供學生進行學習,在課堂講解中采取中英雙語并舉的模式;第三,在教學安排環節,教師要考慮學生的精力和時間,必要時需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壓縮,重點突出核心知識點,課堂上增加必要的討論或提問。
再次,為了充分發揮師資隊伍的綜合性與豐富性,邊疆地區高校金融學專業可以考慮與其他學院符合條件的教師開展合作,吸納外語學院、統計學院、國際經貿學院等學院的師資力量,共同打造跨專業、跨學院、跨學科的中英雙語專業師資隊伍。另外,除了夯實師資隊伍的整體專業功底,在授課過程中還需要運用小班授課模式,使中英雙語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四、結語
我國高校金融學專業中英雙語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已取得一定進展,但針對邊疆地區高校的特定研究依然較為稀少,缺乏系統性、實證性研究。本文針對新疆財經大學開展問卷調查,并依據調查數據展開對邊疆地區高校金融學專業中英雙語教學現狀的分析,提出了設定合理明確的目標、制訂操作明細的管理辦法、培養優秀專業的師資隊伍等具體策略,期望能對邊疆地區高校金融學專業搭建中英雙語人才培養體系起到一定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倪克勤.金融專業高素質人才培養中雙語教學問題的思考[J].財經科學,2002(S1):16-17.
[2]張瑛.“國際金融”課程中的雙語教學[J].江蘇高教,2005(1):137.
[3]楊冬寧.貨幣銀行學課程雙語教學系統設計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9(41):148-149.
[4]危平,楊明艷,金紫怡,吳東麗.高校雙語教學課程體系的構建研究:以金融學為例[J].現代大學教育,2015(5):105-110.
[5]布霄楠.民族地區高校金融專業開展雙語教學的SWOT分析及行動路線[J].時代金融,2012(21):319-320.
[6]朱麗雯.地方高校金融學專業雙語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營銷界,2021(38):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