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麗

“舔狗”,代指這樣一類人:明知道對方不喜歡自己,還一再毫無尊嚴和底線地討好、追求對方。
有句話叫“舔狗舔狗,舔到最后一無所有”,暗示了這樣的關系注定是悲劇收尾。有的人可能會說,如果舔到最后成功了呢?當然有這種情況,但是,即使被追求者接受了舔狗的追求,也往往無力扭轉悲劇結局。原因在于舔狗式的討好行為,是一種以忽視自己的需求為代價,盲目取悅別人的行為模式。這不利于個人的身心發展,也不利于親密關系的建立和發展。
你或許很難想象,為什么舔狗可以毫無尊嚴和底線?那么,我們就來分析一下舔狗的內心(由于舔狗一詞含有貶低嘲諷之意,下文以“悲劇追求者”來代指)。
一個“悲劇追求者”的形成,通常要經歷五個環節:
● 表白受挫:每一位“悲劇追求者”最初都是因喜歡對方而靠近示好,卻遭到了對方的冷回應。
● 陷入幻想:對方的冷漠并不會讓“悲劇追求者”放棄追求,反而會激發他們產生幻想,幻想將來追求成功,兩個人在一起之后的幸福畫面。
● 猛烈追求:因為幻想的存在,“悲劇追求者”會更堅定、更努力、更明顯地去討好對方。此時,他們的追求更多是為了自我滿足,滿足“我終究可以得到你”的幻想,他們寧愿為此犧牲自我,也要試圖改變對方的心意。
● 反復拒絕的痛苦:經歷了對方的反復拒絕,“悲劇追求者”心里雖然痛苦,但他們會誤認為這份痛苦代表“我沒有對方就不行”,于是仍然不斷討好,甚至會比從前更投入、更犧牲、更讓自己飽受委屈。
● 得不到認同,或走進悲劇關系:“悲劇追求者”有強烈的被認可的需求,他們認為只要足夠努力就可以得到,得到了對方就代表自己被認同了。但認同往往并不會到來,因為人們很難勉強自己去和一個不愛的人在一起。即便對方心軟了,關系也會走向破滅。因為“悲劇追求者”前期過度自我犧牲,就是為了得到對方,當犧牲的目的消失,他們會冷卻下來,并希冀得到回報。可對方習慣了被討好,哪里會反過來回報他們?于是關系很快就惡化。
討好型人格可能是童年早期形成的自卑陰影的體現。因為自卑,潛意識里覺得低人一等;因為自卑,自我價值感低,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他們無法在內心世界中建立起客觀良好的自我認知,認為只有討好別人才能被愛。
討好型人格的養成和父母的教養方式也有很大關系。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人之所以那么在意社會評價和他人評價,起源于賞罰教育的規訓:“如果做了恰當的事情就能得到表揚”。孩子調皮,可能會被斥責;長期被父母忽略的孩子偶爾考試第一,父母會表揚他,給予他更多的關注。久而久之,為了獲得父母的表揚與關注,孩子會形成一種“用討好、取悅他人換取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思維模式,并在成年后一直保持,形成討好型人格。
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提出了一種認知偏差——“損失厭惡”,即當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收益的獲取總是難以抵消失去的痛苦,人們更在意失去的東西,更厭煩失去的感覺。
兩性關系中,討好行為可用“損失厭惡”機制來解釋。對討好型個體而言,他經歷了被拒絕的挫折感,也付出了更多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依據“損失厭惡”機制,他們對損失有著天然的恐懼,所以甘愿冒險,抱著賭徒心理繼續賭下去。他們一心期盼著能抓住機會翻盤,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會越發受到沉沒成本的壓迫而不愿意退出。
然而,討好角色個體的單方面付出,只會不斷降低在對方心目中的價值,結果往往是投入和回報不成正比。
在追求對方的時候,不要總關注自己的想法或者幻想,也要多體察一下對方的情緒。如果對方的熱情明顯偏低,你也要將你的熱情收一收,不要天天去聯系對方,天天噓寒問暖,問東問西了。嘗試著將聊天時間減少,有事就說事,沒事就等下次再聊。
用這種方式降低你的熱情,有助于你分清什么是現實,什么是幻想,也能幫助你回到和對方平等的高度去對話。
“悲劇追求者”多半自我價值較低,在他們的潛意識里,能獲得對方的青睞本身就是件很幸福的事了,所以在“舔”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丟失了自己。
小時候,如果你所依賴的人讓你相信“我不夠好”,這個觀念很容易深入到你的意識中,成為一個信念,時刻影響你對自己的判斷。這也就是造成價值感低的原因。
著名的心理治療大師薩提亞女士認為,每個人的價值都是平等的,無論是剛出生的嬰兒還是年過半百的人,無論是做出大貢獻還是沒有做出大貢獻的人,只要是人,他們的存在都是有價值的,生命本身的價值都是平等的。
所以,從現在開始接納自己,欣賞自己。當自己粗心的時候,請對自己說:“是,我會在緊張的時候粗心,但粗心不是我的全部,我還有細心。”當自己脆弱的時候,請對自己說:“是,當我感到壓力時,我會脆弱,但脆弱不是我的全部,我還有堅強……”當你能夠全面地認識自己,并且欣賞自己,你的自我價值感就會提高。
失去了一個愛自己和自己愛的人,每個人都會痛苦和不適應。但是,受到“損失厭惡”效應的影響,你的痛苦情緒會被放大,使你陷在悲痛的漩渦之中,長時間走不出來。所以,與其沉浸于痛苦,不如先珍惜現在所擁有的。
另外,感情固然是感性的,但在面對一段感情時,你也要正確權衡利益與損失,理性作出分析。這需要你認清在這段關系里,你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如果對方不能滿足你的需求,你再怎么討好也是無用。
記住,好的關系,無須討好。平時多愛自己一點,多在乎一下自己的感受,多聆聽一下自己內心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將價值感建立在自己身上,將來才有可能收獲平淡、美好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