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騰飛

“啊……啊…… 啊……”,刺耳的驚聲尖叫響徹整個病房,這是小美痛苦的喊叫聲。小美是個16歲在讀高二的姑娘,因強烈的自殺觀念和嚴重的自傷行為而住院治療。
“大夫,我得了什么病啊?”
“你得的這種病叫雙相障礙,主要表現為情緒的不穩定,心情有時低落消沉、有時高漲激昂,就像過山車一樣,起起伏伏。”
“哦,怪不得我的心情總是劇烈波動,有時候突然覺得很開心、好像成了世界上最聰明最厲害的人,感覺我的人生一片光明;有時候又會一落千丈、跌入深谷,感覺世界都是灰暗的、甚至覺得我沒有存在的價值。”
“你的情緒經常出現起伏變化嗎?”
“有時候幾天變一次,最快的時候幾分鐘就會變一次,忽上忽下。我覺得不像坐過山車,因為我感受到的不是坐過山車的刺激;我更像是迷失在大海中的小帆船,又遇到了狂風巨浪,一會兒在風口浪尖,一會兒在海底深淵。我沒有辦法,當時說不出來,只能放聲嘶喊。”
雙相障礙又叫躁郁癥、雙相情感障礙等,是一種常見的心境障礙,患者有非常顯著而且持久的情緒問題,某一階段表現出很明顯的抑郁狀態(情緒低落、興趣減退/愉悅感降低、精力下降、自傷自殺等),其他階段又會表現出躁狂狀態(情緒高漲、興奮夸大、易激惹、脾氣大、精力過旺、活動多、睡眠少、沖動攻擊等),這兩種極端表現間隔或交替出現,所以叫雙相障礙。雙相障礙具有高患病率、高復發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共病率、低齡化等“五高一低”的特點,對社會和患者家庭造成沉重負擔和危害。
快速循環發作是雙相障礙的一種表現形式,是指過去12個月內至少出現4次心境事件發作,每次發作均符合輕躁狂/躁狂發作或抑郁發作標準;超快速循環者甚至可以48小時為一循環。通常認為,快速循環發作并非雙相障礙的一個特殊亞型,而是發作頻率譜系的一種極端情況。相比于沒有快速循環特點的患者,快速循環的患者病情總體更重,功能損害更突出,自殺未遂風險更高,治療也更具挑戰性。
小美病情循環快、情緒波動大,短短幾分鐘內就能體驗到抑郁和躁狂兩種極端的心情,有人將此種感受描述為“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更嚴重的情況下,兩種極端的情緒雜糅在一起,小美也區分不出自己處于什么狀態,感受到的只有極端的痛苦,正如隨著風浪起伏不定的帆船、完全失控。
隨著人們對心理健康的關注,越來越多患有雙相障礙的青少年得到了及早的診斷和治療。臨床中像小美一樣情緒快速轉換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共同的特點是:情緒劇烈波動、不受人們的控制,反而是整個人的狀態隨著情緒的浪潮浮沉漂蕩。
經過規范、系統的治療,雙相障礙患者大部分可以恢復到相當平穩的狀態。根據國內外雙相障礙治療指南,雙相障礙治療需要遵守一些原則,這些原則同樣適用于具有快速循環特征的患者:
雙相障礙臨床表現復雜、發作形式多樣,為其準確診斷帶來不少困難,需要專業人員進行系統的評估方可確診;在治療的過程中同樣需要進行實驗室檢查、量表量化評估等,以監測治療反應、有效性、耐受性、安全性、社會功能、生活質量及藥物經濟負擔等。
藥物治療是雙相障礙治療的基礎和核心,需要貫穿于整個治療周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礎用藥包括心境穩定劑(碳酸鋰、丙戊酸鹽、拉莫三嗪等)、抗精神病藥(富馬酸喹硫平、利培酮、奧氮平、阿立哌唑、魯拉西酮等)。最新研究顯示,針對快速循環的不同時相,擁有循證學證據的藥物包括:
● 急性躁狂/混合發作:阿立哌唑,奧氮平,丙戊酸鹽
● 急性抑郁發作:喹硫平
● 預防復發:阿立哌唑,拉莫三嗪
抗抑郁藥(即便與心境穩定劑聯用)的使用有較高的惡化雙相障礙病程的風險(轉躁、加速循環等),這種惡化可能在快速循環患者中更加明顯,因而不建議使用。
在藥物足量、足療程治療基礎上,綜合運用物理治療(無抽搐電痙攣治療、經顱磁刺激治療等)、心理治療(個體或團體治療)和危機干預等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預后。
雙相障礙具有高共病率的特點,包括合并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等一種或多種疾病,積極處理共患病有助于增加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提高治療的有效率和治愈率,降低功能損害。
為了更好地應對雙相障礙,治療聯盟的建立至關重要。醫生、護士、心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員扮演著幫助者的角色,社區、社工、社會等扮演著協助者的角色,而患者和家屬則是治療聯盟的核心和關鍵角色。患者是其人生風帆的掌舵者,患者和家屬的積極參與有助于科學有效地開展治療,為雙相障礙治療長期穩定改善打下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