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皖豫

新型冠狀病毒暴發和大流行迫使各國政府引入社會限制和封閉作為遏制措施。據報道,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以及隨之而來的強制隔離和物理封閉已經影響了全世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流行病應對措施大大增加了與感染病毒、獲得所需醫療用品、及時獲得醫療援助以及獲得基本必需品和食品有關的焦慮和恐懼。在大流行期間,各國政府突然停止社會活動、經濟生產、教育和娛樂機會,這進一步加劇了對安全和安保的威脅。在家工作的強制性命令打亂了日常工作和日程生活安排,并給個人的心理健康帶來了額外的壓力。在家工作的命令也導致了家庭和工作責任的分離。這一大流行病的后果對社會來說是災難性的,增加了死亡率和發病率、導致社會孤立以及經濟不穩定和就業困境。
從相關研究結果可知,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由于社會隔離、基本需求受損、經濟不穩定和對病毒的恐懼,精神障礙發病率有所上升。焦慮和抑郁的新病例一直在增加,而先前存在的精神障礙和慢性疾病也在加劇。
老年人、兒童、醫療衛生工作者和已有精神健康問題的個人,在封閉期間獲得精神健康支持服務的機會有限,他們受到流行病控制措施和由此產生的社會隔離的影響最深。由于醫療衛生服務提供的中斷加劇了老齡人口中原有的慢性疾病。醫療衛生服務提供者也因這一大流行病而經歷消極影響,包括與工作有關的壓力、長時間疲勞工作、經常擔心感染和傳播病毒,以及與生死相關的道德困境。與此同時,為了防止因流行病限制而造成的自我傷害,必須識別和評估先前存在身體或精神殘疾以及獲得醫療衛生服務和社區資源有限的弱勢群體。
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即使是那些沒有精神健康病史的人也報告了高水平的壓力。結果,適應不良的行為增加了,包括飲食失調、缺乏身體活動、物質使用以及過度沉迷于社交媒體和互聯網。社交隔離要求、急性物質依賴和適應不良行為增加了對個人心理健康的不良影響。
幸福感受損的人在經歷情緒困擾時,可能會經歷對事件的災難性曲解、消極的自我對話、對自己和他人的責備、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理性推理受損以及得出消極結論的傾向。因此,必須解決流行病措施(如社交隔離)帶來的不良后果,以降低其對個體精神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包括焦慮癥。
焦慮癥是全球第六大致殘原因,新冠肺炎疫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與不確定性和安全問題相關的壓力。盡管焦慮癥的具體癥狀因診斷而異,但焦慮癥具有重要的跨診斷特征,包括高估威脅、不能容忍不確定性,以及對個人應對能力的低估。研究發現,與沒有精神障礙的人相比,已患有焦慮癥或情緒障礙的人經歷的與新冠肺炎疫情隔離相關的壓力水平更高。這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對已有精神健康問題的個人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鑒于焦慮癥患者高估了威脅和傷害的可能性,焦慮癥患者對新冠肺炎等壓力源會有更強烈的反應,這對一個人的健康構成了真實而緊迫的威脅。焦慮癥患者不能容忍不確定性的特點之一是需要可預測性,這往往伴隨著過度尋求信息以及決策困難。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對不確定性的不容忍已被證明對心理健康有直接的負面影響。
盡管自世界衛生組織于2020年3月11日宣布新冠肺炎大流行以來,我們對新冠肺炎疫情的了解有了相當大的提高,但隨著令人關注的病毒變種的出現和不斷變化的安全限制,情況也在不斷變化。因此,即使尋求可靠和準確的信息也無法提供保證。對于患有焦慮癥的人來說,不斷變化的信息可能會促進強迫行為。

大范圍的社區封閉和新冠肺炎疫情傳播的不確定性降低了個人的心理復原力和應對壓力的能力。焦慮和恐懼感是人類對大流行病環境的正常反應。具有高水平復原力和身心健康的個體能夠更好地應對額外的生活壓力,并可能在大流行病后盡快恢復到正常基線水平,而留下的殘余創傷最小,甚至沒有。然而,大流行病前所未有的安全威脅嚴重損害了個人的復原力和應對能力。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更高程度的焦慮、身體和情感上的不安全感,以及與大流行病的預期、潛在有害或不利后果有關的恐懼。此外,研究假定與隔離相關的癥狀可能會持續至少3年。
以往研究發現,個體報告的焦慮癥狀加重、工作表現惡化、現有精神健康狀況惡化、恐懼加劇、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失眠、易怒和孤立增加。而且社交媒體提供的信息不斷更新進一步加劇了焦慮和壓力,并削弱了人們有效應對日常生活的能力。
首先,應鼓勵向受新冠肺炎疫情隔離影響的人群提供充分支持,以確保目睹暴露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有足夠的心理支持。此外,應向醫療衛生專業人員提供與新冠肺炎和治療有關的面對面或網絡在線的基本處理的培訓,醫療衛生機構應確保對相關人員的創傷后應激障礙癥狀進行定期全面篩查和職業健康監測,以確保醫療衛生專業人員的福祉和及時的治療。
此外,必須發展適當的心理支持,以幫助受新冠肺炎疫情隔離影響的人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戰。其中對于醫療衛生專業人員創傷后應激障礙的心理干預應包括兩個方面:(1)提供足夠的與新冠肺炎疫情、培訓和個人防護相關的信息;(2)為醫療衛生專業人員提供心理支持,提高其有效應對心理問題的能力。
同時,向廣大人群提供關于新冠肺炎疫情基本要素的信息,以減少創傷壓力,包括增加安全感、保持聯系、促進平靜和自我意識、集體效能感和保持希望,也可能是減少受新冠肺炎疫情隔離不利影響的有效方法。
在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隔離和封閉期間,社交互動中斷, 研究顯示,接受認知行為治療的個體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焦慮和恐懼大大少于未接受認知行為治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