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靜怡 劉華清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為了保護廣大學生免受新冠病毒的侵襲,國內不少省市都曾將學校教學工作從線下調整為線上?;ヂ摼W為教學開展提供了便利,但相比傳統課堂教學,線上的模式也有諸多劣勢,比如對于自覺性不足、缺少計劃和目標的孩子來說,更難以專心投入學習。作為家長,你是如何與孩子“斗智斗勇”的呢?
隨著疫情在全國范圍內逐步好轉,復課也成了大勢所趨,已經逐漸適應了居家節奏的孩子是否做好了回歸現實課堂的準備?作為家長的你該如何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呢?
@鄭來福:
線上教學,父母一定要創設“儀式感”,這樣會讓孩子盡快進入學習狀態,就會大大地提高學習的效率。有條件的話最好專門騰出一個房間作為學習室,這個學習室的環境盡可能接近教室。有課桌、凳子。然后家人要和孩子一起學習,要知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最后一點是把影響學習的東西清除出去,尤其是手機,任何人進學習室不能帶手機,父母一定要帶好這個頭。對于年齡小的孩子,可以選他做班長,由他召集家庭成員上課,在上課前喊“起立、坐下”。
@心理圈林青霞:
網課的重要目的是維持孩子們學習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如果我們看到孩子網課期間出小差、知識吸收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當然可以花一些時間去幫助孩子提升學業,但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屏住訓斥孩子的沖動,這并不是孩子故意偷懶或者故意不好好學習,而是任誰去對著屏幕學習都難以避免效率下降,所有人都是。
其實,線上學習最重要的就是:家長給學生提供一個穩定的環境。這包括了:穩定的物理環境,即穩定的網絡、穩定的學習地方、穩定的居家環境等等;
這還包括了家庭成員穩定的情緒,這至關重要,否則孩子只會消耗更多的精力在與家長糾纏中。保持穩定、降低期待、保持邊界,我想這是在線上居家學習中,家長能給孩子的幫助。
@穎:
疫情反復,幫助學生在線上和線下間自如切換,引導孩子很快調整狀態,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作為家長,我會提前預演,按照開學后的作息時間安排生活,鼓勵孩子聯絡同學、朋友,恢復其朋友圈社交。整理書本,采購學習用品、習題資料,引導孩子以最快的速度適應學習生活。引導孩子關注正能量信息,關注祖國大事件以及無私奉獻的英雄等。加強體育鍛煉,愉悅心情。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協助其制訂學習計劃,讓孩子對校園生活充滿愿景。創造有愛的家庭氛圍,行為示范為孩子做榜樣,高質量地陪伴,共同面對困難。
@燁燁燁:
線上和線下教學模式的轉換,可以理解為對學習環境和方式“不確定性”的適應過程。因此,家長可以尋找一些方法,幫助學生適應和應對不確定性,保持良好的狀態。首先,家長可以給孩子傳達的態度:接納變化,擁抱各種可能性。當我們期待一個特定的結果時,如果事情沒有按照希望的方式發展,我們會感到沮喪和失望。但當我們允許許多種可能性發生時,一切就變得不一樣的。變化可能會帶來很多選擇和機會,當你打開向外的可能性時,你也打開了對自己新的探索。另外,提前做好準備也很重要:返校復課的服裝、路線,提前調整作息等。
@一人一花 :
正如北京市教委李奕老師的發言,“疫情之下許多事可以推遲,但是唯有同學們的成長和長大是推遲不了的?!?/p>
作為一個小學生的家長,我做了以下幾點來幫助孩子盡快適應線下學習。
首先最為重要的一條,一定是幫助孩子調整作息時間。疫情期間孩子養成了晚睡晚起的壞習慣,那現在我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與學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時間表,讓孩子盡快適應學校作息,盡量縮短開學后的不適應問題。
其次,主動跟孩子進行心理溝通。
我發現孩子有一些厭學情緒,擔心之前在家上網課時學得不扎實,可能會跟不上新的學習進度,擔心會在之后的考試中考砸。對此,我表達了同情與理解,然后給予鼓勵與支持,注入希望與動力。
最后,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與孩子一起制訂新的學習計劃和目標,在這個過程中還是重點培養好的學習習慣。
@蘇素:
孩子經過長期在家學習后,突然要回到現實課堂中去,我覺得孩子們是沒有做好準備的。在家學習不需要像在學校一樣,相對管理是比較松的,自覺性不足的孩子就會慢慢地懶散下去,而且長時間不跟家人以外的人面對面溝通,沒有屬于自己的小生活圈,這樣人就慢慢地自我封閉起來。
回歸現實課堂在即,家長們可以跟孩子一起面對開學前面臨的種種問題;
例如,孩子會出現焦慮的情緒,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梳理焦慮點在哪,是因為怕自己適應不了學校的生活,還是怕自己在學習上跟不上進度等等;告訴孩子焦慮不可怕,把列出來的問題慢慢解決了,焦慮自然就消失了。另外,可以讓孩子在開學前一兩周開始,按照學校的時間來作息,規定起床和睡覺、學習的時間。還可以陪伴孩子一起轉移一下注意力,聽聽音樂、畫畫、彈個琴,放松一下心情。
在疫情常態化趨勢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形式成為必然。不管哪一種教學模式,對于孩子們來說都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線上教學的師生處于不同的空間,通過屏幕雖能看到同學和老師的臉龐,但和面對面地直接接觸還是有所不同,這使得孩子與同伴、老師的交往受到一定限制。當恢復線下教學后,很多孩子會因要重新與他人建立關系而可能表現出不適應或恐懼,也會擔心老師面對面的教學所帶來的學習壓力。這時作為家長,避免對孩子進行說教,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被支持,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幫助。當孩子為人際關系擔憂時,帶上孩子約上三兩小伙伴及家長一起外出玩耍,父母之間的交流是榜樣,而同伴間的交流是增強孩子人際交流自信心的最好催化劑;當孩子被學業壓力困擾時,幫助孩子客觀分析自己的優劣勢,充分肯定和贊揚孩子的長處。
面對環境的突然改變,每個人都會有些許的焦慮,對于孩子出現的對于即將復學的焦慮和恐懼,家長的穩定,處事不驚本身就是定海神針,相信孩子作為一個主體的能動性和自身的力量,在9月再次感受校園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