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電子商務作為數字鄉村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農村現代化發展、智慧旅游、農產品品牌建設、創新創業等具有關鍵作用。目前我國農村電商發展速度較快,發展勢頭良好,但也存在些許問題與不足,文章以在農村電商發展方面具有代表性與獨特性的江蘇省與陜西省為例,通過對出臺政策、品牌建設、物流發展、產品類型、平臺建設等方面的對比分析,找出東西部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差異與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措施建議,以期為我國農村電子商務更好更快發展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農村電商;東西部;對比分析;措施建議
農村電子商務是指通過電子商務平臺使農民、農業合作社、農村企業及農業企業等實現農產品更好更快銷售的新型交易模式,已成為數字鄉村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農村電子商務在滿足不同地域消費者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地方優質特色農產品消費需求的同時更提高了當地農民收入,增加了農村就業機會,對農業、農民、農村的發展具有重要帶動作用。文章選取陜西省與江蘇省分別代表我國東西部地區,對兩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進行對比分析研究,通過多方面系統對比分析東西部農村電商的發展,以期為推動東西部農村電商繁榮發展提供參考與借鑒。
一、東西部農村電商發展現狀
1.江蘇省農村電商發展現狀
江蘇省位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是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省份之一,如今江蘇省在農村電商發展方面成績顯著。一方面,江蘇省各地農村積極聚焦特色鮮明的產業區域優勢,不斷發展農村電商業務,使農村電商產業優勢突出,逐漸形成了多種特色產業,主要包括無錫地區的水蜜桃種植、陽澄湖大閘蟹養殖等。這些特色產業銷量逐年增加,形成在線產業集群;另一方面,江蘇省在我國東部地區農村電商發展中成效顯著。據數據顯示,2019年1月到2019年11月江蘇省農村縣域電商網絡零售額累積2269.5億元,在國內位居第2位,同比提高了20.3%,2019年直接帶動農民就業的總量超過235萬人,處于國內第一方陣。當前農村范圍內與電商相關的創業創新活動層出不窮,2019年江蘇省因9個縣(市)被批準為國家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在東部地區的位次非常靠前。
2.陜西省農村電商發展現狀
陜西省地處我國西北部,由于地理位置及經濟發展等影響,陜西農村電商在物流及平臺建設等方面都與東部江蘇省等發達地區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也有自己獨特成功的案例。以陜西省武功縣為例,近年來,陜西省武功縣農村電商發展勢頭強勁,發展成效顯著。在農村電商發展中成功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縣域農產品電商排名全國第五位、西北第一位,呈現出“產業興、百業旺、收入增、經濟活”的良好態勢。截至2021年,陜西省武功縣成功引進各類型、各層次電子商務企業368家,引進物流快遞企業40余家,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點185個,個體網店1400余家,電商從業人數3200余人,日均發貨量達到18萬單,日交易額2000萬元。2020年,武功縣電商銷售額達到46.18億元,接近全省農村網絡零售額的五分之一。武功縣逐漸形成了“買西北賣全國”的商業新發展模式,成為西北地區電子商務第一縣和全國農村電商十強縣。
二、東西部農村電商發展對比分析
1.政策上東部出臺時間較早,政策更加全面
江蘇省緊隨國家政策與響應號召,早于2015年率先頒布了《江蘇省政府辦公廳轉發宿遷市人民政府關于發展“一村一品一店”促進農民創業增收情況的通知》,該通知對農村電商進行了具體描述,之后的幾年時間內都連續出臺了相關農村電商方面的具體實施意見,比較有代表性的如2016年出臺《江蘇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的意見》,2017年出臺《江蘇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意見》,2020年出臺《江蘇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發揮供銷合作社獨特優勢加快構建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的實施意見》,這些意見與政策出臺時間較早,更系統全面,重點鼓勵支持引導農業農村電商高質量持續發展,主要從關于農村電商的物流完善、平臺建設等方面進行政策扶持,從而提高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組織保障水平與能力。
西部地區在政策力度上稍弱于東部地區。一方面由于陜西省地處西部內陸地區,農村電商發展起步較晚,陜西省政府也針對農村電商出臺相關政策文件,如2016年出臺《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2018年出臺《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物流降本增效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等,加快農村電商發展。另一方面,政府政策出臺需要覆蓋項目、物流、人才和培訓等多個方面,出臺程序繁瑣,流程復雜,政策的出臺受當地經濟背景、思想背景、文化背景影響較大,東部地區經濟發展基礎雄厚,思想觀念先進易接受等,所以政策在東部發達地區出臺及推行速度更快,短期內發揮作用更大,故東部地區對農村電商在政策扶持方面出臺時間較早,政策措施更完善系統全面。
2.產品類型上各具特色,東部更加豐富
由于東西部地區氣候不同,地理與自然環境等較大差異,致使東西部地區具有獨具特色的農副產品,形成自己的獨特地域特色。我國東部農村電商銷售產品種類繁多,差異明顯,既有桃子、蘋果等初級水果產品,也有根據農村木頭、竹子等原材料進行加工后的木質家居用品等,更有新鮮具有較大觀賞價值、經濟收益較大的花卉等產品,產品種類繁多,差異較大。相比較之下,我國西部地區農村電商產品銷售種類盡管較多,但是差異較小,以初級農產品、初級水果等為主,如紅棗、小米、葡萄、石榴、獼猴桃等初級農村農產品或初級水果。
3.品牌建設上地域差異明顯,東部品牌知名度較高
農產品品牌作為農產品知名度的重要標志,在農產品的推廣、銷售、占據市場份額等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與價值。農產品的品牌建設在給農村經濟帶來巨大收益的同時更能間接促進營銷策略的有效提升與推動農村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江蘇省依據有利地理位置優勢、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雄厚的產業基礎,先后打造建設出了馳名國內的江蘇南通的家紡城、常熟的服裝城、丹陽的眼鏡城都是獨一無二的國內知名品牌。西部地區盡管農產品數量多,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統一規范,難以實現標準化管理,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產品的網絡宣傳,阻礙了品牌知名度的提升。西部地區電子商務主要以特色初級農產品為主,整體來看,陜西省農產品品牌主要有周至獼猴桃、平利絞股藍、富平柿餅、紫陽茶等。西部地區品牌建設呈現出農產品數量大、同質化嚴重,規格差異大等問題與缺陷,這在一定程度上對西部地區農產品宣傳、農產品推銷、農產品出售以及農產品品牌建設等方面帶來不利影響,阻礙進一步發展提升。
4.平臺建設上東部地區更加健全,發展速度更快
電子商務平臺在消費者和生產者間架起了交易的橋梁,有效減少了眾多中間商的參與,更加高效地將資源在供給端和需求端進行流動。農村電子商務平臺既為農產品銷售提供了更多的銷售渠道,又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節約時間成本。此外,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農村電商平臺模式,代表性農村電商平臺模式包括:淘寶村模式、京東模式及蘇寧模式。相比較而言,我國東部農村電商平臺政策支持力度較大,發展較早,速度較快,建設相對健全。如江蘇省與陜西省作為農村電子商務與農村經濟結合升級的“淘寶村”,在江蘇省的淘寶村建設全國排名第三,但陜西省的淘寶村建設雖然取得一定發展成效,但發展速度等遠落后于江蘇省的淘寶村。但目前來看,陜西省正在加速與我國幾大電商展開充分密切合作,積極探索新型合作模式與新型平臺建設,以期進一步縮小東西部發展差距,早日建設成更加完善的電子商務平臺。
5.物流上西部提升空間較大,東部地區物流體系完善
農產品的推廣、銷售中起重要關鍵作用的是農村電子商務物流的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物流被譽為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問題的關鍵,是農村電子商務的重要基礎。由于我國東西部地理位置、交通水平、發展程度等存在較大差異,物流發展也存在巨大差異。整體而言,東部地區物流發展水平較高,物流速度更快,物流體系發展更加成熟完善健全,對于促進當地農村電子商務的進一步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與關鍵意義;西部地區,地形比較崎嶇復雜,交通設施發展相對落后,居住密度較大,居住距離較遠,使物流成本上升,速度減慢,物流運輸等難度增大,一定程度上限制影響了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逐漸成為西部地區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短板與限制條件,因此,西部地區物流提升空間還較大,應結合自己的實際,有效借鑒東部地區物流運作的經驗,從而進一步完善西部地區物流體系建設,彌補自己劣勢與短板。
三、東西部農村電商發展對策
通過上述對東西部地區農村電商在政策支持、產品類型、平臺建設及物流的比較分析,東西部在農村電商發展中都取得突出成績,對于東西部農村電商的發展經驗,東西部具有借鑒意義,可更好地促進農村電商的發展。西部地區加大對農村電商的政策扶持力度;西部地區可豐富產品類型促進農民增收;西部地區應加強宣傳推廣,打造品牌知名度;西部地區加強“淘寶村”搭建,完善農村電商平臺建設;東西部地區進一步完善物流運作體系。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東部對于農村電商的政策支持時間較早且支持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高于西部地區。西部地區可加強相關農村電子商務政策的支持力度,采取切合實際的科學的措施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各級政府部門可結合當地農產品特色、文化背景等,針對目前發展的現狀進行再度考核、綜合考量,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措施去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的持續高質量發展。如政府政策支持需要涵蓋物流運作、平臺建設等多個方面,進行重點積極引導,可增加政府專項資金投入,專業人才培養等措施來促進農村電商發展。
2.豐富農村產品類型
針對東部地區農村電商銷售產品種類繁多,差異明顯,既有桃等初級水果產品,也有根據農村原材料進行加工后的木質家居用品等,更具有較大觀賞及經濟價值的花卉等產品種類繁多,差異較大的優勢;西部地區可以結合自己實際,改變發展思路,以自己特色農產品為主,在發展特色農產品的同時考慮農村初級產品的進一步加工,延伸產業鏈,提升競爭力,豐富農村電商產品類型,帶動區域經濟更快發展,促進農業、農村、農民全面發展。
3.加強品牌知名度建設
數字鄉村戰略下,農產品品牌知名度與銷售量息息相關。農村電商品牌化發展要做到標準化、規模化管理,進一步增強農村電商品牌知名度,增加農村電商銷售額。然而,當前我國西部農村電商品牌化發展面臨產品宣傳不足、標準建設乏力等現實困境。對此,西部地區可借鑒東部地區的經驗。首先應加強宣傳力度。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傳播的廣泛性與針對性,對農村電商產品進行品牌化推廣。其次應規范標準口徑,完善質管體系。針對農村電商品牌化發展存在的標準建設乏力問題,我們要規范標準口徑,使農村電商品牌標準同時具備全國范圍內的適用性,增強地區農產品在全國的品牌知名度。
4.加強健全平臺建設
農村電子商務平臺在為農產品銷售提高銷售渠道的同時也為消費者提供便利。針對東部地區發展更快、更完善的平臺建設現狀,西部地區可以結合自己實際情況,利用自身消費市場巨大、發展潛力大等優勢,積極與國內電商巨頭展開各具特色的密切深度合作,積極探索新型合作模式與新型平臺建設,打造建設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如淘寶村模式、京東模式等平臺建設模式,以期進一步縮小東西部發展差距,早日建設成為更加完善的電子商務平臺,更好地服務于當地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5.完善物流運作體系
對于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而言,無論是較為發達的東部地區還是欠發達的西部地區,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影響因素都是物流的完善與發達程度,所以兩地區皆應重視物流的繼續完善與建設,完善農村交通網絡、健全物流配送體系,減少周轉過程與運輸時間,提高物流效率。但相對東部而言,西部地區物流改變急需迫切,由于受地形崎嶇復雜、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交通設施不完善等因素的影響,物流的發展局限已逐漸成為西部地區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短板與限制條件,西部地區更應該加大物流的建設與投資力度,結合自己的實際,有效借鑒東部地區物流運作的經驗,從而進一步完善西部地區物流體系建設,彌補自己劣勢與短板。
四、結束語
目前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勢頭迅猛,發展速度較快,發展前景良好,特別是在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背景下,在數字鄉村戰略方向的引領推動下,東西部農村電商成效顯著,但仍不可避免存在些許問題與不足,也有可互相借鑒的經驗。文章圍繞數字鄉村背景下東西部地區農村電商的發展現狀、政策支持、產品類型、品牌建設、平臺建設及物流進行對比研究與分析,最后有針對性地提出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建設發展的策略建議,通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豐富產品類型、加強品牌知名度、完善平臺建設和物流運作體系等方面入手,以期實現我國東西部農村電商的持續高效發展,大力振興我國鄉村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萬振杰.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電商品牌化發展的問題與對策[J].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4(04):52-55.
[2]趙建偉,彭成圓,馮臻,等.特色農產品電商發展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江蘇省農戶電商的調研數據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0(08):164-167.
[3]王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江蘇農村電商創新發展策略[J].農業經濟,2021(07):122-124.
[4]周瑞.精準扶貧戰略下陜西農村電商發展模式及路徑研究[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9,32(06):41-45.
[5]易法敏,孫煜程,蔡軼.政府促進農村電商發展的政策效應評估——來自“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的經驗研究[J].南開經濟研究,2021(03):177-192.
[6]張航.農村電商品牌建設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實證研究[J].農業與技術,2021,41(20):157-161.
[7]蘇慧.利益相關者視角下農村電商平臺優化路徑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21(09):118-122.
作者簡介:秦輝,男,山東棗莊人,南京理工大學,社會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