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 薛月明
教育的重心逐漸在向人文教育轉移,教學形式和目標都發生了新的變化,學校不僅要注重學科知識的傳授,還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并尊重個體化差異。差異化教學是一種較新的教學形式。差異化教學受到學生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影響,因材施教,才能保證教學質量。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內容比小學階段在難度上有很大的提升,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數量也有增加。每個學生在小學階段打下的基礎不同,學習能力也不同,這時在學習數學學科的時候就會呈現不一樣的水平和成果。初中數學教師要想保證整個班級的學習水平,就要對學生之間的差異給予足夠的重視,展開差異化教學,滿足個性化需求,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一、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對學生的個性化分析
雖然現在差異化教學已經有了初步的落實,但是一些教師還是受到過去教學模式的影響,實際教學中很難做到因材施教,對差異化教學落實不夠徹底和深入。過去“一刀切”的模式,既讓基礎一般的學生難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也讓一些基礎較好的學生失去了“拔高”的機會。如果缺乏對學生個性化的分析,缺乏分層次的教學,教學質量很難得到保證。
(二)學生之間的交流存在壁壘
數學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很難做到事無巨細。傳統的學習模式下,缺少學生之間的討論,導致一些學生看起來十分用功,但是學習效率較低,學習效果也一般,長期如此很容易打擊積極性,基礎好和基礎差的學生之間的差距也會越拉越大,小組討論的時候也是流于形式的,很多學生無法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又或是表達出來之后無法得到認可,導致不愿意再開口表達,這些都是亟待改進的問題。
(三)作業布置缺乏層次性
傳統教學模式下布置作業時按照教學內容安排課前預習以及課后鞏固的作業,作業的難易程度是統一的,忽略了難度不同起到的作用也不同。基礎差的學生,面對作業感到很吃力,做起來難度很大,逐漸對作業失去興趣;而基礎好的學生,無法起到鍛煉的效果,不利于發散思維和激發潛力。還有些教師給學生布置海量的作業,使一些學生完成作業如同做任務,影響了作業的有效性,學習能力無法得到提高,又打消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差異化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依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分層
所謂分層就是按照學生的不同層次進行層次劃分,依據的標準包括但不限于學習能力、知識掌握程度、學習潛力、個性等,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保證每個層次的學生具備共同性,方便后期的統一管理。開展差異化教學并非對學生區別對待,而是要尊重其個性的發展,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教學中保證每個學生的差異性,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變化進行調整,確保教學的每個環節都是有針對性的。想要對學生的差異化有更清晰的了解,可以定期舉行班級內的數學競賽,競賽的形式不宜太過嚴肅,而要在輕松的氛圍中展開。這樣的數學競賽可以讓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進一步了解。每個章節可以布置不同的數學競賽,像學習到人教版七年級下冊中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時,在學生對不等式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認知之后,就可以給學生安排習題比賽,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數量的習題,在檢查學生答題結果的時候,就會對學生的掌握程度有清晰的認知。這樣方便隨時調整教學方向和重點,有利于學習任務的布置。
(二)依據學生個體差異,制訂不同的學習目標
教學過程往往更看重一個班級的整體學習水平,而對學生之間的差異化和個性化有所忽略,而如今新的教學要求下,需要對學生的具體個性進行分析,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應當以差異化作為基礎,根據多個方面能力制訂有針對性的規劃,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差異化的教學目標,保證教學活動的科學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其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到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第八章的“二元一次方程組”時,學生在面對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理解會有不同,所以想讓所有學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學會求解,就要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針對學困生,可以將教學目標設為掌握基礎知識,并會簡單地應用;中等生可以要求其掌握解題技巧;而對優等生就可以提出明確不同方程間的聯系的要求,使學生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數學教師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學生在能力范圍內完成提升。學習目標不宜過難,否則學生自信心會受到打擊。當然,學習目標也不宜過簡單,以致使學生缺乏成就感。
(三)利用學生差異,設置學習互助小組
互助討論小組是很多學校都會在教學中應用的形式,但很多教師對討論的質量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小組討論流于形式,反而導致一些學生獨立解題能力減弱,助長了一些學生懶散的態度。教師應在小組討論中,既尊重學生的獨立性,又要保證學生之間互幫互助,各自發揮長處。通過與同學之間的交流,可以使基礎好的學生避免解題上的失誤,基礎差的學生也可以對知識點的認識有進一步的加深,反思自身的不足。例如,在學習到九年級上冊“二次函數”時候,這部分的知識點實際上是初中階段的一個難點,要求學生具有很強的思維能力,很多數學能力基礎差的學生在學習中會有些吃力,教師可以在課后開展學習討論會,主題就是二次函數的學習。在這個討論會上,大家盡情表達對二次函數學習的看法,掌握得比較好的學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和解題方法,而基礎一般或者是略差的學生可以學習借鑒他人的學習經驗。二次函數這部分的知識點涉及二次函數還有一次函數等內容,在討論中可以進行更全面的了解,減少學生在學習成果上的差異。
(四)布置層次化作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作業是教師管理學生的一種有效手段,在教學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也是學生鞏固知識的重要方式,尤其是難度較大的數學學科,作業的設計環節更應該科學、合理。傳統的數學作業布置過于籠統、單一,缺乏針對性,不利于學生培養思維能力。數學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應當層次化,根據知識掌握情況的不同,布置不同內容的作業:對于一些知識掌握比較牢固的學生,布置一些可以拓展思維、激發潛力的作業;一些知識掌握不夠牢固、基礎一般的學生,布置加固知識點的作業,習題的數量上也要有保證。通過布置差異化作業,讓學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從而提高班級的整體學習水平。例如,在學習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的“有理數”內容的時候,在經歷過有理數的第一章學習之后,可以進行隨堂測驗,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針對一些掌握情況比較好的學生,讓其觀察身邊所能看到的有理數以及絕對值,作業布置可以再深入一些,讓其總結有理數的特點;而一些掌握得比較一般的學生,回歸到課本中,知識點要進一步牢固,布置一些入門的作業,隨著教學的深入加大難度。這樣分層次布置作業,可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得到提升。
(五)進行差異化教學評價,激勵學生學習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十分關鍵的一個環節,分層評價更是差異化教學的必要環節。傳統的教學評價往往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核心,尤其是數學這樣難度較大的學科,更是“以成績論成敗”,看似是用了公平的方式,但其實是對數學課堂教學差異的漠視,同時無形之中加大了學生的學習壓力。開展差異化教學,學生的學習水平高低就不能只考慮考試成績了,教學評價應該從不同層次的成果來看,將教學評價差異化,無論是什么層次的學生都需要結合學習小組或是個人來評價,考核的標準可以是課堂互動、小組討論狀態以及作業完成情況等,這樣一來,學生的對手就只有之前的自己,每個人都要和過去的自己作比較,既維護了學生的自信心,又有利于學生人格和性格上的健康發展。還可以給學生設置各種獎項,如“進步獎”“努力獎”等,頒發給學生,以示鼓勵。初中生是很敏感、多變的,如果關注不到每個學生的情緒,很容易在一個階段出現偏離,只有不斷激勵學生,才能讓每個學生的差異化都得到尊重。
三、結語
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逐漸受到關注和重視,傳統的“一刀切”的模式是不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差異化教學的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有很大的不同,想要全面實施差異化教學并非難以做到,只要秉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上做改良,就可以更好地明確學生個體上的差異,激發其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芳瑩.探究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差異化教學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1):45-46.
[2]毛曉敏.差異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基礎教育論壇,2019(22):30-31.
[3]施勇.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更好運用差異化教學方法[J].內江科技,2018(5):15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