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逸龍
社會救助事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關系民生、連著民心,對推動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近年來,寧波將社會救助工作擺在改善民生的突出位置,按照?;?、兜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的總體思路,不斷增強民生兜底保障功能,加大對困難群眾救助力度,社會救助事業取得長足發展,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等多項困難群眾救助標準領跑全省,重病重殘單人戶低保、低保低邊漸退期等做法在全省推廣。但是,社會救助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制度安排,需要不斷深入、久久為功。下一步,寧波還須持續深化社會救助改革,創新體制機制,以更加有力的舉措織密扎牢兜底民生保障網。
創新優化服務形式,提升救助效力。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困難群眾物質類救助水平不斷提升,救助保障標準逐年提高,其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與此同時,困難群眾對服務類救助的需求日益增長,以往的救助方式已經無法適應他們的需求變化。在此背景下,需要創新優化服務形式,積極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探索“物質+服務”的救助模式,給予救助對象多元化服務,填補社會救助工作“盲點”。就寧波而言,“物質+服務”救助工作已經走在全省前列,覆蓋全部區(縣、市)的智慧救助服務聯合體可以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康復訓練、送醫陪護、心理疏導等多種服務,受到困難群眾歡迎。下一步,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完善困難群眾“需求清單”和政府、社會“服務清單”,通過一攬子社會救助服務切實解決困難群眾生活問題,逐步構建“經濟保障”與“服務保障”相結合的社會救助驅動機制。同時,持續推進社會救助領域“放管服”改革,加快服務管理轉型升級,以需求為導向深化救助事項“一件事聯辦”,并不斷完善主動發現機制,提升社會救助效率,為困難群眾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救助服務。
打破信息數據壁壘,匯聚救助合力。在智慧救助實現進程中,信息數據扮演著核心角色,是支撐智慧救助各類事項和流程得以智慧化運行的基礎。從數據來源看,社會救助數據包括困難群眾家庭信息、收入、就業、教育、醫療、住房等各個層面的數據,這些數據散落在各個政府部門。而實現智慧救助整體性推進,首先需要對這些基礎數據進行歸集共享。但是,由于不同部門對數據管理要求不統一、數據標準不統一、技術標準不統一等原因,數據歸集共享仍存在一定困難。因此,要進一步加強上下聯動,強化統籌協調,完善數據歸集共享機制,打破各個部門間的數據壁壘,實現數據共享。在海量數據基礎上,各個部門還要對各類共享數據進行深層次的分析、運用,形成對困難群眾救助需求的綜合研判,對困難群眾的貧困風險進行預測,對困難群眾進行精準幫扶,實現救助業務跨部門協同。
建立健全容錯機制,激發救助活力。社會救助領域存在著因客觀條件限制、難以預見和防控因素影響而造成的失誤和偏差。比如:經辦人履行了規定程序,但因工作手段欠缺、信息不完整或申請對象虛報、偽造資料造成“錯?!薄板e救”;申請人不配合調查或主動放棄等原因造成“漏?!薄奥┚取?;處理突發事件中,在緊急狀況下臨時處置出現材料欠缺、程序不合規等問題。在缺少完善的社會救助容錯機制時,社會救助經辦人員難免會背負被追責問責的思想包袱,這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工作人員干事創業的手腳。因此,要盡快建立健全社會救助容錯機制,有效調動基層工作人員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各級黨委政府、紀檢監察機關和其他有關部門在開展監督檢查、監督執紀、審計等工作時,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法規、政策等為準繩,客觀公正地認定社會救助工作人員產生失誤或偏差的性質、情節輕重程度,對已經履職盡責的工作人員,免除相關責任或從輕、減輕處理。對于經認定予以容錯免責的工作人員,要保證其在評先評優、表彰獎勵、職級晉升和選拔任用時不受影響,在干部考核時不作為負面評價依據。?
責任編輯:姚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