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添泉
書院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在提升城市內涵、發展社會文化、促進教育進步等方面可發揮重要作用。寧波在書院的復興和發展方面有著豐富的實踐,也存在一些不足。立足寧波實際,遵循相關原則和思路,寧波書院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主要有以下四條路徑: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和宣傳;發展文化產業和旅游業;舉辦國民教育學校;建設社會公共文化空間。每條路徑各有其適用情形、參與主體和對應舉措。
寧波書院文化遺產的內涵和價值
寧波書院自古興盛,自宋至清代,寧波書院數總計97所,各朝代的書院數量始終在浙江名列前茅。當前,寧波的書院文化遺產主要包括以下幾類:一是書院遺址,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云莊(甬上證人書院),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天閣(王陽明講學處),縣區級文保單位金山書院、育英書院、靈山書院、球山書院碑記石刻、蛟川書院牌坊。二是書院文獻,有志書《姚江書院志略》《貿阝山書院志》,課藝錄《月湖書院課藝》《辨志文會課藝初集》等,另有大量的書院史料散存在方志和文集中。三是由古代書院轉型而成的現代學校,如貿阝山書院改為鄞縣縣立高等學堂(今鎮明中心小學),慈湖書院改為慈湖中學堂(今慈湖中學)等。除此三類,還有書院名、書院精神、書院制度等精神文化遺產,蘊藏在上述遺址、文物、文獻等物質文化遺產中。
就內在價值而言,書院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自宋至清代,寧波先后產生一些影響重大的學派,書院是諸學派形成、發展、傳播的重要載體。近代建立的西式書院、新式書院,對傳播現代科學知識、培育現代人才起到重要作用。總之,書院促進了寧波社會文化的發展,見證了浙東思想、學術、教育的變遷,對現代人認識歷史、傳承文化具有重要價值。
就外在作用而言,書院文化遺產是寧波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首先,寧波以“書藏古今,港通天下”為城市形象,其中,“書”的內涵,不應僅指藏書文化,亦應包括書院文化。保護和利用書院文化遺產,有利于豐富“書香寧波”的城市內涵。其次,通過對書院文化遺產進行文旅融合式的開發、公共空間式的改建重建,有助于發展公共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再次,傳承書院教育精神和教育制度,將為教育界提升人文教育水平、改革教育管理制度提供豐富的啟示;壯大書院學校群體,提高書院辦學質量,將為寧波教育增加一張獨特名片。因此,我們應當利用好寧波書院文化遺產,這對寧波社會文化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寧波保護利用書院文化遺產的成就與不足
近年來,在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寧波保護利用書院文化遺產取得了五方面成績。一是書院文化遺產得到較好保護。雖然寧波遺存下來的書院文物相對較少,但前述7處書院文物維修和保護情況都較好。二是重建了一批書院。比如城南書院、桃源書院、姚江書院等,既繼承了傳統,又可服務社會。三是教育領域的傳承利用已成規模、頗具特色。寧波以書院命名的國民教育學校有15所,中小學書院群體已初具規模,成為寧波教育的一大特色。四是發展文旅產業和開展文化傳播。白云莊、中天閣在展示、傳播浙東史學文化、陽明文化以及地方文化等方面發揮了陣地作用;余姚市政府建設的姚江書院、陽明紀念館和書院酒店,成為國內利用書院文化遺產發展文旅產業的重要標桿項目。五是開展文化培訓和交流。經民政部門登記的開展文化培訓和交流的書院有13家,業務涵蓋國學、書畫、攝影、茶藝等。總體而言,寧波在書院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傳承發展方面,全面開花,成績顯著,形成了書院復興的局面。
當然,寧波書院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對消失的書院研究不夠,復建利用少。二是書院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集中在市區,鄉村書院復興力量單薄,成果較少。三是與國內大學發展書院教育相比,寧波的大學書院文化傳承和利用很少。四是書院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景點配套設施建設不夠,文化產業和文創產品開發滯后。如果能補齊這些短板,寧波書院文化的傳承發展將更加強勁有力,書院文化遺產也將更好地服務于寧波經濟社會的發展。
寧波書院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路徑選擇
保護寧波書院文化遺產,應當基于寧波書院文化的資源稟賦和發展現狀,借鑒國內外有益經驗,確立總體原則,厘清工作思路,合理選擇發展路徑,制定對應舉措。其中,總體原則是:以國家文化政策為指導,以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當代先進文化為目的;堅持政府統籌規劃,將保護利用寧波書院文化遺產納入政府文化主管部門的工作規劃中,提供配套政策和財政支持;發揮社會和市場主體的積極性,鼓勵社會力量投入到書院文化的保護、研究工作中;在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領域促進書院文化的多元發展、融合發展。
工作思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摸清寧波書院文化遺產資源,充分挖掘其價值。二是為寧波各主要書院遺產和新型書院定位,選擇匹配的發展路徑。三是寧波各區(縣、市)根據自身書院文化資源稟賦,構建合適的發展模式組合。四是結合實際情況,為各類發展模式制定發展措施。
基于上述原則和思路,寧波書院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主要有以下四條路徑。
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和宣傳。適用于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的書院遺產。參與主體主要有政府文旅主管部門、書院遺產文保單位和文化界。一是整理寧波書院文獻,加強書院歷史文化研究。整理寧波書院志、課藝錄,輯錄方志、文集中的書院文獻;結合市內外研究力量,撰寫寧波書院通史、個體書院史、書院文化等研究著作。將以上兩類著作以“寧波書院文化叢書”之名出版發行。二是切實做好書院文物的保護和利用工作。發揮白云莊、中天閣等文保單位的文化陣地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運用數字化、網絡化手段宣傳寧波書院文化和書院所傳承的陽明文化、浙東學術文化。三是積極協調“中國儒學書院”的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2016年,韓國以“韓國儒學書院”申遺,被評委以“未能顯示出與中國書院的顯著不同”等理由駁回,后來于2019年以“韓國新儒學書院”之名申遺成功。從這一過程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顯然為中國儒學書院的申遺留出空間。寧波文化部門應聯絡岳麓書院、石鼓書院、白鷺洲書院、五峰書院、東林書院、蓮池書院等所在城市政府,組成申遺團隊,啟動申遺工作,爭取盡早進入世界遺產預備名單。
發展文化產業和旅游業。適用于具有文化體驗和文化服務需求的地段,比如各區(縣、市)中心和著名景點。參與主體包括商業地產開發商、文化教育服務提供商、文創設計開發商。一是依托著名書院遺產,融合書院元素,打造集文化體驗、教育服務、旅游居住于一體的文化產業綜合體。目前,余姚已在王陽明故居旁開發建設書院主題文旅綜合體,未來爭取在其他9個區(縣、市)各建設一個綜合體。依托綜合體,針對學生和市民文化教育需求,發展文化教育服務產業,提供國學、藝術、游學等方面的優質服務。此外,要規范書院市場主體的經營內容,規范書院商標注冊和使用。二是利用書院文化遺產,發展文化旅游業。可以“書”為主題,整合寧波藏書樓、書院、文廟、隱讀地等旅游資源,串起天一閣、月湖、白云莊、慈城古鎮、余姚王陽明故居、龍山公園等旅游景點,打造“書香寧波之旅”文化旅游品牌。解碼和提取寧波書院的文化元素開發文創產品,針對不同消費人群、依托各類文旅場所進行傳播和銷售。
舉辦國民教育學校。適用于認同書院文化、利用書院文化發展教育的地方政府或教育力量。參與主體有政府教育主管部門、教育集團、大中小學及其師生。一是在現有基礎上,繼續利用書院遺址、古書院名,舉辦中小學教育,不斷壯大書院學校群體。寧波各區(縣、市)要摸清本地書院文化資源,在新建學校時,可優先考慮以書院之名辦學,繼承本地書院傳統,擴大社會認同度,壯大辦學力量。二是在內涵方面,將優秀的傳統書院文化融入學校教育中。在學校精神上,融入“德育為先、道學統一、知行合一”的傳統書院精神——這與國家倡導的立德樹人、課程思政、實踐教育相契合;在課程內容上,以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文化自信為旨歸,開設儒家啟蒙讀物課程、儒家經典課程、書法課、傳統音樂課、非遺課等,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學風建設等方面,發揚傳統書院言傳身教、平等互動、自由辯論、切磋砥礪的學風;在校園景觀建設方面,在學校建筑樣式、布局、命名等領域注重傳承地方書院文化,利用雕塑、牌匾、楹聯、掛屏等宣揚正面價值觀,發揮山水景觀的自然教育作用和植物景觀的比德教育作用。通過以上諸種措施達到以文化人的目的。三是適時總結寧波書院學校教育在遺產利用、辦學主體、學校精神、學風建設、景觀建設等方面的經驗,形成寧波模式,打造全國知名的書院學校教育品牌。
建設社會公共文化空間。適用于具有較好書院文化資源或人文資源的基層社區。參與主體包括社會基層組織、社會精英和廣大民眾。一是復興消失的書院,或依托在地人文資源新建書院。書院是地方社會的共同文化記憶和文化遺產,對于消逝的書院,應該盡量予以恢復。恢復的方式除了已改制成學校或被重建為學校的情形,還可以在經濟條件允許且有社會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對消逝的書院進行重建,以及依托歷史建筑、文化禮堂、學校等場所復建書院。在書院文化資源匱乏的地方,可挖掘當地的人文資源,尤其是有先賢出生、成長、過化的地方,則可以前賢之名新建書院,比如海曙區洞橋鎮沙港村,以本地先賢全祖望之名新建“謝山書院”。二是利用書院空間,傳承地方文脈,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在書院內部,以展板或實物的形式,介紹本書院的歷史、本鄉本土的歷史和民風民俗。抓住國家推行公共文化服務公益化、均等化、便利化的契機,主動對接政府項目,豐富書院藏書,提供書報借閱服務,開展文化、生活講座,把書院建設成為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終端陣地。將書院空間向群眾開放,為社區文學、書法、美術、音樂、舞蹈、曲藝等文化社團提供活動和展示空間,為他們舉辦各類比賽、展演、文藝晚會等提供平臺。
(作者單位:寧波財經學院)
責任編輯:楊 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