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建妮
群文閱讀作為思維性閱讀教學方式,受到諸多語文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并將該種教學方法融入課堂教學實踐當中。與單篇閱讀教學形式相比,群文閱讀教學是將教與學匯集在一起,教師根據學生實際需求科學合理地選擇閱讀文本,并對學生予以適時引導,教授學生多種閱讀方法,使其帶著已學知識對多本書籍進行探究,繼而在閱讀中不斷提升自我思維能力、探索能力以及閱讀能力。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閱讀單一零碎
以成績論好壞是應試教育的最大弊端,學生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應付各類大小考試,致使很多學生在考試時會對古詩詞、重點課文等考點知識強化記憶。但在考試結束后,這些短暫性記憶便猶如過眼云煙,在學生腦海中消失得一干二凈,最終許多學生對語文學科學到什么、認知了解什么完全不知,就連書籍閱讀也是為各類考試所服務,在考試結束后學生便會對過往所學閱讀內容感到陌生??梢?,這種具有功利性、碎片化的語文閱讀教學方式,不但沒有任何教學效果,還會浪費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
(二)學生缺少閱讀時間
受中考影響,許多初中生在校學習期間任務繁重,各科學習都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與時間,致使學生無法利用在??臻e時間大量閱讀。待學生回家以后,各科家庭作業相對較多,且還要奔赴各類補習班,致使學生疲憊不堪,無法靜心閱讀。另外,隨著數碼產品的普及,許多中學生在課余時間,常常將時間、精力浪費在瀏覽手機視頻、參與網絡游戲等休閑娛樂活動中,未能在課余時間安排書籍閱讀,對待書籍閱讀的態度較為敷衍。還有的學生則喜歡用各類閱讀App對某本書進行快速認知掌握,如“樊登閱讀”就是當下青少年最為追捧的書籍閱讀App之一,雖然該種閱讀方式可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某本書的知識框架,了解書中所寫大致內容,但忽略了書籍需要細細品讀、反復揣摩,才能體會閱讀的奧妙之處??梢?,囫圇吞棗的閱讀方式與未讀沒有任何區別。
(三)灌輸式教學效果甚微
許多教師未能對當前語文改革形勢予以正確認知,仍舊習慣性采用傳統閱讀授課方式,未能對閱讀課程教學模式予以探索,僅是通過灌輸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對各類文學體裁予以強化記憶。要知道,現今語文教學改革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既要讓學生掌握語文閱讀學習方法,又要讓學生將所學知識予以應用輸出,加深學生對各類閱讀知識點的理解、記憶,以此縮減學生在初三階段的復習時間。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過于注重眼前的教學成效,未能將教學認知著眼于整個初中教學階段,致使灌輸式教學效果甚微,無形中為師生增添教與學的負擔,致使學生對閱讀書籍產生厭煩心理,沒有意識到海量閱讀對語文學習的重要性,阻礙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二、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化選擇文章,優化群文閱讀結構
語文閱讀是創新語文教學的衍生品,教師應根據學生整體語文素養,結合語文教學內容,精選出適合學生進行群文閱讀的相關書籍,并對這些書籍予以整理,使其科學合理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例如,在教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由于該首詩題材屬于歌行體,詩歌形式自由,格調奔放。針對這一特點,在群文閱讀中,除了讓學生學習該首古詩以外,還可以為學生找來李白的《將進酒》、白居易的《長恨歌》,鼓勵學生大聲自由朗誦,讓學生在朗誦中感受歌行體詩的特點,并對這三首詩歌的異同之處進行分析,讓學生從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歌中感受大唐由盛及衰的歷史演變過程,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讓學生在群文閱讀中感受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使其借助古詩詞同古人隔空對話,讓我國古詩詞瑰寶得以良好傳承。同時,在采用群文閱讀教學時,為了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教師應打破課內教材的局限性,在課外書籍中科學合理地選擇文章供學生進行閱讀。由于初中是構建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教師應圍繞“積極、健康、向上”的閱讀準則為學生選擇文章,優化群文閱讀結構,使學生在高效完成語文閱讀教學任務的同時,對網絡海量資訊予以深思明辨,而非人云亦云。為此,教師應對所選擇的文章進行優化重組,突出群文閱讀的教學價值。例如,在教學《背影》一課時,由于教材中歌頌父愛的題材較少,教師可以在課外書籍中以“父愛”為主題組成群文,并為學生選擇《傅雷家書》《無法觸碰的愛》《致父親》《聆聽父親》,使其在書籍閱讀中感受父愛的偉大與無聲,通過中外作者不同的寫作角度,讓學生用心感悟父親對自己的愛。因初中生閱讀時間有限,為了讓學生在短期內對這些書籍予以認知、了解,教師還可采用分組閱讀的形式,要求每個小組選擇一本書開展閱讀活動,摘抄該書中的精彩片段,促使學生通過閱讀分享的方法快速掌握該書的主旨大意,指導學生對已經閱讀的書籍建立檔案,以便學生需要時可以隨時查閱尋找。
(二)豐富學生閱讀量,提高閱讀教學成效
初中階段是學生發展閱讀思維能力的初始階段,許多教師認為閱讀思維能力過于抽象復雜,無法在閱讀教學中予以具體實施,致使許多教師未能在閱讀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在群文閱讀教學中花費心思,豐富學生的閱讀量,讓群文閱讀為學生打開認知世界的天窗,使其在海量閱讀中逐漸形成閱讀思維能力,并對閱讀材料中的詞語、句子、語境等相關閱讀知識予以理解,學會自行分析作品特點,透過書籍所展現的情感基調,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說,學生只有掌握上述閱讀方法,才能有效提升閱讀思維能力,充分意識到海量閱讀的重要性,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書籍閱讀產生濃厚興趣,學會利用各種空閑時間閱讀書籍。為此,初中語文教師應讓學生了解中高考語文改革趨勢,每月為學生制定閱讀清單,逐漸糾正學生碎片化的閱讀方式,堅持養成閱讀整本書的良好習慣,為學生今后形成終身閱讀習慣夯實基礎。
例如,在教學《孔乙己》一課時,教師應圍繞孔乙己的人物特點以及當時社會背景開展閱讀教學。待學生了解該篇文章的寫作意圖以后,教師可借助《阿Q正傳》中的阿Q、《祝?!分械南榱稚?、《故鄉》中的閏土等同時期具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人物,引導學生思考這些人物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鼓勵學生大膽討論引發這些人物悲哀的主要因素,指導學生在文本閱讀中通過聯系上下文了解整個事件的本質,從中提煉文章精華,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小說故事,教師還應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討論解答,注重課堂評價環節,使群文閱讀教學成效顯著提升。當學生閱讀完《孔乙己》這篇課文以后,教師可圍繞內容提出若干問題,比如作者為什么將寫作地點設置在小酒館?該篇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又是什么樣的?本篇文章主要講述了幾件事情?等,學生通過對這些問題研究探討,很快理清該篇文章的故事情節??梢?,群文閱讀教學方法可以推動語文課堂教學環節發展,讓學生在教師循循善誘的引導下,對該篇課文產生閱讀興趣,并通過群文閱讀材料對比,使學生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開展個性化閱讀,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教師開展群文閱讀應將學生設置為閱讀主體,引導學生組織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在個性化閱讀體驗中感受書籍的魅力,明確自身閱讀觀點立場,使學生在群文閱讀中成為思想認知獨立的個體。為此,教師需在閱讀教學中為學生創造個性化閱讀環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其在議論探究中提出自己的認知見解,教師則借助提問方式引發學生思考,鍛煉學生閱讀思維能力。小組合作探究是當前群文閱讀較為常用的個性化閱讀方式之一,這種合作學習形式可以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在研究討論中碰撞思維的火花,逐漸具備思維構建能力。例如,在教學《屈原(節選)》一課時,因本單元所選課程均以戲劇為主題,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戲劇這種表現形式,教師還可以為學生選取《雷雨》《茶館》以及《哈姆雷特》等經典戲劇片段,讓學生通過群文閱讀形式了解戲劇文本,揣摩戲劇中的人物語言,思考各個人物之間的關系,以此加深學生對該篇課文的認知、理解。在此期間,教師還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并將班級學生分為四組,自行選擇上述四部戲劇片段,通過對戲劇片段的認知、理解進行表演。待學生表演結束以后,教師還應對每組表演情況進行評價,指出學生表演中的不足之處,糾正學生對戲劇人物的錯誤理解,培養學生的文學創作思維意識。
總之,傳統單一、碎片化的閱讀形式已經無法滿足新課改語文教學需求,致使學生對閱讀教學產生厭煩心理,教學成效不盡如人意。為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儼然成為語文教學新趨勢,教師應在該種教學形式上不斷嘗試實踐,根據當前語文高考改革方向,改變傳統閱讀教學形式,在增加學生書籍閱讀量的同時,加快學生閱讀速度,提高學生文章概括能力,促使學生逐漸適應大語文教學,為學生迎戰中考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何天存.群文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學周刊,2021(7):139-140.
[2]馬英芳.群文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12):31-32.
[3]田生俊.核心素養視野下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7):35-36.
[4]周蒙蒙,苗珊珊.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的探討[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0(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