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 ]
岳彥東,男,甘肅積石山人,甘肅省積石山縣田家炳中學,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教育教學。
[ 摘要 ]
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學生的鑒賞能力培養是我國新教育規定的主要內容之一,因此美育教育尤為重要,不僅有利于學生鑒賞能力的發展,也有利于提升學生人文藝術素養,進而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基于此,本文以初中物理學科教學為切入點,探討如何在物理課堂教學活動中實現美育教育滲透,以期為相關學者研究提供參考。
[ 關鍵詞 ]
初中;物理;美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9.052
人文素質教育是綜合素質教育主要構成之一,而美育教育則是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培養中學生人文藝術素養方面尤為重要。教育相關條例要求,在中學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學生藝術修養的培養,要積極在必修學科教學中融入美育教育,將日常教學活動作為中學生提升自身藝術修養的主要陣地,從而培養出具有高專業、高文化、高素質、高審美的全能型人才。
1 美育教育的意義
人文修養是決定一個人氣質、談吐、人生觀、行為處事等多層面因素的關鍵,而由于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易受外來不良文化影響的青春期階段,因此,為培養學生具有較高的道德修養、文化素養,不受外界不良文化影響,應積極開設美育教育,其對保障學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有利于滿足中學學生基本興趣需求。中學的課業壓力雖然相較于小學階段而言較低,但也有嚴格的應試要求,因此,中學學生要想通過考試步入高等院校,需要完成大量必修課的理論知識學習,所以中學學生在長期壓力致使下會逐漸對物理等難度較大的課程產生抵抗和厭煩情緒。而美育教育與物理學科的有效融合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在進行物理學習時因物理知識抽象、重難點知識量龐大且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帶來的不良心理情緒。這種基于興趣愛好,既沒有考試壓力,也沒有枯燥乏味理論知識,反之會使學生處于輕松愉悅氛圍,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課業壓力的美育教育形式,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潛移默化中完成物理教學任務,還能夠在實現學生物理學科專業素養提升的同時,提高學生藝術文化修養,強化學生鑒賞能力與藝術審美能力。
其次,有利于培養中學學生德育素質。美育教育的主要內容就是藝術欣賞即欣賞畫作、音樂、影視等藝術作品,從而通過藝術欣賞感悟藝術作品中存在的情感、思想和文化魅力。因此,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挖掘與美育教育相關的知識內容,將二者相連接提高學生的人文藝術修養與德育素養。例如,物理教材中會存在關于“音”方面的知識內容,這時教師就可以在該知識點教學時恰當地融入美育教育,如帶領學生欣賞《義勇軍進行曲》等具有正能量的藝術作品,再結合《義勇軍進行曲》的旋律、節奏、音調等變化讓學生直觀地明晰關于“音”方面的知識內容時,還能夠促使學生通過國歌的藝術內涵,聯想到改革開放前,眾多愛國英雄為擊退外國侵略,拋頭顱、灑熱血的愛國事跡,為爭取民族解放早日實現而奮勇抗爭的國家戰士,進而通過該種美育教育方式激發學生愛國情懷與民族責任,樹立愛國主義精神。
2 初中物理教學中美育教育現狀
2.1 把培養學生獨立自主思考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培養學生全方面發展是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關注學生心理變化與情感表達,注重學生健康人格培養。因此,基于核心理念,美育教育融入當下初中物理課程時需要轉變傳統教學模式,摒棄你講我聽、死記硬背、機械記憶的被動式教學方式,倡導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互動提問、獨立探究、小組討論的教學方式,從而實現以學生為本的美育教育理念,讓課堂教學充滿藝術文化氛圍,激發學生積極性,進而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創新實踐能力,最終實現提升學生藝術鑒賞能力美術教學目標。
2.2 把提高學生鑒賞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初中物理教學與美育教育相結合,主要強調的是學生藝術鑒賞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教師應在已有的教學經驗上制定藝術鑒賞教學目標。藝術鑒賞的教學目標主要有以下幾點。其一,我國當代藝術作品是歷史的沿革,要讓學生了解藝術發展背景。其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初中階段學生的審美情趣已經有一定的高度,需要讓他們通過當代藝術作品進一步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陶冶情操,給自己的審美情趣進行良好的定位。其三,提高藝術修養。通過藝術鑒賞,學生可以開闊自己的視野,打開想象的大門,能夠讓學生提升藝術素養。
此外,藝術鑒賞有助于學生陶冶情操。藝術作品是一種感染性很強的表現形式,有利于學生的情感抒發,讓學生提升共情能力,提升自我修養。教師也要善于指導學生運用情感表達方式對藝術作品進行賞析,幫助學生抓住作者的情感,體會作家創作時的心情,從而實現情感共鳴。有些愛國情懷的作品還能使學生進行一次愛國主義教育;有些作品中蘊含親情、友情可以使學生進行一次情感教育,藝術鑒賞不僅僅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的真情實感,還能夠讓學生有一次情感教育的機會。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信息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教育的不斷改革,教師不能死板、不知變通地進行教學。需要教師更好地根據時代的發展改變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藝術作品的鑒賞都應在物理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明晰美育教育地位,不能忽視物理課程教學而將美育教育置于首要地位,一旦出現這種主次顛倒的教學情況,將會嚴重影響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認知,不利于學生構建物理知識體系,甚至會影響后續物理學科應試成績。基于此,在物理學科開展以藝術作品為主的美育教育時,教師應選擇恰當的時機,將與物理知識相匹配,以及能實現物理知識延伸教育,從而豐富學生物理知識,將藝術作品融入課堂中,從而通過藝術作品賞析緩解學生學習的疲勞,實現學生美育教育的同時,還能夠進一步深化對相關物理知識的了解與掌握。
3 初中物理教學中美育教育策略
3.1 初中物理教學中美育教育開展原則
3.1.1 現實性原則
教育來源于生活。教師在物理教學中開展美育教育實踐時應充分遵循現實性原則,立足學生認知思維水平,將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讓學生將正確的美育觀念融入生活中,進而規范學生行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與人文藝術修養。
3.1.2 以人為本原則
以人為本是教育的本質要求,伴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以人為本教育思想在教育者心中的重量愈發增加,成為教育者制定教學目標、實施美育教育的中心思想。以人為本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者在美育教學中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并以培養學生全方面發展為主要任務。
3.1.3 活動性原則
由于初中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同時受外界因素影響較大,因此,在日常物理教學中的集中力較弱。為有效保證物理課程教學成效,提高美育滲透效果,教師在教學中應堅持活動性原則,采取游戲教學、互動教學、情景教學、合作教學、實踐教學等多元化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集中學生注意力,進而提高素質教學質量。
物理課程經過歷史沿革目前已經步入厘定課程時期,因此,基于當代物理學科優勢通過教學改革使其成為學生美育教育課程是目前主要內容。基于當代藝術下的美育教育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充沛的人文精神、豐富的藝術體裁以及獨特的爭議性、前瞻性;因此,在初中物理與美育教育相結合發展進程中不僅可以拓寬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升學生鑒賞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3.2 初中物理教學中美育教育實踐
3.2.1 基于創新教學思維開展美育教育實踐
抽象化、邏輯化、延伸化是物理知識的特殊屬性,如若在物理教學活動中采用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將會導致學生在枯燥的物理課堂中逐漸失去物理學習興趣,從而無法構建高效物理課堂,無法實現教學目標完成美育教育滲透。為規避傳統教學模式帶來的弊端與不利影響,教學經驗豐富的物理教師往往會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采用新型教學方式,從而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基于富有啟發性的物理問題開展教學。例如,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流程為:講解定義—舉例—練習,該教學模式將會導致學生對相關物理知識的掌握深度較淺,從而不利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以及實際應用,進而降低教學效率以及美育教育成效。針對上述問題,教師應立足物理文化的重要性與教育意義,將物理文化融入初中物理教學中,在幫助學生切實提高學生對相關物理知識掌握程度的同時,能夠基于物理文化之美開展美育教育。
3.2.2 基于藝術作品開展美育教育實踐
傳統的物理課堂教學方法是“講”和“聽”的單一形式,而活動化教學法是對傳統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在課堂上,教師可通過對話交流、設立情境等模式把“學”和“玩”結合起來,從而使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更加投入,同時便于美育教學目標的實現。活動化教學法是當下初中物理教學中值得推行的美育教育方式,該教學法和當下的許多益智游戲是同樣的理念,既能打造“學”和“玩”的新型學習環境,還能促進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和了解。此外,在初中物理教學美育教育實踐中活動化教學法的最大的價值在于不僅能讓學生更樂于沉浸物理知識學習,還能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從而促使學生“德”“智”全面發展。
例如,教師在開展初中物理音調、響度、音色、噪音知識的教學時,則可以基于活動化教學理念,結合現代化教學手段開展多媒體教學。首先,教師帶領學生一同了解音調、響度、音色、噪音,基本含義與特征,讓學生對該類知識內容進行初步掌握。隨后教師通過提問教學法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與小組討論回答音調、響度、音色、噪音在生活中的表現形式。學生經過思考后能夠舉例出較少的生活材料。教師為進一步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加深知識與生活的貼合度,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優秀藝術作品貝多芬的提琴奏鳴曲《春》與鋼琴奏鳴曲《月光》,以此讓學生直觀地感受音調、響度、音色等內容。與此同時,在播放完優秀音樂作品后,教師再次播放道路施工與房屋建筑施工中產生的機械運作聲音與公路上汽車鳴笛的聲音,以此幫助學生完成兩類聲音的對比,促使學生了解噪音。通過該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清楚地掌握音調、響度、音色、噪音等知識內容,還能夠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欣賞,讓學生了解貝多芬音樂的結構特色,在潛移默化中完成美育教育,促使學生藝術鑒賞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3.2.3 基于物理實驗開展美育教育
由于物理抽象的知識點較多,教師在進行晦澀難懂的物理知識點教學時應采取實驗教學的方式,將晦澀難懂的知識點與實驗演繹相結合,促使復雜知識點轉變為具象知識點的同時,實現美育教育滲透。
例如,在講解“勻速直線運動”時,可以融入案例:當輪船行駛時,要想靠岸則要把船頭頂著水流,慢慢地平穩靠岸,而在河流量較大的河流里行駛的船想要靠岸時,不會立刻靠岸,而是會進行掉頭,使船變成逆向行駛后,才會緩緩靠岸。通過案例學生可以從抽象的知識點中明確船靠岸這項運動是利用了流水阻力,起到了使船“剎車”的作用,從而初步明晰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進而為后續重點、難點知識點學習的奠定基礎。與此同時,教師在設計實驗場景時應將我國大好河山的美麗景色融入實驗場景中,從而通過優美的湖水風光、垂柳與古建筑相呼應等畫面,構建濃郁的藝術氛圍課堂。
4 對初中物理教學中美育教育總結思考
美育教育是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對青少年樹立正確三觀和培養道德素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教育過程中,不能僅關注學生專業學科知識的教育,要以學生全方面發展作為教學核心。因此,美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育環節,教師應該在美術、音樂與其他學科教學中要積極進行美育滲透,重視美育教學,將專業知識與美育知識相融合。
初中物理教學中美育教育實踐主要是在進行日常物理知識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充分挖掘教材知識內容,在學生思維認知基礎上,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致使教書與育人完美結合,從而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
5 結語
將物理學科教學與美育教育相結合的最大特性是“現代性”,可以基于物理學科存在的藝術文化內容對哲學、社會學、歷史學等美育文化進行“現代性”思考與感悟。當代美育教育沒有框架約束,它的正確與否以及是否具有一定的意義皆是源于其是否貼近與符合藝術家當代的追求,因此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美育教育十分廣泛,可以涵蓋諸多內容,致使美育教育能夠隨時隨地開展。
參考文獻
[1]熊愛民. 芻議中學物理教學中的美育[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8(8):242.
[2]李臣. 發揮師生藝術專長“知法并行”美育中學物理課堂[J]. 中學物理(初中版),2018,36(7):57-59.
[3]李文革. 核心素養視野下物理課堂滲透傳統美育的研究[J]. 天津教育(中、下旬刊),2019(12):113.
[4]朱杰. 巧妙地運用物理學中美育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J]. 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9(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