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 ]
王琬秋,女,內蒙古呼和浩特人,呼和浩特市商貿旅游職業學校,初級教師,碩士,研究方向:教育教學。
[ 摘要 ]
“五育并舉,融合育人”倡導全面發展素質教育適應時代發展趨勢,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有助于緩解當前中職學校班級管理中存在“五育”失衡的現狀。“五育融合”的班級管理要立足學生實際情況及中職育人特點,構建“五育融合”的綜合評價體系,觀測班級管理中“五育”的發展情況并進行周期性評價及調整,并通過具體方式落實“五育融合”的班級管理,探索如何在班級管理中實現“五育融合”全方位育人,提供優化班級管理模式的新思路。
[ 關鍵詞 ]
五育融合;班級管理;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9.030
班級管理是對班級組織有目的、有計劃地采取相應措施進而形成對資源的組織協調及控制,良好的班級管理是中等職業學校育人活動有序開展的基礎保障。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存在忽略育人的整體性及全方位性的情況,偏重學生文化知識及專業技術技能等智育培養,導致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方面的培養有所欠缺,學生的全面綜合能力培養有所失衡。“五育融合”的班級管理注重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實踐方式。
1 中職班級管理中“五育”失衡的表現形式
1.1 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的失衡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及相關教學管理者對學生的成績有較高的預期,在智育方面的投入較大,更注重學生課程知識掌握的情況,忽視勞動等實踐教育。同時,中職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學科基礎較弱和學習能力不足的情況,會出現學生的學習能力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進一步導致學習能力有所下降,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的心理負擔進而產生厭學情緒,讓很多不良習慣填充時間,繼而沉迷網絡和游戲等。實際上中職學生思維靈活、動手能力強,對于勞動技能及專業課程學習有興趣,中職學校的專業課程適應市場對技術人才的需求,本身有很強的勞動實踐性。然而,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往往忽視學科知識與勞動實踐的結合,勞動實踐的體驗參與性強的特點不能起到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作用,職業勞動素養教育也有所欠缺,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1.2 專業技能教育與審美教育的失衡
美育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鑒賞能力、塑造人格及陶冶情操上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時美育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創新力。在實際的班級管理中,更注重專業技能的教育,關注學生是否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忽略了班級管理中對于學生美育的教育。但審美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學生職業技能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也是很多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例如工藝美術專業學生需要具備良好的審美能力和藝術創造力去創作工藝美術作品,烹飪專業學生也需要具備審美力及創造力幫助他們更好地設計糕點樣式及擺盤裝飾。
1.3 品德教育與健康教育的失衡
德育一直以來是班級管理的重心,在班級管理中,部分教師更注重學生的品德教育,忽略學生的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著力于剛性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實際心理問題的疏導及體質健康的養成。在校園當中存在學生精神狀態不佳、負面情緒等現象,一些學校建立了心理咨詢室緩解學生心理方面的問題,但仍然需要教師在班級管理中多關注心理健康教育,預防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同時,應關注學生身體健康的教育,引導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及集體體育活動,養成良好鍛煉習慣從而促進體質健康。體育運動有利于培養學生意志力及增強抗壓能力,集體活動能加強學生的互動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緩解學生的心理問題,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2 “五育融合”在中職班級管理中的運用
2.1 “五育融合”的內涵
“五育并舉,融合育人”是伴隨時代發展不斷豐富和完善的。“五育融合”就是把德智體美勞“五育”深度融合、協調運用貫穿到學生培養的全過程中。“五育融合”的提出,是對“五育并舉”的推進、深化和發展。從功能價值上看,“五育”各有側重。德育側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科學的思維方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樹立積極的人生理想價值追求。智育側重通過課程教學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教授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及專業基本技能。體育側重傳授健康保健的知識,鍛煉學生體魄,培養學生意志力。美育側重培養學生的審美力、鑒賞力,增強學生的創造力及想象力。勞動教育側重學生勞動素質的養成,通過勞動實踐掌握勞動知識和技能,促進良好勞動觀念的形成。但是在實際的育人過程中,“五育”是相互滲透融合的有機統一,并不是孤立地單獨發揮作用。“五育融合”的班級管理即在管理中實踐德智體美勞的有機融合、滲透互通,從而實現“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育人目標。
2.2 班級管理需要考慮的因素
2.2.1 中等職業學校育人特點影響班級管理策略選擇
現代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模式較多,對接社會發展趨勢和市場職業技能人才需求,專業特色鮮明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在學生的教育上注重德技并修全方位育人,科學文化素養和職業技術技能并重,希望培養出適應市場需求的專業技術人才。在實際班級管理過程中,要考慮到專業培養目標的具體實際情況,根據育人目標并結合專業特點開展班級管理,采取恰當的具體管理措施,組織帶領班級學生有序地參與學校育人活動中,實現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合格專業技術人才的育人目標。
2.2.2 認識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及個體差異性
整體來看,中職學生認知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思維更活躍、感情更豐富、學習能力及意志力增強。同時,這一階段學生的認知也有局限性,對事物的認識及判斷受限于成長經歷、知識儲備、所處社會環境等,會表現出不成熟的一面。而學生作為個體又有其個體差異性,身心發展及性格養成受到先天遺傳因素和后天成長環境的影響呈現出不同的特點。不同的性格氣質、情緒情感表達、個人綜合能力特征等因素會使學生在校園交往活動中表現出不同的行為模式和情緒反應。在班級管理中,綜合全面地認識理解學生的可教育性及可塑性,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及個體差異性,立足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合理的能夠激發學生潛能的班級管理措施。
2.3 “五育融合”在中職班級管理中的實施策略
2.31 建立“五育融合”的評價體系
要量化班級管理中“五育”教育的評價指標,建立德智體美勞綜合評價體系,為后續的信息搜集及評估提供基礎。雖然建立純數字化的體系比較困難,但針對特定方面依然可以以科學手段進行量化。例如,通過分析學生的道德素養、行為表現、身心健康情況及班級環境氛圍等方面了解“五育”教育的效果。
2.3.2 根據評價體系進行信息收集
在評價體系中信息收集極為重要,信息收集主要通過相關的五個方面進行。德育方面主要通過傾向性問題量表來收集,智育方面主要來自平時學業成績,體育方面主要來自平時的體育活動表現,美育方面可以使用相關評測量表,勞育方面主要評價標準可以通過實踐型活動來建立。
2.3.3 對“五育融合”的現狀進行評估
班級管理中對“五育融合”現狀的評估是難點,可以編制相關評估量表來實現評估,并通過統計軟件及相關工具對搜集的各項指標進行分析,檢驗量表的可操作性及效度,從而實現以可視化的形態進行現狀評估。
2.3.4 對不平衡的部分進行改進和調整
在得到初步分析結果后,對于不平衡的部分應采取有效的班級管理措施,制定可行的整改方案促進其平衡發展,發揮評價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及時發現班級管理中不平衡的情況,循序漸進地調整、不斷糾偏。
2.3.5 進行周期性的研討和評價
班級管理的成效有其滯后性,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看到管理對學生發展產生的效果。同時,班級管理也是持續性的,因此需要建立周期性的反饋機制并使用統計工具進一步評價。在管理的過程中,也應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班級管理,采用集體討論的模式,師生共同構建良性發展的綜合評價體系。
3 “五育融合”在班級管理中的實現方式
3.1 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中職學生處于品德形成發展的關鍵時期,班級管理中的德育要具有導向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和踐行在班級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是促進學生品德形成發展的有效途徑。需要深化細化思政課學習,發掘其他學科中包含的德育因素,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從日常教育管理中使學生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在學習和生活中踐行。班級管理還需要系統地運用教育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的專業方法,使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學習態度、生活態度,形成一定的抗挫折能力,來面對日漸復雜的社會分工及日漸深入的專業性學習,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建立基礎。
3.2 夯實學科理論基礎,培養專業特長優勢
中職班級管理要引導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培養學生具備持續學習不斷更新知識儲備的能力,在管理中需要與學科教師建立共同培養的機制,完善知識迭代。班主任要有全局性的把控,在學科建設及應用方面要不斷學習,并保持與相關學科教師的良性溝通機制。班主任需要及時掌握學生對于學科知識的反饋并通知學科教師,夯實學科的理論基礎。班主任要注意培養和發現學生的職業傾向和特長,培養學生的專業特長優勢及創新力,在升學和就業方面提供指導,同時對于學生自信心的增強及就業觀的完善提供幫助。
3.3 加強課堂內外體育鍛煉,發揮體育固本作用
學校要在課程設置上科學安排體育課程的比例并結合實際開展特色體育教學項目,組織多樣化的校園體育活動,執行相關體質健康合格標準,完善體能測驗的評價體系,強健學生身體素質,發揮體育固本作用。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起到執行和協調的作用,引導學生參與集體性體育活動,親自參加活動與學生達成心理共振,使學生充分認識體育和健康的重要性,同時也與德育相輔相成為完善個人的全面發展提供重要基礎。
3.4 提升美育意識,塑造健康審美情趣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提升美育意識,注重自身審美能力的提升,在管理中加強對傳播內容的審核及把關,積極傳播優秀傳統文化藝術,自覺抵制消極、負面、違反公序良俗法律法規內容的傳播。在音樂、美術及書法等藝術課程中注重引導學生欣賞、學習優秀的文藝作品,提升審美素養及激發創新能力,培養高尚情操和健康的審美趣味。 美育不能脫離實際,要符合學生特點及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要將美育的內容滲透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美化學生心靈、完善學生人格,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3.5 實踐勞動育人,促進知行合一良性發展
中等職業教育要面向社會,更要面向實際的生產勞動,班級管理中,要充分發揮勞動教育在中職教育中的融合育人作用,培養掌握實踐技術技能、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班主任要做到全環節的把控,全程參與學生的課程學習實訓及社會企業實習,對學生的勞動觀和實踐勞動進行有效的引導和指導。班主任要注重正確勞動觀念的引導,注重宣傳典型人物事跡,注重挖掘學生及其家長當中的優秀案例。勞動教育要將學生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需要搭建理論和實踐轉化的橋梁,需要與社會企業建立良性信息共享和互動機制,一方面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實踐和勞動,另一方面為學生就業及升學建立較寬的渠道。
3.6 “五育融合”的動態發展
班主任在踐行“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過程中,要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儲備,在管理中注重精細化和實踐性,根據實際情況運用科學的管理技能,不斷完善管理工具。在班級管理中,充分使用大數據、自媒體、“互聯網+”等,實現“五育”的細化發展、深層次發展、個性化發展,使學生、家長以最有效的方式學習先進的教育和學習理念。“五育融合”教育要兼顧家庭和學校兩個方面。學校有“五育”,但家庭教育不能成為“短板”和“瘸腿”,要向家長宣傳“五育融合”的理念和具體實施措施,避免家庭在“五育融合”育人的過程當中出現缺失。
4 小結
新時代的中職教育要符合時代的發展特征,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高技能、高水平、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在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需要優秀的班級管理體系來實現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的全面發展。“五育融合”的班級管理采取“五育融合”的實施策略,引發班級管理的新思考,在后期實踐當中,還需要多方面共同發力,學校、家庭、社會形成合力,共同實現“五育融合”全方位育人。
參考文獻
[1]李政濤,文娟. “五育融合”與新時代“教育新體系”的構建[J]. 中國電化教育,2020(3):7-16.
[2]王道俊,郭文安. 教育學(第七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3]田虎. 班級管理[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