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鑫



【摘 要】 為規范槽罐加注車在沿海港口為LNG燃料動力船舶加注LNG的作業行為,針對槽罐加注車加注作業的特點,分析沿海港口槽罐加注車加注作業存在多頭管理、加注環境、加注設備本身存在風險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安全管理建議。
【關鍵詞】 沿海港口;水上LNG加注;槽罐加注車;加注船
0 引 言
2013年10月,交通運輸部發布了《關于推進水運行業應用液化天然氣的指導意見》,LNG作為一種重要的清潔能源,在我國水運業的應用逐步展開。目前,LNG燃料被廣泛應用于大型遠洋集裝箱船、沿海支線船、內河小型運輸船。由于LNG特殊的理化性質,水上LNG加注作業的安全管理工作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LNG燃料動力船舶可通過槽罐加注車加注LNG燃料,這是水上LNG加注模式之一,也是我國最早開展應用的一種方式。
1 加注作業安全管理的相關政策
2014年12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印發了《水上液化天然氣加注站安全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對水上LNG加注作業的安全管理工作進行了制度性規范,填補了我國對水上LNG加注作業安全監管的法規空白。為落實新修訂的《船舶載運危險貨物安全監督管理規定》中有關LNG運輸及LNG加注作業的規定,2020年1月我國海事局發布了《水上液化天然氣加注作業安全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從適用范圍、從業準入、作業報告和記錄、作業活動安全管理及應急反應等方面詳細明確了對水上LNG加注作業的相關要求?!掇k法》第4條規定,除港作船外,船舶在沿海港口不得通過槽罐加注車加注LNG燃料。
2021年9月,海事局對《辦法》進行修訂,刪除了一些對于船舶在沿海港口通過槽罐加注車加注LNG燃料的限制性條款,原因是LNG作為燃料在水運行業得到了快速推廣,水上LNG加注市場的急速擴容,對于加注模式的多樣化需求也在增加。近年來,多種近海船舶開始探索應用LNG能源,傳統的通過岸基加注站和加注船加注LNG燃料的方式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國外對船舶在沿海水域采用槽罐加注車加注LNG燃料有著廣泛的應用,而國內市場對船舶在內河水域采用槽罐加注車加注LNG燃料的模式也有一定的嘗試,所以有必要通過修訂《辦法》,在落實安全和防污染措施的前提下,有條件地允許輔助船舶在沿海港口由槽罐加注車為其加注LNG燃料,彌補現階段沿海港口LNG加注站的不足。
2 不同加注模式的優缺點和適用性
LNG燃料動力船舶可通過槽罐加注車、岸基加注站、加注船、加注躉船、海上浮式設施加注站等為其加注LNG燃料。根據我國目前LNG燃料在水運業的應用發展情況,未來我國常見的水上LNG加注模式是槽罐加注車加注、岸基加注站加注、加注躉船加注、加注船加注等4種。根據4種模式的不同特點,其加注的適用場景和優缺點(表1)也有所不同。
考慮到通過槽罐加注車加注LNG燃料的模式可能存在的加注方案隨意性大、監管多頭等缺點,并結合安全性和環保性的考慮,對各種船型的適用性作出排序(見表2)。
3 槽罐加注車加注作業的風險
槽罐加注車加注模式具備操作便捷、成本低的優勢,但同時也存在流動性大、管理難度高、安全成本大、作業場所不固定等劣勢,特別是沿海港口相較于內河港口,其水文氣象條件更為復雜多變,這也為槽罐加注車加注作業帶來更多風險。
3.1 多頭管理帶來的風險
根據《辦法》,槽罐加注車是指具有車載LNG儲罐、通過自身或外接加注設施和計量設備,在碼頭上直接向LNG燃料動力船舶進行LNG加注作業的車輛。由此可見,槽罐加注車本質上是載運危為其加注LNG燃料。根據我國目前LNG燃料在水運業的應用發展情況,未來我國常見的水上LNG加注模式是槽罐加注車加注、岸基加注站加注、加注躉船加注、加注船加注等4種。根據4種模式的不同特點,其加注的適用場景和優缺點(表1)也有所不同。
險貨物進行特種作業的車輛,日常主要接受陸上行政部門的管理;但根據《辦法》的規定,槽罐加注車在進行LNG加注作業時,由海事局統一負責水上LNG加注作業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多頭管理將帶來執法邊界問題。
海事局作為水上執法單位,其執法手段都是針對水上項目,而對車輛的管理屬于非傳統項目,數據來源及專業性也受到一定的挑戰?!掇k法》第11條第2款規定,船舶不得通過不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和規范要求的槽罐加注車和作業人員進行水上LNG加注作業。在實際執法過程中,海事局在判斷槽罐加注車的合規性和作業人員資質核驗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且《辦法》賦予海事局的執法強制性手段并不多。這都給實際管理工作帶來挑戰。
3.2 加注環境帶來的風險
加注環境風險來自于自然環境和人為環境。
(1)自然環境:一般而言,海港水域的自然環境比內河水域的自然環境更為復雜。LNG加注作業受風、流、潮汐等氣象條件的影響巨大。以LNG接收站的裝卸貨作業為例,《液化天然氣碼頭設計規范》對船舶靠泊作業階段的風速、波高、能見度、流速、管壁橫移距離等方面作了詳細的規定。這主要是因為LNG裝卸管路具有超低溫特性,一旦受自然環境干擾過多,極有可能導致管路位移,引發事故。
(2)人為環境:因槽罐加注車加注作業區域位于碼頭前沿,是一種從岸至船的加注模式,因此與岸基加注站一樣,實際上是一種船岸界面的作業模式。槽罐加注車加注作業地點一般是根據船舶靠泊位置來確定的,不同碼頭運輸船舶的作業場景不同,其人員、船舶和裝卸貨設備不同,安全和防污染應急能力建設水平也不一致;因此,與岸基加注站固定的場景、人員、設備資源相比,槽罐加注車加注作業場景更加多樣,周圍的作業環境也更為復雜,帶來的風險挑戰也更大。
3.3 加注設備本身的風險
通過分析LNG船舶或設施的基本情況,結合槽罐加注車加注系統(圖1)的基本原理、布置和作業條件,槽罐加注車本身存在3種風險:(1)可能受到熱脹冷縮、外界拉力作用而引發的LNG軟管破裂,或是可能受機械損傷而引發的液相管路或氣相管路破裂;(2)受老化腐蝕、密封失效導致的閥件破裂;(3)因操作不當、密封失效引起的連接裝置破裂。[2] 這些風險都有可能導致LNG的泄漏擴散,遇到明火時發生火災或爆炸。
4 結論和建議
隨著政策方面的限制逐步解除,槽罐加注車為船舶加注LNG燃料的業務必將在沿海港口得到一定的發展。由于水上LNG加注在我國尚屬于新鮮事物,在相關法規制度仍未健全的情況下,加注方式也可能會出現各種形式的發展。如近期學界提出了多輛槽罐加注車LNG匯流加注方式,以解決單車加注量小、效率低的問題,但這種方式也隨之帶來了不同氣源匯流的液相翻滾問題;因此,監管部門對于在沿海港口進行槽罐加注車加注LNG燃料的安全管理工作,有必要提前謀劃,制定措施,以規范安全操作。
監管部門可在職責框架范圍內,建立多部門聯合全流程監管模式。海事部門作為水上LNG加注作業的主管部門,應主動建立與陸上車輛運輸管理部門、安全生產部門的聯合執法機制,善用科技信息手段,對LNG槽罐加注車的運輸、加注等環節進行全流程跟蹤,以制度化的形式明確執法邊界,確立協作模式,防止監管鏈條的缺失、斷位。
各地可結合本地港口特點,嘗試建立本地槽罐加注車加注模式參考方案。盡量明確加注條件、安全設施配備要求、人員作業要求等。同時,盡可能固化加注地點,以使加注作業單位盡可能熟悉掌握具體加注地點的環境情況。
應建立健全槽罐加注車加注設備、罐體的定期檢驗機制,并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檢驗結果在監管部門與港口碼頭間共享。同時,參考飛機的飛行前檢查機制,在加注前進行標準化自檢。
參考文獻:
[1] 石國政,張暉,范洪軍. 天然氣燃料動力船燃料加注模式研究[J]. 船海工程,2013(6):57-60.
[2] 吳順平, 羅肖鋒, 范洪軍,等. LNG燃料船采用槽車加注的定量風險評估[J]. 天然氣工業,2015(12):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