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克亞木·艾拜都



摘要:目的? 探討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5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采用母嬰床旁護理模式,比較兩組產婦的護理情況。結果? 觀察組撫觸技能、沐浴技能、臀部護理技能、臍部護理技能掌握程度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產婦生活質量評分、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新生兒首次胎便時間、排便次數、睡眠時間、進奶量增加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產科護理工作中,應用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可提高產婦護理質量,提高產婦護理滿意度,臨床推廣性好。
關鍵詞:母嬰床旁護理模式;產科護理;應用效果;滿意度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生活品質不斷提升,對產科護理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產科逐漸轉變了傳統護理觀念,將母嬰護理視為產科護理重心內容,緊緊圍繞產婦提供產科護理服務,創新產科護理模式,旨在提高產婦診療效率,取得產婦的滿意。產科護理工作本身具有特殊性,護理工作質量直接影響到產婦的身心狀態[1]。而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對產婦認知行為進行干預,灌輸母嬰護理技巧和方法等,有利于增強母嬰護理質量[2]。基于此,本研究對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5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探究母嬰床旁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5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觀察組年齡22~36歲,平均年齡(27.45±1.28)歲;孕周8~40周,平均孕周(37.11±1.24)周;其中13例自然分娩產婦,12例剖宮產產婦。對照組年齡23~37歲,平均年齡(28.23±1.26)歲;孕周29~42周,平均孕周(38.12±1.23)周;其中14例自然分娩產婦,11例剖宮產產婦。兩組產婦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產婦家屬理解和支持,配合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產婦實施常規護理模式。
觀察組產婦實施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具體護理路徑:(1)產婦成功分娩后,保持母嬰共處一室,安排母嬰床旁護理小組執行母嬰護理工作內容,提供相應的護理服務。結合產婦產后情況,制定科學的飲食調理方案,維持產婦良好的機體營養狀態,并協同產婦家屬做好監督管理工作。(2)護理人員為產婦及其家屬提供全面健康教育,提高產婦和家屬對產婦產后護理及新生兒護理方面知識的了解,介紹分娩后護理內容及相關護理細節,鼓勵和引導產婦盡早開始母乳喂養,告知產婦早吸吮的益處。早期吸吮可加速新生兒生長發育,保證機體營養供應,建議產婦母乳喂養半年左右。及時解決新生兒護理期間出現的各種問題,耐心解答產婦和家屬的疑惑,減少焦慮情緒。同時,為產婦和家屬發放健康手冊,學習護理知識,使用多媒體播放視頻資料,進一步增加產婦及其家庭成員的認知,并針對性的講解乳頭皸裂、乳頭破損護理知識,逐步增強產婦自我護理能力,提升健康管理水平。另外,由責任護士針對性地安撫產婦情緒,評估產婦產后的身心狀態情況,防范焦慮、抑郁情緒的出現,安撫好產婦的情緒,告訴產婦無需過度的擔憂和思慮,引導產婦積極面對、配合母嬰床旁護理工作的開展,加速產婦產后身體恢復,盡早康復出院。(3)出院隨訪:為產婦、新生兒提供延續性的護理服務,定期隨訪,通過微信平臺進行互動交流,定期推送產婦及新生兒護理知識,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內容進行推送,及時了解產婦家庭護理情況,保證雙向反饋效果,及時給予科學的指導,提出護理建議,規范產婦的護理行為,減少護理差錯,保證產婦和新生兒身體健康。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產婦對新生兒護理技能的掌握程度。(2)比較兩組產婦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變化。(3)比較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例數×100%。(4)比較兩組新生兒健康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1.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產婦新生兒護理技能掌握情況對比
觀察組產婦新生兒護理技能掌握程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產婦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觀察組產婦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產婦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新生兒健康狀況比較
觀察組新生兒首次胎便時間、排便次數、睡眠時間、進奶量增加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母嬰床旁護理模式主要是以家庭為中心展開產科監護工作,將此種護理理念貫穿在產婦妊娠、分娩、產后及新生兒護理監護全過程中,提供的護理服務是個性化的、人性化的、系統化的,協同家庭支持干預,切實為產婦和家庭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母嬰床旁護理模式的應用為圍產期的孕產婦、新生兒、家庭提供臨床支持,是一種全新的產科護理模式[3]。分娩后的產婦和家庭所承擔的任務較多,包括產婦產后護理、新生兒喂養等,工作量較大,加之產婦及其家屬對母嬰護理方面的認知欠缺,容易引發焦慮、束手無策等情緒。實施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可減少初產婦父母的不良情緒,能夠幫助產婦及其家屬順利度過產褥期,并通過護理措施的落實,控制院感的發生,減少產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緩解醫護人員身心壓力,切實為產婦提供高質量的產科護理服務。
在新生兒護理方面,講解和普及新生兒沐浴、注射、撫觸方面的知識,告知新生兒護理相關的注意事項,提高產婦及其家庭對新生兒護理方面知識的掌握程度,在出院后繼續順利開展家庭中的護理工作,保證母嬰在出院后仍可享受到產科延續性的護理服務。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實施期間,積極開展健康宣教,產婦產后1 d,耐心講解母嬰早接觸、早吸吮的重要性,指導產婦正確喂養新生兒的姿勢,加強體位示范,并告知產婦母乳喂養的好處,從飲食等方面促進產婦乳汁分泌,保證新生兒的喂養質量。產婦產后2 d,對產婦喂奶體位和新生兒的含接姿勢進行糾正,提供期待護理、臀部護理等,講解新生兒黃疸知識等,消除產婦的疑慮,調節產婦的心理。產婦產后3 d,為產婦講解惡露知識及持續時間,加強出院后的指導等,切實提高母嬰健康管理水平。研究發現,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廣受產婦和家屬的青睞,接受程度較高,給予產婦家屬參與護理機會,提升產婦家屬的參與感,保證產婦護理質量同時,最大程度上提高新生兒的生命質量和健康狀況[4~5]。在母嬰床旁護理理念指導下,產婦家屬可正確的為新生兒撫觸按摩,清洗臀部等,及時為產婦提供護理服務,滿足產婦產后護理需要,加大了對產婦產后身心上的慰藉和安撫,產婦更安心。本研究中,觀察組產婦新生兒護理技能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產婦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說明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得到了產婦的認同,能夠提高產婦護理滿意度,為產婦身心健康提供保障,促使新生兒健康成長。執行母嬰床旁護理模式過程中,護理人員自身也不斷學習護理技巧,端正臨床護理溝通態度,耐心為產婦及其家屬解答疑惑,用親和為語氣與產婦交流,加強對新生兒護理細節的指導,親自示范,詳細介紹護理要點,逐步提高產婦精細化護理能力,在保證自我護理質量的同時,切實規范新生兒的護理行為,科學執行母嬰床旁護理步驟中的要點。觀察組新生兒首次胎便時間、排便次數、睡眠時間、進奶量增加量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母嬰床旁護理模式的應用,大大提高了產婦及其家屬對新生兒護理知識的掌握程度,改善產婦產后生活質量,有利于保障母嬰健康。
參考文獻
[1]陳衍俊.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21,37(29):121-122.
[2]陳鯨西,馬玉燕,章朋,等.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分層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J].當代護士(中旬刊),2021,28(7):38-42.
[3]王圣姝,蔣紅梅.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15):114-115.
[4]桑吉措.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52):315,339.
[5]王亞香.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0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