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鍇
因為一輛汽車,公公狀告兒媳,引發了三場官司——
公公將兒媳告上法庭,要求她把車還回來。如果不還車,就把買車的17萬元錢還給他
濟南市民李民慶有個幸福的家庭,兒子李振孝順,孫子活潑可愛。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在外人看來挺和睦的家庭,卻因為一輛汽車鬧起了矛盾。
據李民慶講,為了提高兒子兒媳的生活質量,2020年6月他動用養老錢買了一輛車。然而,幾個月后,李民慶卻向兒子兒媳索要這筆買車錢,并為此打了3場官司。
兒子結婚時,李民慶家并不富裕,但為了順利迎娶兒媳吳麗,他幾乎傾盡所有。兒子婚后沒有經濟能力,沒有搬出去住。后來,兒媳為他生了個孫子,一家人過得挺好的。日子一長免不了磕磕絆絆,兒子兒媳常為一些瑣事爭吵,導致矛盾越積越深。兒媳一氣之下回了娘家,兒子上門叫了兩次,兒媳都不愿回來。見兒媳遲遲不回來,李民慶比兒子還要著急。平時他常聽兒媳念叨,誰家又買車了,人家開車出去玩很瀟灑。他覺得兒媳八成是想要一輛車,所以才賭氣不回來。思來想去,他決定拿出17萬元養老錢給兒子兒媳買輛車。
為了讓兒子兒媳重歸于好,李民慶沒說買車的錢是借給他們的,也沒說是給他們的,而說是臨時支持他們的,等他們條件改善了再把錢還回來。
李振到岳母家接妻子,并說父親要拿錢給他們買車,吳麗這才跟他回了家。不過,一輛車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家庭矛盾。
兩個月后,吳麗再次和李振鬧矛盾回了娘家,并且是開車回去的。李民慶不高興了,打電話給兒媳:“你回娘家就回唄,怎么還把我給你們買的車開走了?”吳麗說:“這是你給我買的車,我當然要開,難道還要讓我打車回家嗎?”此后一段時間,李振多次去請妻子回家,吳麗就是不肯回。
李民慶想得最多的不是兒媳能不能回來,而是他家的車能不能開回來。如果兒媳鐵了心不回來,夫妻鬧離婚,那買車的錢可要打水漂了。
2021年3月初,李民慶將吳麗告上法庭,要求她把車還回來。如果不還車,就把買車的17萬元錢還給他。
4月21日,法院開庭審理此案。李民慶當庭出示了一張借條。這張借條是李振寫的,證明他向父親借了17萬元。吳麗并不認可這張借條:“我不知情,也沒見過這張借條,這筆錢不屬于夫妻共同債務,想讓我還,不可能!”
法院認為錄音證據不能證明借貸關系,既不認定是贈與,也不認定是借貸
吳麗以不知道丈夫和公公寫過借條為由,不同意歸還這筆錢。原告代理律師認為,《民法典》第1064條對夫妻共同債務有3項規定:第一,夫妻雙方共同簽名所認可的借款,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第二,夫妻一方對外舉債,事后另一方追認的,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第三,夫妻一方單獨舉債,且處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借債用于家庭日常生活開支,屬于夫妻共同債務。以上三種情況,無論另一方是否知情,都屬于夫妻共同債務。在這個案件里,被告對自己家里有沒有錢是知曉的,這些錢從何而來也是知曉的。如果被告不能證明這筆錢屬于贈與,那么,丈夫給公公打的借條就能證明借貸關系成立。
法院經審理認定,17萬元已實際交付,并且用在了購買汽車上,遂做出判決:這筆錢屬于夫妻共同債務,應由吳麗和李振共同償還。
判決下達后,吳麗不服,認為自己不知道這張借條,這筆錢根本不屬于借款。為證明這筆錢是贈送給她的,她決定用電話錄音的方式獲取證據。
隨后,吳麗撥通了公公的電話。李民慶明確告訴她,這筆錢是借給他們小兩口買車用的,目的是讓她回家好好過日子?,F在她回來又走了,而且把車也開走了,這違背了他借錢給他們買車的本意。如果她能回來好好過日子,他就不讓她還錢了。
這時,李振也說話了,當初父親確實是為了讓吳麗回心轉意,才出錢給他們買車的,父親從來沒說過車是送給吳麗的。他曾告訴吳麗,之所以要打這個借條,是因為這輛車登記在吳麗名下,父親可能會不開心,所以,他不想讓老人為難。再說,父親百年之后所有的財產還不都是他們的。因此,他主動給父親打了這個借條。
之后,吳麗拿著錄音證據進行上訴。而對于吳麗的上訴,李民慶父子覺得一審結果十分明確,不用太擔心。
2021年11月,二審開庭,李民慶父子沒有出庭。沒想到,二審過程中,吳麗的這份錄音證據起了很大作用。法官認為,這份錄音能夠證明李民慶給小兩口買車本意是想讓吳麗回家好好過日子。而且該證據表明,吳麗和李民慶之間并沒有形成借貸合意,也就是吳麗沒有向公公借錢的意向。
法院認為,無論是借貸還是贈與,核心在于雙方意思的真實表達。二審中,吳麗提交了新的錄音證據,李家父子放棄了他們的訴訟權利,讓吳麗在證據上占了優勢。錄音證據雖不能證明雙方之間存在贈與關系,但也沒有體現出借與還的法律關系。雙方意思表達都是模糊不清的,這給了二審法院認定事實的自由裁量權,即證據認定的時候,選擇證據優勢規則。最終二審法院對這筆錢既不認定是贈與,也不認定是借貸,撤銷了一審判決。
在檢察官的見證下,公公和兒媳簽了一份和解協議:兒媳7天內去車管所將汽車過戶到公公名下,公公不再向兒媳追討購車款
二審判決后,李民慶不服,經人指點,到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監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人民法院是審判機關,實行二審終審制,當事人對法院判決或裁定有異議的,可申請啟動審判監督程序。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進行監督,上級人民檢察院可以對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進行監督。存在以下任何一種情況,即可提起抗訴程序:一、人民法院沒有受理再審;二、人民法院逾期沒有做出再審裁定的;三、人民檢察院認為人民法院做出的再審判決或裁定確有錯誤的。
是借還是贈?檢察院立案后,檢察官反復聽了吳麗提供的錄音證據,認為錄音中沒有明確的字眼表明購車款是贈送的,而李民慶多次強調買車錢是要還給他的。
同時檢察官注意到,吳麗講述事情經過的時候,透露出其實不想和李振分開,而是想和公婆分家另過。檢察官找到了問題的突破口,和吳麗談心,吳麗說出了她的苦衷:平時生活中,公公小氣精明,愛管閑事,婆婆很強勢,喜歡嘮叨。公公管自己的老伴兒、兒子也就算了,還處處管著吳麗,而且過問她和丈夫的私事,導致兩代人摩擦不斷。
吳麗多次跟丈夫提出單獨生活,李振覺得離開父母孩子沒法帶,經濟上也需要父母幫襯,一直不愿分家。夫妻倆因此多次發生矛盾。
檢察官認為,吳麗的訴求并不單單是買輛車,而是想逃離這個家。她和李振是有感情的,可以進行調解。于是,檢察官多次約談雙方當事人,希望他們能夠和平處理這場糾紛。
正如檢察官所料,吳麗并不想離婚。2022年4月17日,在檢察官的見證下,李民慶和吳麗簽了一份和解協議:吳麗7天內去車管所將汽車過戶到李民慶名下,李民慶不再向吳麗追討購車款。
【編輯: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