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2022年3月,中共河南省委辦公廳、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指出:“全面深化學校美育改革,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堅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聚焦‘教會、勤練、常展(演),將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學段,提高學生審美、人文素養和創新能力。”
美育,是對學生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能力的培養。豫劇作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無論是經典傳統劇目還是現代舞美、燈光、服裝、表現手法,都能引導中學生了解、發現、欣賞豫劇之美,在唱腔里了解河南厚重的歷史和中原文化的精華。豫劇進校園,既體現了對本土文化的認同,又能激發學生對戲劇藝術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進而主動去傳承和發揚它。
一、創新舉措
鄭州市第九十三中學長期致力于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注重“五育”并舉和美育改革,注重學生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的培養。自2018年起,鄭州市第九十三中學將豫劇學習融入學校美育改革,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一)完善制度,做好豫劇堅實保障
自實施豫劇特色教育以來,學校逐步完善組織與領導體系,建立健全系統管理與制度體系,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活動場館與設施,整修團體活動室,購置地毯、把桿、鏡子、豫劇服裝、道具等,建立了豫劇主題園地,為實施豫劇特色教育提供了堅實保障。
(二)引進師資,聘請專家進行專業指導
為進一步推動豫劇特色教育的發展,除本校音樂教師外,學校還專門邀請豫劇表演藝術家范靜作為藝術總顧問,李煥娜、孫敬鵬、孫利嬌等專業表演藝術家組成師資團隊,定期到校為學生授課并培訓學校教師,讓學校師生和專業人員面對面,為確保豫劇特色教育順利開展奠定師資基礎。
(三)用好講臺,推動豫劇走進課堂
為加強美育與日常教學的融合,學校將豫劇納入校本課程,并與音樂課程相融合。學校專門設置豫劇課時單元,通過抓組織建設、課程設置、教材編寫、教師培訓、評價考核等來開展校園豫劇普及和推廣活動。豫劇校本課程以“弘揚傳統文化,傳承國粹精神”為宗旨,通過以演帶學、以演促學等方式,挑選出具有良好藝術素養和表演能力的學生,為學校“梨園花開”豫劇藝術社團做好人才儲備,為課程模塊完善和學生梯隊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建好舞臺,促進師生豫劇實踐
1.組建“梨園花開”豫劇藝術社團
學校“梨園花開”豫劇藝術社團成立于2018年3月,現有正式團員30人。社團秉承“弘揚傳統藝術,傳承國粹精神”的辦團宗旨,以排練豫劇為主要活動內容,開設了唱腔課、身段課、劇目課等專業課程,每周五下午2點到4點為排練時間。
2.定期組織戲曲操展演
為展示學生在音樂課上學到的基本功,學校每年都會組織戲曲操展演。戲曲操在學校的普及,讓師生在強身健體的同時感受到中國戲曲文化的魅力,成功表演的喜悅更讓戲曲社成員真切體會到“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真正含義,更加堅信了成功來自不懈的努力與堅持。
3.開展師生“豫劇體驗坊”活動
結合每年的“戲曲進校園”專題,學校開展了“豫劇體驗坊”活動。通過微講座、“戲曲進校園”專題活動等,師生了解豫劇,觀察戲服的色彩、圖案;通過體驗穿戴戲服、念白、甩水袖、走臺步等來真正感受豫劇。
4.舉行校內外演出活動
每年的藝術節上,豫劇節目一直是學校的保留節目。學生表演、師生同演、邀請家長共演豫劇是學校的常用形式。被推選出來的優秀節目會參加每年鄭州市鄭東新區藝術節的比賽。2021年是仰韶文化發現100周年。學校師生自編、自導、自演的豫劇節目《仰韶大戲》經過豫劇表演藝術家范靜和李煥娜的指導,參加了鄭州市鄭東新區第七屆藝術節,取得了不俗成績。
二、創新成果
(一)特色課程教學全面受益
豫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使豫劇在學校得以普及,開發了學生的多種潛能,深受學生歡迎。同時,呈階梯式的課程體系將來或可能為豫劇團輸送人才,為促進傳承貢獻力量,為學校特色形成提供保證。
(二)“梨園花開”豫劇藝術社團成長迅速
得益于各方的支持,學校“梨園花開”豫劇藝術社團發展迅速,社團教師和團員的豫劇技藝和表演水平日益提高。范靜、李煥娜等豫劇表演藝術家的經常性指導,提升了師生的豫劇表演質量。
(三)形成“一校一品”的學校美育發展新局面
自2019年以來,學校連續兩年被授予“鄭東新區戲曲示范校”榮譽稱號。為推動高雅藝術進校園,學校建設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讓豫劇逐步成為被學校、師生和家長認可的一張名片,形成美育發展新局面,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四)探索“藝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藝術審美體驗+藝術專項特長”的教學模式
在掌握必要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學校著力提升學生的文化理解、審美感知、藝術表現等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藝術專項特長,照亮了喜愛豫劇的學生的心路,為他們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努力培養心靈美、形象美、語言美、行為美的新時代青少年。
三、發展反思
自學校豫劇特色教育實施以來,我們做了大量的有益嘗試,積累了許多實踐經驗,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同時,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第一,部分家長的教育觀念具有功利性,認為孩子學習戲曲既浪費時間又沒有前途,沒有認識到自身及下一代身上的文化傳承重任,沒有認識到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意義,沒有認識到通過學習豫劇孩子可以提高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傳播美的能力。第二,部分學生對戲曲學習缺乏興趣,主動性不夠。由于豫劇的身段、唱腔難,學生沒有戲曲演唱和表演基礎,對豫劇學習望而生畏。
今后,學校將進一步引進專業專職教師,不斷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排練指導水平,提高師生演出水平,提供更多的展示平臺,將豫劇與語文、歷史、音樂、美術、體育等學科有機融合,調動師生學習豫劇的積極性,滿足師生發展的需要。
(責編 馬孟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