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銳
現存的預付費及其衍生應用體系在實際運用中尚存在較為嚴重的資金安全、合同偏離執行等問題,特別是在小型企業、個體商戶所推出的預付費系統中缺乏可實際操作的資金保護手段。傳統方式中消費端僅能通過判斷商家口碑、信譽等無強制約束力的因素來享受預付費體系的便捷,而缺乏有效手段保護合同執行。本文通過研究數字人民幣設計特征從而提出一種交易方式構想:通過“智能合約”的技術手段管控資金用途以及保障服務合同的執行,“子母錢包”機制保護雙方資金安全,實現預付費體系的革新,并在此基礎上將該方式推廣至更廣泛應用中。
一、數字人民幣概述及設計特征
(一)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背景
隨著網絡技術以及數字經濟規模的迅速發展,目前市場上出現了種類繁多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實體現金的使用率不斷下降,社會公眾對具有便捷性、安全性的網絡支付手段的需求也越來越高。近十年來,區塊鏈技術以及數字貨幣加密技術不斷進步以及實際運用,使得不少實力較強國家的央行數字貨幣設計工作也逐步提上日程,從理論到實踐,探索適合自身的發展之路。
我國高度重視央行數字貨幣(DCEP)的研發,2014年,由中國人民銀行牽頭成立了法定數字貨幣研究小組。通過多年的理論探究、框架構建、技術研發完成了我國第一代的法定數字貨幣原型系統的搭建,并于2017年通過批準在部分代表性地區逐步通過商業銀行渠道開始數字人民幣(e-CNY)的研發試驗。
(二)數字人民幣的設計特征
數字人民幣(e-CNY)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與實體現金人民幣完全等價的法定貨幣,具有價值特征及同等的法償性。數字人民幣主要定位于現金類支付憑證(M0),定位為零售型的央行數字貨幣,主要滿足國內的一般零售需求,致力于推動國內支付體系的革新現代化,提高零售支付系統的運轉能力,降低實體貨幣的發行成本。
數字人民幣本質上與實體人民幣相同,在實現形式及應用方式上兼顧了實體貨幣的優點又有其獨特的優勢。相較于實體貨幣,數字人民幣既具有匿名性、支付及結算等相同點,又具有如下幾個較為突出的特性:
第一,可控匿名性。遵循“小額匿名,大額依法可溯”,在小額支付上保持了與實體貨幣一致的匿名性;在防范電信詐騙、防逃稅漏稅等需要清晰貨幣流動過程、個人信息的領域則可以依法查詢相關信息。
第二,可變面額設計。采用可變面額設計,以數據加密串的形式實現貨幣價值轉移,在實際運用中可實現相似于銀行轉賬功能。
第三,安全性。數字人民幣在使用過程中將綜合使用數字簽名等技術,保障交易安全,實現交易不可篡改、不可復制等特性,通過多層次的保障措施保護數字人民幣的使用安全,進而間接提高我國的金融安全性。
第四,可編程性。即數字人民幣可在合規合法并且不影響正常人民幣貨幣職能的情況下搭載智能合約,從而達到條件支付等功能,實現交易雙方的業務模式創新。
本文擬以實際生活中較為常見的預付費體系為案例場景,剖析現有模式下存在的問題,并基于數字人民幣所擁有的特點,使用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等功能提出一種適用于預付費體系的新型交易方式。助力經營者應用數字人民幣預付費體系創新商業模式,使數字人民幣體系發揮其普惠金融創新力量。
二、現有預付費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預付費模式概述
本文所提及的預付費模式是指商家經營者為增強客戶粘性等目的所構建的營銷購付模式。即消費者為取得商家服務以及特定優惠預先向經營者支付一定額度的服務費用,并由經營者向消費者出具相應預收款項憑證,消費者可憑借該憑證在一定次數內或者預付費額度內享受經營者所提供的服務。
預付費模式本質上是商家的一種營銷模式, 這種消費方式一定程度上為商家和消費者都帶來一定的好處。對于商家來說, 通過這種營銷模式可以確立穩定的客戶關系, 培養客戶的忠誠度,也可以商業經營積累流動資金, 解決資金周轉困難;對于消費者而言可以簡化付費過程能夠獲得一定優惠,合理利用預付費模式將產生交易雙贏的情況(黃萍,2008)。目前,通過預付費模式達成銷售合同的方式在電信運營商、教培行業、健身美容行業等眾多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
(二)當前預付費模式存在的問題
1.資金安全缺乏監督及保障。以教培行業為典型,因業務模式的制約,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難以做到一次服務一次付費,因此在雙方需要締結長期的服務合同之時更傾向于使用預付費模式進行交易。選擇預付費模式后,消費者對預付資金實際上完全失去監督控制能力,預付資金的管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經營者。在缺乏外界制度約束且企業對風險預測不足時,教培企業盲目擴大經營規模,突遇困難被迫倒閉的企業不在少數。此時,教培企業若未根據行業規定或企業內部制度預留客戶預付資金,消費者既無法得到應有的服務又很可能因經營者資金短缺無法將自身的預付資金贖回,對消費者的預付資金產生較大的風險,也就是預付費模式的交易風險的單方面性(胡家強等,2015)。
2.交易目的缺乏有效約束手段。目前,在互聯網上點對點的交易行為缺乏有效手段來保障出售方在收到消費者付款后及時交付約定的產品服務,即缺乏有效手段保障交易目的的安全性。在網絡環境下發生的交易,交易雙方不存在線下的交集,對追回消費者損失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姚前,2018)。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了各式各樣的電信詐騙犯罪活動,對人民的財產安全造成了巨大危險。
3.交易合同存在偏離執行的問題。目前,基于預付費模式的交易合同絕大部分都是由經營者單方面提供的,消費者缺乏對經營者合同的制約手段,因此可能存在經營者篡改合約,以有利自身的方式執行合約,缺乏監督和保障。現消費者面對經營者偏離執行合同的行為只能依靠政府部門的介入或以法院起訴的方式維護自身權利,現存的預付費模式下服務消費絕大多數金額較小,消費者維權所花費的時間成本與精力成本往往與所得到的賠償不成正比,所以消費者很大程度上只能自認倒霉,缺乏約束合同偏離執行情況的手段。
針對目前預付費模式所存在的問題,市場亟須一種可以同時保護交易雙方資金安全,且對雙方目的、行為有強制約束力且方便的新型預付費交易模式。
三、基于智能合約的預付費交易方式構想
面對預付費模式所存在的問題,傳統方式主要著重于利用經營者自身信用來進行道德上的約束,是不存在強制約束力的。此外,在部分較多應用預付費模式進行經營交易的行業,市場監督部門將會針對其特點出臺相關的行業預付費管理規范,比如利用單獨的銀行存管賬戶來保證消費者的資金安全。但這既增加了經營成本同時又有一定的監管困難,若無可以在各行業統一應用的管理規則較難在各行各業順利的落實應用。
目前,數字人民幣的逐步推廣應用為解決預付費模式問題提供了解決思路:將傳統的交易合同編寫成智能合約并將其載入數字人民幣體系中,以此保障合同執行情況;使用子母錢包的方式進行資金的轉移,通過技術手段將雙方風險進行隔離,使用新興技術手段從根本上解決預付費模式問題。
(一)交易方式的整體構想
中國人民銀行數字人民幣研發工作組(2021)明確指出數字人民幣具有可編程性,可由交易雙方根據業務創新需要搭載不影響人民幣正常功能的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同時數字人民幣錢包可按照權限歸屬分為母錢包與子錢包,以此實現權限不同的限額支付等功能。
交易方式設想的實現過程:交易雙方通過業務需要磋商形成并制作合規的智能合約,通過數字人民幣官方平臺或相關衍生企業平臺掛載至數字人民幣系統中。數字人民幣系統為智能合約的執行提供可靠保障,并根據智能合約所約定金額在消費者的數字人民幣母錢包下開設該筆交易專屬的子錢包,該子錢包內資金僅可用于支付智能合約中所規定的收款方的產品服務費用,無法擅自將資金移出子錢包。在經營者提供服務或產品后,由智能合約按照約定自動完成后續資金的轉移;若在交易過程中觸發相應智能合約條款,則可按約定解除合約釋放子錢包資金。
圖? ?基于數字人民幣體系的預付費模式構想
(二)利用數字人民幣特性與子母錢包機制保障資金安全性
數字人民幣在設計過程中參考運用了區塊鏈技術的特性,使得數字人民幣每一次交易且每一單位都是獨特唯一的,并綜合運用了數字簽名、安全加密儲存等安全技術,使用數字加密串的形式進行錢包內價值的轉移,保障了數字人民幣體系下的資金安全(鄒傳偉,2019)。所謂子母錢包機制就是以數字人民幣主錢包作為母錢包,根據智能合約開設具有限額支付、條件支付等功能的子錢包。待完成雙方約定的交易并確認無誤之后,預付費資金由消費者子錢包轉移至經營者主錢包中,完成整個交易流程。
通過子母錢包機制可避免使用傳統的存管賬戶,在客觀上減輕了政府監督部門的工作難度。使用子錢包將預付資金與交易雙方主體風險相隔離,經營者在面臨極端風險時也無法波及預付資金。并將預付資金的所屬權與實際控制權固定在消費者一方,防止經營者將其挪用他處,從根本上保證了消費者預付資金的安全性。
(三)利用智能合約保障合同執行性
狹義的智能合約是涉及相關商業邏輯和算法的程序代碼,把人、法律協議和網絡之間的復雜關系進行程序化處理。此處所提及的智能合約是根據數字人民幣體系所提供的軟件開發工具包(SDK)、應用程序接口(API)等功能編寫的計算機協議,對交易雙方都有強制約束力。交易雙方按照智能合約的約定完成服務后,智能合約自動發起支付交易完成資金轉移。若發生違約情況則依智能合約所約定條款解除合約,釋放子錢包內的預付資金。
國家信用為數字人民幣體系提供交易雙方可供信任的交易環境。作為國家推行的數字人民幣體系屬于交易的中間方,對交易雙方而言處于中立地位,所以利用該體系進行智能合約的簽訂與執行將使得消費者與經營者均處于公平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保證合同信息的一致性。使用智能合約的形式記載交易合同保障交易內容與過程,對交易的任何一方都具有相同的約束力,將其掛載至數字人民幣體系后任何一方都無法擅自修改合約內容,技術基礎保證了交易合同的執行性。
四、實現路徑及其實際應用中的負面效應
(一)交易方式的實現路徑
傳統的預付費交易模式僅需要消費者與經營者雙方的參與,在交易過程中雙方僅需要完成服務的選定,預付費資金的繳納以及服務合同的簽訂即可,其交易過程較為簡便。智能合約作為新興事物,有它的專業性、復雜性,因此消費者與經營者雙方可能無法憑借自身能力將服務合約編寫為可載入數字人民幣系統的智能合約。在實際應用本文所設想的交易方式時,將在交易雙方之間增添第三方,第三方為智能合約的提供者,為客戶定制智能合約載入系統。
不同經營者所提供的服務產品都可能有所不同,將會對可基于服務產品內容而更改的創新型智能合約產生大量需求,從而催生第三方機構。因為傳統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本質上帶有一定的中介性質,面臨一定的信用風險,所以傳統的預付費交易中為避免增加成本而不會選擇第三方機構的加入。在應用本文設想的交易模式過程中交易雙方需要在中間數字人民幣錢包中完成,而第三方錢包應用是基于數字人民幣體系的業務API接口所搭建的,本質上同樣具有國家信用以及從區塊鏈技術所帶來的信用安全,所以在使用此類創新型合約時不會產生信用成本。
通過數字人民幣錢包以及個性化智能合約的應用,商家經營者可以此構建消費者可信賴的品牌預付費系統,甚至可通過數字人民幣的分布式賬單技術與多品牌聯合構建,形成消費閉環,促進消費者消費。現有互聯網企業可憑借技術優勢,為企業開發個性化智能合約并從中以定制費用、交易手續費等方式收取費用,形成新的盈利點。此外,也可將以智能合約、子母錢包為核心交易方式應用到借貸、擔保等眾多領域之中。基于數字人民幣的技術特征,也可大大降低監管機構對此類賬戶的監管難度,在交易過程中也同樣起到監督作用。
(二)實際應用中的負面效應
該交易模式設想是以數字人民幣的智能合約及子母錢包為核心框架而構成的,通過子母錢包的方式將消費者的預付資金固定在消費者的子錢包內,經營者無法收到預付資金也無法使用該部分資金。因此將會降低經營者的資金流動性,對小型個體商戶和處于快速擴張階段企業產生資金壓力,導致該模式在實際應用中也將產生一定負面效益。
五、結語
在數字經濟與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日常生活中各行各業擁抱數字化世界的趨勢不可阻擋,使用數字化技術改進傳統方法模式的缺陷弱點同樣是未來的發展道路之一。數字人民幣體系的誕生將支撐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提升普惠金融發展水平,提高貨幣及支付體系運行效率,而將其拓展應用于更廣泛行業也是其設計目標之一。
本文以數字人民幣的可編程性、安全性、可拆分性、公平性等設計特性為基礎,應用智能合約、子母錢包等新型技術構建了一種數字人民幣預付費體系,力求為預付費體系的安全應用提供一種思路。數字人民幣卓越的設計特性也將支撐起其更廣泛的應用空間,開創更多的創新型商業應用模式。
參考文獻:
[1] 黃萍.預付費式服務消費中的法律問題[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08,(01):101-103.
[2] 胡家強,孫驥韜.完善我國預付費交易法律規制的思考[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3):95-101.
[3] 姚前.法定數字貨幣在互聯網投資借貸的應用研究[J].中國科學:信息科學,2018,48(09):1275-1282.
[4] 中國人民銀行數字人民幣研發工作組. 中國數字人民幣的研發進展白皮書[R].(2021-7).
[5] 鄒傳偉.對人民銀行數字貨幣/電子支付的初步分析[J].新金融,2019(12):10-16.
[6] 姚前.法定數字貨幣的經濟效應分析:理論與實證[J].國際金融研究,2019,(01):16-27.
[7] 保建云.主權數字貨幣、金融科技創新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兼論數字人民幣發行、流通及國際化[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0,(02):24-35.
基金項目:廣東金融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級項目“法定數字貨幣DCEP在互聯網行業的應用前景及問題探究”(202111540001)。
作者單位:廣東金融學院金融與投資學院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