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健
摘 要:南京白局作為南京地區最具地方特色的原生性曲種,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絢爛的一筆,被譽為南京民間文化百科全書和方言活化石。南京白局目前面臨的形勢越來越嚴峻,甚至有失傳的可能。本文將在分析南京白局的產生與興衰,研究現狀,探究南京白局的發展困境,從而研究如何可以更好的發展南京白局。
關鍵詞:南京白局;繼承;創新;方法探究
南京白局流布于江蘇省南京市區及其周邊的六合、江浦、江寧和皖東的來安、天長等地。它形成于清代中期,光緒年間已在南京及周邊地區廣泛流傳。當地的織錦工人與市民在勞作之余常相聚自娛,演唱明清俗曲和江南小調。每逢盂蘭會或婚嫁喜慶之事,市民常邀請工人中唱得較好的玩友擺局表演,演唱者“受請不受物”,白唱不賣錢,故稱“白局”,后來出現的收受酬勞的商業性演出則稱為“紅局”。
一、南京白局的歷史
1.發展初期
南京白局是以南京地方方言進行表演的說唱藝術,它被認為是南京地區唯一的地方性古老曲種。其流布范圍除南京市區外,尚在南京六合、江浦、江寧郊區及安徽來安、天長等地傳播。南京白局表演一般是一至二人,多則三至五人,以其四、五、六、七字的數板,五、七字的滾板及金舵、回龍、蓮花基調,奠定了曲種身首; 以其通俗流暢、生動形象并重的方言,構成曲種形貌; 操胡琴一把,檀板一副,成敲打碟箸,以其敲碟撞盅的碎點,穿插于唱腔板眼之中,相當活躍,其清脆悅耳的磁音,使人一聽,便知曲種姓氏了。南京白局簡便好學,說的是南京方言,唱的是明清俗曲,表現形式生動詼諧,表現內容通俗易懂,很受群眾歡迎。相傳,南京白局發軔于南京云錦作坊中的工人之中。當時,云錦工人運用明清俗曲曲調,講唱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及社會新聞。
2.鼎盛時期
越來越多織棉業的發展,南京白局也隨之飛速發展。明代南京的織錦機房中,總機房很高,因此織工也很高,起碼三米左右,頂上坐一個人,稱為“拽園藝工”.帶下方坐一個人,稱為“席機”,這是規定要求很高的經驗活,也是干活時單調枯燥,所以調劑這種單調的織錦搶斷總數,織錦房里的一線工人開始自樂,唱一些邊唱、方言調子,題材新穎多半輕松詼諧,偶兒也有時事小笑話,幾代織錦熟練工人傳承下來,就演變成后代乃至南京白局。明清兩代的發展漸漸時間的推移,隨著時間的流逝經濟的發展為一種南京特有的曲藝曲種。
清代康熙年間,八旗包衣曹氏家族盧見曾主管江寧絲綢織造,清宮沖天冠就是彩錦縫綴,其制作精良、復雜,有“寸錦寸金”之稱,此時的南京云錦業是又一個鼎盛時期,在很快南京白局也創作出更多的段子。
后來織錦勞動工人這種每唱兩次稱作“擺一局”的白局,因南京香味道特足,久后贏得了廣大市民的備受青睞,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度,有時候便登上尋常百姓,有的是傳入澡堂、理發、廚行、茶館各服務行業,分出不取勞務報酬、只享招待的“白局”,和收活動經費的職業班“紅局”,百曲因其諧音,而被南京白局所代替。
3.衰落時期
清亡后,封建皇族被推翻,民國時期中國連年由于戰亂,織錦業也在一片戰亂中可以迅速衰落,即使南京……是當時的莫斯科,不過當時的何應欽忙于戰火無暇應對,直到如今解放猥瑣發育,南京云錦業瀕臨消亡,南京南京方言也面臨失傳的局面。
民國13年(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國成立,蒙古獨立恢復了與中華民國的貿易現實關系,南京緞繡因而遠銷漠南蒙古,但當南京錦秀又好景不長興旺,南京白局也隨之短暫恢復元氣,如江寧白局藝人史永余專供來江陰參加白局班的學習和實踐,用白局形式演唱長篇《熊大木》,時間啊長達二十余天而不衰,即便后來,后來他演的長篇白局《劉駝子私訪》也深受聽眾歡迎。
不過北伐戰爭突然爆發后,南京云錦業重返遭受打擊手段,南京宣卷也即一蹶不振。
建國后,南京市之前成立過南京白局劇團,但逐漸就解散了。與蘇州評彈和錫劇不同的是,南京白局沒有《珍珠塔》這一類的大段唱段活頁紙,絕大部分是自嘲或幽默小品。這跟它的出身往來相關:評彈是閑人的藝術……,而白局則是歷史上織錦工人工作休息時間的自娛。
4.復興時期
1949年后,南京市人民政府曾加以改進搶救,并而且成立由白局老演員為骨干的專業劇團——南京白局劇團,文革段時間南京白局劇團可是承受致命打擊而忍痛解散。改革開放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到二十一世紀初,南京市委不過在努力拼搏搶救南京白局這一中國傳統戲曲,成立了南京白局藝術團。
2000年后,南京白局最古老的唱詞“常州調”的唱詞2016年1月被發現,研究專家端午節的食俗多輪研究和對比,盼星星盼月亮發聲明了關于南京白局的幾種錯誤印象,繼南京云錦成為世界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后,2007年被列為第一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列為,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二、南京白局發展困境分析
南京白局發展的困境主要在于
(1)從業人員很少,真正還在堅持演出的藝人真的是憑借著內心的熱愛在支撐著,但是不乏很多人學習了一段時間就主動退出,放棄。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如果不是真的熱愛,很難一直堅持。
(2)收入不可觀,這也是從業人員少的潛在因素,如果一個人學習白局,表演白局,堅持一段時間可能收入不高,并不能支撐自己的生活支出,難免會信念發生動搖,從而離開這個行業。
(3)白局的形式,難免和相聲,戲曲的困境有些相似,從而導致了白局缺乏創新,段子老套,對于觀眾的再吸引力不夠。
(4)現在的教育,從幼兒園乃至于小學,初中,高中都普及了普通話教育,這樣一來對于南京話這樣的方言是一種打擊,孩子們對于南京話逐漸變為能聽懂但是不會說,從而無法感受到南京方言的魅力,從而沒有把從事白局作為未來的一種職業規劃。同時,因為普通話的影響,即便會說南京話的孩子,對于南京話的某些發音開始有了變化,和我們常說的“老城南”的口音不太一樣也成為一種限制的原因。
(5)雖然南京白局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是政府對于白局的扶持力度還是偏小,支持力度小導致發展力度不大,后勁不強。
三、南京白局未來發展方向
隨著德云社的大火,讓大家知道了原來相聲還可以這么說。曾經的相聲藝術家,會一兩個段子就可以走遍天下都不怕了,隨著郭德綱的妙想天開,加強了相聲從業人員的創新能力,從而允許甚至于支持觀眾們拿出手機拍攝小視頻上傳到網絡上,從而引進了流量。南京白局也可以參考德云社的路線,首先進行一定的創新,讓觀眾聽到一些新的東西,激發好奇心。
現在的自媒體平臺越發的發達,如果可以利用好,也可以為南京白局帶來一波流量。例如現在大火的短視頻平臺:抖音,快手,火山等等。微博也是個很好的宣傳平臺。利用好可以為白局帶來流量。
加強和政府的合作,南京市非遺項目較多,市政府并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就要就從業人員主動靠近政府,想辦法得到一些項目支持,政策扶持,利于未來的發展。
在很久之前,有句話在各大小學盛行:計算機從娃娃抓起。就是這句話,讓我國的計算機行業大力發展,逐漸實現多個項目的彎道超車,白局可以學習計算機的普及方式,讓白局走進小學,初中,高中小學,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同時也是最好的老師。
四、結語
南京白局未來的發展不單單是某個人或者某個單獨團體的責任,而是所以喜歡白局的人一起的責任,它對于南京來說具有非凡的意義,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它是對于南京方言的生化,對于南京方言的普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南京白局需要更多的年輕人站出來,而不是靠著老一輩的苦苦支撐,美好生活都是奮斗出來的,所以讓我們以夢為馬,不負韶華,扛起繼承和發展的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