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慧茹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孕育了燦爛輝煌的文化,包含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優秀品質等。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引導學生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并促使其在學習、生活中踐行,真正讓傳統文化在潤物無聲中生根發芽。
優秀傳統文化在課堂中涵養
筆者根據學科教學特點,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涵養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了解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的內涵。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編寫優秀傳統文化教學案例并講授校內示范課,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例如,筆者緊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和諧”主題,通過解讀課文《桃花源記》,讓學生從陶淵明筆下的大同社會出發,進而理解今天社會主義社會所提出的“中國夢”“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等,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
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中厚植
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開展多項優秀傳統文化活動。學校是教書育人的主陣地,因此要深耕優秀傳統文化沃土,在校園中厚植優秀傳統文化。例如,我校開展“經典誦讀,童聲有韻”“說好普通話,不負語言之美”“抗疫中的傳統文化:智、仁、勇”“書寫經典,傳承文明”等多項活動,特別是在本學期開學初上好開學第一課,讓學生從抗擊疫情中了解祖國的偉大,感受抗疫精神中蘊含的偉大民族精神,感受優秀傳統文化“智、仁、勇”的精神力量。
優秀傳統文化在日常生活中開花
發揮家庭引導作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我們利用春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讓學生與家人一同參與貼對聯、包粽子等節日活動,感受優秀傳統文化之美;學生辦手抄報并講述自己了解到的“二十四節氣”相關知識,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精髓,讓優秀傳統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生根。
優秀傳統文化在社會實踐中結果
我們發揮社會平臺作用,開展“啄木鳥,找錯別字”、研學旅行等活動,讓優秀傳統文化在社會實踐中結出累累碩果。同時,我們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把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一起來,深入挖掘和利用傳統文化中的精髓,積極尋找優秀傳統文化與教學的結合點,賦予其新的時代氣息,使其成為新時期青少年思想道德規范的基礎,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德育為先一以貫之,立德樹人久久為功。教師要讓學生在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中健康成長,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善用各種資源,開展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激發學生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和興趣,增強文化自信,引導和幫助學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