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格蘭

桂林古村落文化是桂文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江頭古村以古建筑文化、愛蓮文化、民俗文化著稱,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在鄉村振興進程中,以制作版畫文創產品為突破點,保護和傳承桂林優秀傳統古村落文化。一是建立高校版畫工作室與桂林古村落文化的聯系;二是將桂林古村落文化資源與版畫文創形式進行多元融合;三是建立桂林古村落文化與版畫文創產品的合作推廣機制。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對優秀傳統古村落文化的挖掘、保護、開發和傳承不僅是當下學者的研究熱點,更是推進優秀傳統古村落建設的重要舉措。李艷瓊在《鄉村振興視角下桂林古村落的保護與開發——基于江頭村的考察分析》中針對桂林江頭古村落在保護與開發過程中面臨的多種困境,提出保留地域特色、完善基礎設施、多元共治發展等建設性的觀點,論述了傳統古村落發展進程中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內在聯系。呂華鮮的《桂林江頭村古村落旅游開發淺議》從古村旅游資源開發的角度,提出推行市場化運作、建立科學協調機制、建立保護服務機制的整體設想,并闡明了優秀傳統古村資源對古村振興的重要性,為江頭古村落文化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
優秀傳統古村落文化的內涵
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桂林古村落形成了獨特且寶貴的傳統古村落文化。作為桂文化體系的一部分,其涵蓋桂林自然風光、民間工藝、鄉土風情、道德禮教、建筑美學等諸多方面,具有種類豐富、區域面廣、底蘊深厚等特點,反映了桂林不同時期的文化發展,在歷史、文學、藝術等學科領域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挖掘和傳承優秀傳統古村落文化對推動古村落文化發展、煥發古村落文化活力、實現文化深層價值的轉化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并點明如何推動優秀傳統古村落文化成為“帶得走的文化”的研究路徑。
江頭古村落文化元素的挖掘
江頭村又稱為江頭洲村,其憑借依山傍水的地理優勢及深厚的愛蓮文化,成為桂林百來個傳統古村落中最具特色的古村之一。江頭村豐富的物質文化遺產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文學、歷史、藝術等學科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來源和現實依據,有利于挖掘更深的優秀傳統古村的文化內涵。
悠久的古民居建筑元素
江頭村建村千年,歷史悠久,人文獨特,古跡眾多。其古建筑特征表現為縱橫交錯的方位、奇妙的布局、青色的磚瓦、千姿百態的花鳥人物、工藝精湛的窗柩房宇以及栩栩如生的石雕木刻。建筑內部勾勒著精致的雕刻、彩繪、鏤花、門楣封匾等元素。愛蓮家祠、字廚塔、古橋、古井、巷道構成了古建筑的重要部分。
江頭村里每一種古建筑都有特別的含義。集博大精深的理學文化為一體的愛蓮家祠;強烈突出“科舉仕宦文化”的官宅建筑,如太史第,解元第;散發著濃厚“官家文化氣息”的進士街、舉人街、秀才街等縱橫交錯的街道建筑;還有以奇特著稱的“閨女樓”和“公子床”等。江頭古村房宇建筑的完整性,呈現出千年來江頭村的歷史變化,形成了江頭村最具特色的元素之一。
獨特的愛蓮文化元素
江頭村是我國北宋時期理學大家周敦頤的后裔之村,愛蓮文化是江頭村的重要標志之一。“愛蓮家祠”取名先祖周敦頤的《愛蓮說》,意在教育族人秉承和弘揚愛蓮文化。“賢”“慎言”“的秀”等文字是周氏族人專門篆刻在愛蓮家祠的窗柩上,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教育后人。愛蓮家祠簡練而博學的文字精髓,是江頭古村最具特色的愛蓮文化元素之一。另外,古民居建筑上200余片誥封的牌匾文字也是愛蓮文化深入周氏族人工作生活的文字佐證。這些文字遺存,一方面傳承著深厚的理學文化,另一方面作為江頭村歷史發展的“見證者”默默述說。也正因江頭村文化的特殊性,這里被作為黨的廉政教育基地,開展各類反腐倡廉教育活動,用于黨員學習先民尊師重教、執政為民、清白做人的高尚品質。
多彩的民俗文化元素
江頭古村在千年的歷史文化發展中,孕育出了自己獨特的民俗文化。江頭村民俗活動廣泛,以“姑娘節”為妙。傳說,江頭村有一個叫滿姑的姑娘,滿姑心靈手巧、美麗善良,她教會村民種植和紡織的知識,后來姑娘羽化成仙,后人稱她為“東山姑”。為了緬懷“東山姑”,每年的夏季村民都會包粽子、殺雞宰鴨來祭拜仙姑。村里會舉行花燈舞、蓮花舞、舞龍獅等豐富的民俗文化活動,吸引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同時,好善樂施、尊老愛幼的美德通過“姑娘節”得以傳承。“姑娘節”也在縣文化部門的指導下得到進一步的優化完善,豐富了文化內涵。特色的民俗活動增添了江頭古村落文化的豐富性及多樣性,構成了江頭古村最具特色的元素之一。
鄉村振興進程中桂林古村落文化文創的現狀和創新傳承路徑
桂林古村落文化文創的現狀
現如今,我國旅游業發展日漸迅速,桂林的旅游特色產品行業也發展起來。然而,能夠代表我市古村落特色文化的藝術文創品卻相對匱乏。由于缺乏合適的引導和合理的開發,目前市面上的文創產品良莠混雜,缺乏文化層次和文化特色,且表現形式單一、包裝過于陳舊,不符合消費者需求,難以吸引消費者目光。隨著游客年齡、知識結構的變化,創作、生產具有一定藝術價值的、能夠表現我市古村落歷史文化的藝術文創品迫在眉睫。通過分析來我市旅游的游客可知,大多數人對桂林山水和風土鄉情等優美的自然風光更感興趣,而對我市古村落歷史文化了解甚少。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號召,越來越多的中國特色文化符號被挖掘和發現,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容逐漸豐富,吸引更多的國人去了解古村落傳統優秀文化的深遠意義。
桂林古村落文化文創的創新傳承路徑
在實現鄉村振興的進程中,保護和傳承傳統古村落文化不僅是重燃傳統古村生機、煥發傳統古村活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實現振興鄉村的必由之路。文化創新是復蘇傳統古村落文化的必然途徑,因此需要建立高校版畫工作室與桂林古村落文化的紐帶聯系,促進桂林古村落文化資源與版畫文創形式的多元融合,帶動桂林古村與版畫文創產品的合作推廣機制。
1.建立高校版畫工作室與桂林古村落文化的紐帶聯系
隨著鄉村振興進程的推進,優秀傳統古村受到廣泛的關注和重視,各個不同屬性的社會組織承擔起保護和傳承傳統古村落文化的使命。建立高校版畫工作室與桂林古村落文化的紐帶聯系,需要當地政府和高校搭建溝通古村落文化的橋梁。桂林不僅是國際聞名的旅游勝地,更是高校云集的山水城市。前者為古村落文化的傳播提供了強大的市場需求,后者為古村落文化的創新提供了眾多的人才智力支撐,為古村落文化的輸出提供了兩大必要條件。通過對靈川縣江頭村古村落文化的調查、分析、整合可知,江頭古村具有三大類特色元素,分別是種類多樣的古建筑元素、底蘊深厚的愛蓮文化元素及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元素。多元化的元素種類,為實現古村落文化和版畫文創產品的應用,以及激發傳統村落的內部文化生產力奠定了文創基礎。并且,在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下,依托于桂林高校版畫工作室,積極參與桂林古村落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體現了地方高校為地方服務的意識和能力,也有助于提高高校學生對地方古村落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意識,從而主動參與到對地方古村落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研究中。
2.建立桂林古村落文化資源與版畫文創形式的多元融合
隨著出版行業的發展,版畫文創也越來越趨于平民化、個性化。版畫是木刻的一部分,經過歷史的沉淀和時代的發展,版畫凸顯出其獨特的價值。桂林古村落文化資源通過版畫藝術的形式呈現,能夠更好地實現文化價值轉化及傳播。版畫版種眾多,在不同材料和不同媒介的作用下,可以產生多種多樣的效果,并具有一版多用、復制性強的特點。版畫文創產品作為古村旅游文創紀念品,多運用于生活用品、空間裝飾以及藝術收藏等方面,可以成為桂文化的“新名片”,有利于讓更多的人了解古村落文化的傳統魅力。因此,刻鑿、印刷古村旅游文創產品是傳播、發揚優秀古村落文化,實現古村落文化資源與版畫文創形式多元融合的重要途徑及手段。
3.建立桂林古村落文化與版畫文創產品合作推廣機制
為響應國家對“鄉村振興”的號召,越來越多的中國特色文化符號被挖掘和發現,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容。但人們對傳統古村落文化仍缺乏一定的認知,因此讓更多的國人了解優秀傳統古村落文化意義深遠。究其本源,人們了解得匱乏是由于缺少一定合理及有效的推廣機制。因此需要在縣文化局或文化產業部門的指導下,建立一個從資源到創新實踐、從創新實踐到產品成型、從產品成型到運營推廣的整體機制,形成一套適合古村旅游文創產品的開發模式。通過分析來江頭村旅游的游客可知,悠久的古建筑群及濃厚的愛蓮文化、民俗文化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江頭古村作為國務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暨桂林市思政教育陣地,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以制作版畫文創產品作為桂文化的“新名片”,不僅具有推廣和宣傳優秀傳統古村落文化的作用,還具有教化作用。此外,在傳統古村中開設文化體驗館及展覽館,不僅可以讓游客深入了解江頭古村的歷史文化,體驗版畫的特殊魅力,還能提高游客對版畫文創產品的熱情,增加游客對傳統古村的印象和喜愛程度(如圖)。
版畫文創產品作為古村落文創產品的意義
在如今互聯網、電商尤為強勢的時代,大工廠生產的物品質量參差不齊,而珍貴的手工藝品在做工、質量、質感等方面更加講究傳統工藝的韻味。版畫文創產品可以分為以下三類:一是基本的藏書票和小型版畫,江頭村的古民居、愛蓮家祠、古井、古橋、巷道等古建筑以及優美的自然風光可以制作成為小型版畫和藏書票;二是版畫文創產品,江頭村一些極具特色的民居形狀和風景形狀等可以制作成為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例如筆架山、古井可以制作成為筆架、筆筒等學習用品,而愛蓮元素可以通過絲網印刷制作成文化衫等生活用品;三是農特產品、工藝品的美化加工,江頭村的農特產品有江頭粽、江頭圓子、周氏豆腐等,經過版畫藝術的美化包裝,使旅游紀念品不再是單一的紀念品,而是包含了美觀、文化韻味、實用價值等多種屬性的融合產品。版畫類文創產品是傳統木刻工藝與傳統古村落文化的“強強”結合,不僅傳承了千年的傳統手藝,更凝結了千年的文化底蘊,實現了古法傳承與文化創新的完美契合,體現了版畫文創產品的時代意義。版畫文創產品作為古村落旅游文創產品,一是有利于堅定文化自信,以多元創新的形式激發中華優秀傳統古村的文化活力,有效保護、重視傳承,讓優秀傳統古村落文化煥然一新;二是有利于進行對傳統古村落文化由點到面多維度的價值開發,是實現創新型鄉村、開放型鄉村、文化型鄉村等多融合鄉村模式的動力來源;三是有利于實現優秀傳統古村落文化傳承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轉化,對提高村民生活收入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桂林傳統古村落文化資源種類豐富,是“桂文化”的重要內容。挖掘傳統古村落文化底蘊,是對“桂文化”內容的補充和提煉,多樣化的傳統古村資源為文創產品的研發賦予了創作來源、文化來源。針對桂林傳統古村落文化進行版畫文創產品的開發探析能夠深入地挖掘傳統古村落文化底蘊,豐富我市傳統古村落旅游的文化內涵,宣傳我市古村落文化遺產,傳承優秀古村落文化,提高我市的知名度,從而促進更多的游客群體了解我市傳統古村歷史文化。
參考文獻
[1]李允經.中國現代版畫史[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17.
[2]李艷瓊.鄉村振興視角下桂林古村落的保護與開發——基于江頭村的考察分析[J].中共桂林市委黨校學報,2020,20(02):32-35.
[3]呂華鮮.桂林江頭村古村落旅游開發淺析[J].商場現代化,2007(27):199-200.
[4]吳忠軍,周密.“愛蓮(廉)”文化資源旅游價值轉換研究[J].中共桂林市委黨校學報,2009(02):14-17.
[5]趙吉成,陳葉活.廣西故事版畫文創產品的創作與傳播[J].包裝世界,2018(0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