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
振興鄉村教育,應根據鄉村的特點,構建不同于城市的靈活、小規模的鄉村教育。
鄉村學校是村莊的靈魂,鄉村的精神寄托在鄉村學校,鄉村文化的傳承也依靠鄉村學校。鄉村教育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由之路,鄉村教育不振興,就難以實現鄉村整體的振興,難以從根本上提高脫貧人群的內生動力和發展能力。
目前鄉村教育的確存在很多問題,已經成為制約鄉村振興的重要因素,筆者認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鄉村學校的定位不清。在城鄉一體化的過程中,鄉村學校的資源配置應該說處于劣勢。鄉村教育處在應試水平低下和素質教育缺乏的雙重矛盾中。教育質量不高,導致生源不斷流失,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定位不準。我們往往習慣于用城市學校的標準去衡量評價鄉村教育,鄉村教育的目標是為了逃離鄉村,缺乏對鄉村教育的本質研究和準確定位,曲解了城鄉教育一體化的實質。
第二,鄉村教育難以留住人。鄉村教育發展的核心在于留住人,一方面要留住學生,一方面要留住老師,但是現在大量的學生隨著家庭的遷移流向市、鎮,鄉村教師留守問題也依然嚴峻。
第三,技能人才的培養和鄉村的發展需要不匹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大批懂農業、愛農民、愛農村的專業人才。而目前在唯學歷、唯文憑、不重技能的大環境下,沒有人愿意學農。去年我曾經去云南的一所農校調研,農林類相關專業,即使聯辦??埔矡o人問津。我們的職業學校辦大專也沒人報考,所以不得不合并。當地一萬多名勞動力中只有0.06個技術人員,涉農人才嚴重缺乏。
所以我以為,振興鄉村教育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根據鄉村的特點,構建不同于城市的靈活、小規模的鄉村教育。鄉村教育不應該照搬城市教育,應該有自身的獨特內涵、價值、文化性格和表現形式。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應該研究鄉村教育的特點,準確地定位鄉村教育的發展方向,明確鄉村教育的培養目標,在制度、人才和財政上給予優先、合理的安排和配置。
第二,鄉村學校也要努力構建自己的田園課程,培養熟悉鄉村、熱愛鄉村,未來能夠建設鄉村的學生。如浙江省縉云縣的章村小學開展的“芳華課程”,組織教師和學生走進村莊,采訪80多歲的老人,讓他們講述自己的故事,引導村民尊老、敬老,形成愛老、助老的社會氛圍,就是實實在在的振興鄉村教育的舉措。
第三,要切實為鄉村教育提供保障,在留住人上面下功夫。在留住學生方面,要辦好一批優質的基礎教育的鄉村學校,依托鄉土文化、社會和自然筑起溫馨的校園,形成本土特色的校園文化,吸引兒童回鄉就學。在綜合改革中向鄉村學校傾斜。在留住教師方面,大幅度提高鄉村教師崗位的薪資水平和社會保障條件,有計劃地培養培訓一批本土教師,強化教師的地位認同、文化認同和身份認同,為鄉村教師開辟多元發展的空間。
陶行知先生曾說,我們必須有一個“農民甘苦化的心”才配為農民服務,才配擔負改造鄉村生活的新使命。今天我們要繼續弘揚陶行知先生的精神,培養扎根鄉村的好教師。事實也證明,只要我們用心去做,是完全可能做到的。
第四,大力發展涉農中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是離鄉村和農民最近的,我們通過短期培訓大批涉農人才,用最可行的教育供給,發展好中等職業教育中的涉農專業,發揮中等職業教育的涉農培訓,培養大批用得上、留得住的鄉村實用人才,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都具有可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