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網課一代”大學生畢業了,他們適應環境的變化,交出了令自己滿意的大學答卷。
又是一年畢業季。今年,首批“00后”大學生畢業,即將踏上人生的新征程。近日,多所高校舉辦了畢業典禮,不少“名場面”沖上熱搜。畢業生跟校長比(握)心(手),拉著校長花式擺pose、與校長花式合影,校長站3個小時與畢業生合影……大家在調侃“00后”參加畢業典禮“有點‘費校長”的同時,也感慨這一屆的畫風,果然不一樣。
今年畢業的大學生,被稱為“網課一代”與“抗疫一代”。與“00后”這一“年齡身份”相比,可能“網課一代”與“抗疫一代”的稱呼更能體現出他們與以往各屆大學畢業生的不同。對于本科畢業生,四年本科學習生活,有兩年半受到疫情影響,而對于三年制高職高專畢業生來說,影響就更大了。但這批學生在畢業典禮上的樂觀、自信表現,表明他們應對挑戰,適應環境的變化,交出了令自己滿意的大學答卷。
相信很多“00后”大學生,根本沒想到自己的大學課程,很多是在網上完成的;也沒想到,校園會實行封閉管理,進行線下聚會、討論都變得有些“奢侈”,自己的學習生活空間,主要就是網絡、宿舍。但是,這也給了大學生“別樣”的教育,并促進高校轉變育人方式。
就網課學習來說,一直以來,有人認為在線教育會替代線下教育,可從具體實踐看,教師上好網課并不容易,相比線下課,網課的個性化、交互性弱,而且,有的教學活動,如體育、動手實驗等是很難通過網課完成的。而網課對學習者的要求也更高,需要學習者有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能力。就此而言,那些通過網課學習獲得優異學業成績的同學,并非如一些網友調侃的接受的是“函授”教育,而是培養了更強的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能力。“網課一代”可以說是更自主的一代。
包括他們的求職,也多是通過在線進行,這也是和以往大學畢業生不一樣的求職體驗。不能到用人單位進行實地考察,就通過查詢網絡資料、詢問學長學姐等對用人單位進行“背調”,同時,提升通過網絡展示自己的能力,把握“云面試”的機會。不少高校也借此由黨委書記、校長進直播間推介畢業生“直播帶人”。
“抗疫一代”也是深刻體驗社會發展不確定性的一代,應對不確定性的挑戰,就需要增強自信,以從容的態度應對不確定性。可以說,疫情打亂了很多同學的學習規劃,如進行游學、海外交換,但是,這也是對學生的一種考驗。如何做好疫情下的大學學業發展規劃,是對大學生的一堂生涯規劃教育課,這堂課會培養學生適應環境、認識自我、確定目標、完成計劃的能力。這些能力對大學生走向職場,獲得職業與事業發展至關重要。
回到畢業典禮上。畢業典禮也被稱為大學畢業生離開校園、走向社會的“最后一課”。大約20多年前,我國高校對畢業典禮這“最后一課”并不太重視,基本都是派畢業生代表到主席臺領校長頒發的畢業證。過去10多年來,尤其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重視畢業典禮,不少校長在畢業典禮上為每位畢業生一一授予學位。如,武昌理工學院2022屆畢業生畢業典禮上,校長趙作斌教授站立6個多小時親手為全校所有本科畢業生一一頒發學位證書并合影留念,這已是該校連續10余年由校長為學校全體畢業生頒發證書。這顯然不是“費校長”,而是校長利用這一機會,給學生留下難忘的人生記憶。以往,高校還會邀請家長參加畢業典禮,見證畢業生畢業這一重要時刻。
“網課一代”“抗疫一代”的大學學習經歷與畢業典禮都“與眾不同”,期待他們得到的特別鍛煉,能促進他們的職業與事業發展。而對于他們畢業后的職業和事業發展,高校也應該有更多“有心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