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娟

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辦學70年來,已經累計為社會培養輸送了10萬余名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管理骨干和專業人才,被譽為“江蘇商界的黃埔軍校”。
關鍵詞 職業教育 產教融合 校企合作 現代服務業
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創建于1952年,迄今已走過70年,是江蘇省第一所專門培養商業流通管理干部和業務骨干的學校。“學校的創辦和發展與江蘇的商貿流通相伴相生,”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校長薛茂云向本刊介紹,“在70年的辦學過程中,我們緊緊依靠行業,有效地服務行業,培養的人才廣受社會好評,贏得了‘江蘇商界的黃埔軍校的美譽。”
按照“立足商貿、面向現代服務業、順應數字經濟發展”的辦學定位,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聚焦立德樹人,著重打造了“三高一標”全國現代服務業產教融合試驗區,創新制訂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標準,將產業鏈、創新鏈與教育鏈、人才鏈有機銜接,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助推企業走向產業高端,為全國其他同類職業院校開展產教深度融合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深化產教融合 拓寬技能人才發展空間
“高就業率與高質量就業是不同的概念,就業率只能反映就業的崗位需求與人才供給之間的比例,而不能反映就業崗位的薪酬待遇、工作性質、工作環境等因素。”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校長薛茂云表示,當前職校生的就業情況是:就業率高,好找工作,但普遍來說就業質量、薪酬待遇并不高,社會認可度也有待提升。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的新目標,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及新職業教育法也提出要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從而提高職校生的就業質量、拓寬技能人才的發展空間。
他認為,行業和產業是相伴相生的,所以職業教育必須考慮到行業尤其是企業的需求,“職業教育本身的屬性決定了我們要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道路。”隨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出現,傳統的產業面臨數字化轉型升級,需要一大批能夠支持企業未來發展的技術型人才,所以從企業的角度來講,迫切需要“靠前滲透”,企業介入到職業教育之中,讓學生能更多地了解企業的實際情況。
從國家宏觀戰略層面來講,黨的十九大報告也指出,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解決好的重要問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受到全社會的密切關注,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他說道。
此次教育部面向社會公開征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薛茂云認為很有必要:一是有利于高職院校規范化地總結凝練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的經驗和成效;二是有利于類似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項目的有效借鑒;三是有利于助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的高質量發展;四是有利于擴大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項目的合作途徑,探索產教融合的合作模式。“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他認為,通過典型案例的收集,能夠更好地為我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理論和實踐上的指引。
新職業教育法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規定企業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辦學主體地位,明確了產教深度融合的路徑舉措,制定支持多元協同辦好職業教育的鼓勵條款,針對以往產教關系存在的滯后性、松散性、淺層性和被動性,給出了具有針對性、操作性、系統性的解決方案。“實現了人才供給從滯后走向同步,合作關系從松散走向緊密,合作形式從淺層走向深度,合作主體從被動走向主動。”他總結道。
在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的做法很有特色。第一,創新了“一體兩翼”合作辦學、協同育人體制機制。“一體”指的是合作辦學聯盟,“兩翼”指的是職業教育集團和職業教育聯盟,通過科技園、產教園、創業園“三園協同、跨界聯動”,匯聚政行校企研多方優勢資源,全面提高了校企合作活力和創新能力,提升了現代服務業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第二,實現了“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教學課題與生產課題、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四個“零距離”,形成了全國現代服務業產教融合新樣板。
立足特色 培養德技并修新人才
為適應現代服務業對接科技發展趨勢,依托全國現代服務業職業教育集團,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打造了“三高一標”現代服務業產教融合試驗區,全面服務現代服務業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形成了全國現代服務業產教融合新樣板。
“現代服務業已經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成為推動國家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的重要力量。”薛茂云分析,隨著行業現實需求的變化,傳統的服務業不斷地向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滲透,從而帶動了對具備具體綜合能力的現代服務業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與此同時,現代服務業人才培養的標準也在不斷改變。
關于學校人才培養的定位,他表示要培養德技并修的人才,并從以下兩個方面做了詳細闡述:
第一, 專業上,立足商貿,面向現代服務業,順應數字經濟發展。人才培養首先要面向行業和社會、企業的需求,進行專業上的定位,在教學當中遵循一定的專業標準。
在立足商貿方面,針對現代商貿流通行業,“我們設置了線上線下、境內境外、商流物流相統一的電子商務專業群”。專業有電子商務、跨境電商、市場營銷、連鎖經營與管理,以及現代物流管理和國際經濟與貿易等。針對金融科技服務業,設置了現代商務服務專業群,有會計、金融、審計和稅務等專業。在面向現代服務業方面,學校設置有康養特色的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群,以及針對文化旅游服務業,重點發展的文化旅游專業群。在順應數字經濟發展方面,設置了智能工程技術專業群,有應用電子技術、物聯網、車聯網及智能家居等專業。
以電子商務為例,他解釋,制訂有國家職業教育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標準,依據專業教學標準設置課程,比如電子商務導論等,這些課程均制訂了相應的課程標準,同時還制訂了實訓教學條件標準和職教教師職業標準等。
第二, 教育方針上,要實施“五育并舉”。在薛茂云看來,每一所職業學校都有其獨特的發展歷史和長期形成的校園文化、辦學特色,如何通過專業教學潛移默化地將文化特色和價值觀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并沒有固定的標準。
他將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在人才素質方面的培養總結為:講誠信、善溝通、懂經營、會創業。另外一些二級學院,比如老年產業學院,提出的人才標準是“愛心、公益、專業”。在立德樹人方面要有標準,貫徹黨和政府的教育方針,堅持“五育并舉”,但“在這之下各個學校可以各具特色、各展風采”。
以試驗區帶動現代服務業健康發展
薛茂云介紹,現代服務業產教融合試驗區建設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建設發展階段。在該階段,學校主動與南京市秦淮區、江寧區政府聯系溝通,開展政校合作創新,共建區內管委會或專班,瞄準電子商務、物聯網、數字經濟等高端產業,制訂專項扶持政策,保障服務人才培養和服務企業可持續發展。學校對接試驗區產業需求,進行專業群重組再造,校企共建多個產業學院和實踐教學基地,實現實踐教學生產化、教學環境工廠化、教學內容項目化、教學評價社會化。
第二個階段:科技賦能階段。在該階段,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創新搭建“科技+服務融合”平臺,疊加線上、線下服務效能,精準對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現數字技術賦能服務一體化,有效改善了人才培養與營商環境,實現了試驗區定位與產業鏈、專業群的發展同步,人才培養更具多樣化。積極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促進產教融合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個階段:提質增效階段。在該階段,圍繞企業科技創新,學校與中科院等研究機構深入合作,構建現代服務業研究院和成果轉化中心,校企共建多個名企工作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教師工作站。通過科研成果反哺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教師教學科研實力、服務經濟社會能力。
經過近幾年的建設,“三高一標”現代服務業產教融合試驗區在運行管理機制、科技資源共享、社會服務績效、產業技術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果和成效,極大地促進了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為職教集團建設和現代服務業人才培養提供了寶貴經驗。“試驗區建設不僅擴大了學校的影響,而且增強了學校的服務能力,取得了扎扎實實的成效。”他說道。
責任編輯:夏英? 郵箱:chinadisedu@zxxx.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