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夢茹
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能力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所在。英語課堂是高中生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主戰場。在高中英語課堂中,大部分教學實踐活動都與閱讀能力的提升息息相關。然而,在以往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與閱讀相關的教學設計往往以高考閱讀理解題型解析為立足點。這種題目導向性教學實踐,只重視閱讀習題相關的信息點,忽視了文章本身。
因此,閱讀教學應摒棄以往常用的閱讀題目導向式設計,向結構性篇章閱讀活動設計轉變,引導學生注重閱讀文本的題材和體裁,做好文本結構分析,從整體上把握文本的行文思路。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注重題材和體裁對文本結構分析的指導作用
閱讀文本的題材和體裁,對學生理解文本的深層含義和情感表達具有重要指導作用。在日常教學實踐中,常見的文本題材主要是貼合高中生生活、學習狀態和心理健康的相關話題,易于學生理解,對學生的身體、心理健康有積極的影響。科研成果類話題,能夠給學生開啟了解當今科研前沿的窗口,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科普教育類話題,讓學生既有語言的輸入,又能學到新的知識。環境保護類話題,讓學生在數據和真實事件中更加清晰地了解如今全球面臨的環境問題,引導學生形成環保意識。
閱讀文本的體裁主要有說明文、記敘文和新聞報道類文章。說明文的主旨常見于文本的首段、尾段,記敘文常采用時間順序,新聞報道類文章的首段一般是主旨段落,語言簡明,易于理解。
注重文本結構對文本理解的指導作用
不同的閱讀文本有不同的結構,有些文本適合建立結構框架,有些文本則適合梳理時間線索或感情變化線索。建立文本的結構框架可以讓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行文方式和情感變化,從整體上理解文章的內容,進而提取關鍵詞,直擊文章主旨。
抓取關鍵詞,建立文本的思維導圖和結構框架,剔除不重要的細節信息,學生通過這種閱讀方式的鍛煉,可以逐步掌握解構長篇閱讀文本的能力,既能抓住核心信息,又能把握文本結構,對文本的主旨也了然于心。
注重閱讀教學中核心素養的體現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是高中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目前的英語教學更加注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達,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中國在當今科研領域有了長足進步,教師可讓學生通過閱讀了解最新科研成果,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
在閱讀實踐中,教師要增強教學的實用性,引導學生重視文本的整體性、結構性,提升閱讀能力,培養實踐能力,讓閱讀教學“活”起來。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高中生英語閱讀教學實用策略的探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CJYC210515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