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愛勤
作為小學教育的必修課程之一,音樂教育在啟迪心智、塑造人格、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由于受傳統思想觀念和設備條件等方面的影響,農村小學音樂教育還處于發展的瓶頸期。為改變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我們一直在反思、實踐。為此,我們對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進行了深入調研。
一、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
(一)對開足開齊開好課程認識不深
新課程改革以來,學校教育一直處于改革的風口浪尖。面對現狀,農村學校如何適應改革潮流,克服困難開足開齊開好課程,突出特色,成了學校發展的關鍵點。一些學校對音樂教育認識不深,重視不夠,忽視了音樂教育對促進德育和智育發展的重要性。這些學校單純把提高教學成績作為學校的生命線,加上師資不足,音樂課時常被“打入冷宮”,課程表中的音樂課常常是掩人耳目,或索性被語文、數學等學科搶了“陣地”。音樂課有時真成了擺設,除了歌詠比賽期間,校園里幾乎聽不到歌聲。
(二)音樂教師素質偏低,師資力量薄弱
如今,農村教育的面貌盡管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在特色課程開展方面仍是困難重重。好的音樂教師很少被分到條件較差的農村,加上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缺編現象普遍存在。為了保證統考科目的正常進行,音樂課一般都是由其他學科教師兼顧。這些教師很少受過正規的音樂教育,音樂美感教育、樂理知識和歌唱技巧等方面的訓練成了他們的短板。為了揚長避短,多數音樂教師索性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在網絡上搜幾首歌曲讓學生自我陶醉,美其名曰“音樂欣賞課”。稍有責任心的教師就“淘”點流行樂,先把歌詞抄在黑板上,五線譜和音符等樂理知識直接跳過,憑感覺教學生學唱。專業音樂教師少、音樂課被擠占,是導致農村小學音樂教育質量低的重要原因。
(三)音樂設備陳舊,相關設施缺乏
在農村學校,教師面對的多是留守兒童,大量生源外流,缺少優秀榜樣的引領。學生學習興趣的喪失呈蔓延趨勢,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不少學校只重視考試科目的分數,片面追求升學率,不重視音樂教育,電子琴等音樂器材成了學校的“精品樂器”而被束之高閣,只是必要時應付一下上級檢查。還有一些學校缺少獨立的音樂教室,音樂設備單一,葫蘆絲、笛子等吹奏樂器,琵琶、古箏等彈撥樂器,大小鼓、手鼓等打擊樂器幾乎沒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音樂設備的嚴重匱乏阻礙了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健康發展。
(四)音樂教材偏離教學實際
有些現行音樂教材過于陳舊,學校實施的音樂教育與生活脫節。積極向上又貼近學生生活的優秀音樂作品如鳳毛麟角,教師教起來吃力,學生學起來無趣。音樂課僅僅是教室里的唱歌和舞臺上的演奏,很少有節奏之美、和聲之美、旋律之美來激發精神共鳴,使人感到調和統一。為改變現狀,稍有先進理念的學校開始了內發性的變革,嘗試由學校自主選定教材或改編校本教材,但最終因各種原因無法按教材的要求施教,以至于不得不拋開教材,只簡單選一些學生愛聽的流行歌曲,或干脆把音樂課上成語文課或數學課。不得不說,這是教材的問題導致的現象。
二、改變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的對策
(一)更新觀念,樹立素質教育理念
農村學校不重視音樂、體育、美術課程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對新的教育理念認識不深。因此,當地教育部門應加大素質教育的宣傳力度,改變唯分數、唯升學來評價學校的觀念。學校要學習并執行新的《音樂課程標準》,剔除“主科”與“副科”的意識,真正把農村音樂教育工作扎實、有序地開展起來,把陶冶情操的樂感世界還給孩子們,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到音樂帶來的快樂,培養德才兼備的新一代。學校還要充分利用課程資源,選擇契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內容,同時加強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來開展音樂教育。如針對語文學科,我們可以選取教材中的經典詩歌,配以樂曲進行拓展學習;學到地理學科中有關區域地理的知識,我們可以選擇當地的民歌讓學生學唱。
(二)一專多能,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音樂課流于形式或成為課程表中的“作秀”課,其根本原因是考試評價制度使學校對音樂課不夠重視,加上農村音樂教師短缺,不得不讓其他學科教師兼職上音樂課。為此,教育部門應高度重視,更新觀念,擴大選拔范圍,每年可從音樂學院選拔一些專業音樂教師充實農村教師隊伍。針對農村音樂教師專業素質低下的情況,學校一是要通過多種形式加強對在職音樂教師的培訓,提升他們的綜合音樂素質;二是要發展有音樂愛好的教師,鼓勵他們加入音樂教師隊伍;三是要對儲備音樂教師進行專業培訓,提高其素質,促進音樂教師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三)加大對農村音樂教育的投入力度
對于目前農村學校音樂設備陳舊、相關設施缺乏的問題,政府要統籌規劃,把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發展學校特色教育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深入學校進行調研,摸清音樂課開展中的實際困難,羅列所缺設備清單,加大資金投入和扶持力度。學校應有計劃、多渠道籌措音樂教學設備專用資金,根據學校實際添置必備的音樂教輔資料和教學用具,設置專門的音樂教室,為音樂課的正常開展提供必要的場地,分批增添吹奏、彈撥、打擊樂器,引進人才,帶動學校音樂教育快速發展。
(四)發揮農村社團學校的引領作用
隨著國家對農村教育的重視,大部分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有了很大改觀,部分學校成為社團基地和教學實踐基地。當地教育部門可發揮社團學校的引領作用,利用社團的音樂資源,適時開展各種形式的音樂活動,如節日會演、歌詠比賽、藝術節等,逐漸由示范學校到一般學校鋪開,形成“雁群效應”。
雖然農村學校音樂教育還存在不少問題,但隨著新的音樂課程標準的實施,農村音樂教育發展有了方向和動力,勢必會柳暗花明。
(本欄責編 馬孟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