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紹玲
隨著國家經濟結構和產業轉型調整不斷加快,當前企業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對人才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職業教育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校企融合,構建協同育人新機制。本文主要從現代學徒制下河南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展開討論,旨在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促進企業和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
一、河南現代學徒制的基本內涵
隨著國家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眾多國家示范性職業院校、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省內“雙高工程”建設單位等的建成和參與,為河南區域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河南以省內職業院校與企業合作為根本,立足于本省區域經濟發展現狀,對旨在培養適應河南省經濟產業轉型發展升級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模式進行探索。
目前,河南省構建了“123456”河南現代特色學徒制的基本內涵:“1”指實現一個愿景,即校企合作共同完成育人使命;“2”指實行校企雙主體二元育人機制;“3”指形成了政府、職業院校及企業三方聯動的辦學模式;“4”指“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思路;“5”指課程共建、師資共享、教材共編、基地共享、成本共擔的“五共”策略;“6”指共同招生招工、共同培育人才、共建師資隊伍、共定培養方案、共同承擔責任風險、共享成果的“六共”人才培養內容。
二、河南現代學徒制的實施路徑
作為人力資源大省,河南省政府對實施現代學徒制高度重視。2015年11月,根據《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河南在全省啟動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明確將現代學徒制作為職業技能培訓的重要方針,注重實踐,動員校企雙方簽署人才培養合作協議,強化職責分工,加快有關制度建設。
(一)加強統籌管理,發揮引領作用
近年來,河南依據本省教育實情,將開展現代學徒制的校企雙方教育資源進行深度整合,不斷創新機制,努力推進具有河南特色的產學研人才培養一體化進程。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河南將“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暢通學徒制高層次專業人才的引進通道,幫助學校和企業解決高層次人才不足的問題;大力扶持教育部公布的河南現代學徒制試點院校和企業,使其在全省范圍內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二)搭建學徒制育人平臺,深化校企融合
河南依托省內有一定規模和影響的企業,在校企雙主體育人模式下,促進學歷教育和職業技能同步發展,校企雙方共同搭建共享共育的現代特色學徒制育人平臺。同時,學校和企業根據所需整合雙方有效資源,共同制定合作協議章程和育人管理辦法,并在學校和企業內外建設生產性實訓實踐基地,形成了資源共享、人才共育合作模式。在開展合作前,學校根據企業崗位的要求,在招生方案、課程設計、學生管理及就業等方面與企業明確各自的職責和義務,制定現代學徒制管理的各項制度,確保各個育人環節順利落實。
(三)建立專業化的教學標準和認證體系
現代學徒制的實施旨在為社會培養所需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因此在實施過程中要緊跟時代步伐,建立動態調整機制,確保課程資源與時俱進,及時將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所需的技術轉化為工作標準。同時,為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學校要及時更新課程資源,有效促進學生專業能力的提升。
三、河南現代學徒制的經驗啟示
(一)政府主管部門高度重視,措施推進有力
河南作為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省份,為確保學徒制試點工作全面有序開展,以河南省教育廳為牽頭單位,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等部門多次開展專題會議進行安排部署。除了教育部公布的試點職業院校,河南在充分調研和推薦的基礎上確定了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瑞創通用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等5家試點企業,并在全省范圍內遴選職業教育和行業技術專家,成立河南省現代學徒制工作專家指導委員會,制訂完善工作方案,強化職責分工,明確工作步驟和相關制度,為順利有序開展試點和全面推進新型學徒制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2017年12月,河南省出臺《河南省職業培訓條例》,明確規定了政府及相關部門在職業培訓中應承擔的職責,為全省開展現代學徒制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校企合作高度融合,培養模式不斷創新
目前,在河南省現代學徒制工作專家指導委員會統一指導帶領下,河南有近20家院校和企業建立了定期會晤機制,及時就雙主體共同育人過程中如何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確保產教融合、權責明晰、運行規范進行討論交流。在培養模式上,我們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依據企業所需,及時更新和調整培養課程體系。例如,河南農業職業學院針對食品加工技術試點專業與合作企業成立藍塔烘焙學院,構建了“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四位一體三段制人才培養新模式。
(三)多元發展,促進產教融合與時俱進
經過近幾年各地市職業院校和企業的共同努力,河南人才培養質量明顯提升。校企合作的不斷深入離不開校企雙方時刻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多元發展原則。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需求,學校將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與實踐實訓互通互融,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的職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二是動態發展原則。河南在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初期就已籌劃構建以企業為本的動態調整的模塊化課程體系,確保課程資源實時更新,同時將行業轉型升級所需的技術轉化為培養標準,納入專業教學標準體系。三是實踐性原則。校企合作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使學生在做中學,讓學生得到更多實踐鍛煉機會,獲取更多的實踐經驗。
(四)建立激勵機制,調動校企參與積極性
2019年3月,河南省出臺《河南省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實施辦法(試行)》,明確規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對開展學徒培訓的企業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補貼資金從就業補助資金列支。補貼標準按照中級工每人每年5000元,高級工每人每年6000元執行”。校企雙方通過多種形式不斷加大經費投入。例如,鶴壁天海集團與鶴壁技師學院聯合組建3000多平方米的實訓場地,購置價值近1000萬元的儀器設備,供學生學習實踐。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重點項目“河南職業教育特色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豫教〔2021〕57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