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樂堂
2022年1月,高職發展智庫公布2021年全國高職院校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和“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三大國賽上的成績單,在參賽學校和人數越來越多的激烈競爭形勢下,河南職業技術學院在“三大國賽”中共獲獎13項,加權得分為26分,位居全國第七、河南第一。
自2008年以來,河南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獎數量一直名列全省前茅、全國前14強。尤其近幾年,學校不僅在“三大國賽”的賽道上提速競跑,而且在其他各類省級和國家級職業教育賽道上也表現出越來越強勁的加速勢頭。沒有偶然的成功,一塊塊金色獎牌折射出學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實力和水平。
近年,學校抓住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大好機遇,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為社會輸送大批高水平、高素質、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助推人才強省戰略。
專業建設突出一個“緊”字
緊跟步伐。要想辦好職業教育,學校的專業設置必須緊跟科技變革和產業發展的步伐,精準對接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對接河南省萬億級支柱產業集群、千億級新興產業集群和百億級行業領軍企業。近年,河南職業技術學院以“高端‘職才”作為人才培養目標,把服務高質量發展作為高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主攻方向,不斷提升人才鏈與創新鏈、產業鏈的匹配度、融合度。這也是提升高職教育辦學水平的必然路徑。
緊緊圍繞。專業設置只有緊緊對接產業需求,高職院校才能更好服務于產業發展。河南職業技術學院緊緊圍繞省委“十大戰略”之首的“創新驅動、科技興省、人才強省”戰略,圍繞河南省的產業布局,進行專業重構和調整,使河南職業技術學院的專業設置更好地與河南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為此,學校重點建設10個專業群,每個專業群設置3—5個行業企業急需的專業。
緊抓特色。學校按照“全國先進、省內一流、行業樣板、河職特色”的標準,做大做強數控技術、現代信息技術、電子與物聯網技術專業群,建成中國特色高水平專業群,并以這三個專業群為支撐,形成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的專業集群。各專業群與河南省產業升級和經濟社會發展高度契合,有長期競爭優勢,有較強的服務河南省產業發展的適應能力。
教學方法突出一個“新”字
教材新。學校按照“校—院—企”聯合建設模式進行教材建設,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材中,開發活頁式教材、工作手冊式教材、視聽教材、實物教材、場景教材等。為順應“互聯網+”的發展形勢,學校還開發了系列云教材和慕課,生動的場景教學、有趣的交互游戲、跨時空的離線功能實現了職教課堂革命。
教法新。教學過程和生產過程對接,學生的作業像作品,把作品變產品、把產品變商品。廣泛采用任務式、單元式、項目式、情境式教學,運用“講—演—練—評”教學法,把教學任務分解為一個個單元或項目,學生以作品的形式完成教學單元。比如,音樂學院的學生,參加省教育廳演出和“三下鄉”活動,豐富了大眾的文化生活;智慧健康學院面點專業學生的作品,引得廣大師生爭相購買品嘗。
平臺新。平臺如展臺。近年,河南職業技術學院實施“教育數字化”工程,建設100多個虛擬仿真平臺,極大提高實訓教學效果。2021年,學校獲批國家級職業教育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在虛擬仿真實訓室,在一排排屏幕前,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加工產品”。學校還建設了“在校學生精準學習導航平臺”“易智教云課堂”“學情分析系統”等一批智慧教學平臺,打造了學校的“互聯網+教育”大平臺。2021年學校被省教育廳認定為智慧校園試點。
實踐教學突出一個“強”字
技能強。學校主動對接省“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把“學精湛技術、拿資格證書、擇理想職業”作為教學理念,依托校內外近千個實習實訓基地,強化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實訓教學學時比例達到總教學學時的60%以上。為了使學生能學到企業最新技術技能,河南職業技術學院的智能焊接專業與鄭州智能焊接科技型企業——科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建立了智能制造學習工廠和焊接技術工匠工坊,校企合作育人收到了良好成效。
師資強。河南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經常到企業交流學習,學習企業先進技術。教師隊伍的素質提高了,教出來的學生才能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學校通過“教師進企業”的方式打造了一支高水平“雙師型”師資隊伍,并入選全國首批高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典型案例。除了“教師進企業”,還有“師傅上講臺”。結合專業教學,學校每年聘請企業師傅走進學校、走上講臺,將行業企業生產組織方式、工藝流程、關鍵技術直接傳授給學生。每年企業師傅到學校參與技術技能教學和指導300余人次。
專業強。2019年,河南職業技術學院憑借數控專業的雄厚基礎和強勁實力,入選國家第一輪“雙高計劃”建設專業。2020年,學校入選河南省“雙高工程”建設單位,旅游管理專業入選河南省“雙高工程”建設專業。國家級和省級“雙高”的入選,充分體現了學校在裝備制造業和旅游業的專業建設歷史傳統和連貫的傳承性,積淀了深厚專業實力和人才培養能力。河南職業技術學院目前有5個國家骨干專業,4個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重點專業,1個國家“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專業,1個全國職業院校示范專業點,2個中央財政支持項目專業,4個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29個教育部“1+X”證書制度試點專業,還建有一批省級特色專業和重點專業。
服務強。目前,學校所有專業已經實現企業服務全覆蓋,與262家知名企業形成校企合作關系,為宇通、富士康等企業開設訂單班300多個。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升級改造、技術服務和聯合技術攻關,全年實現為行業企業創造經濟效益5499萬元,社會培訓收入、橫向技術服務收入1368萬元。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學校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教育文化交流,在意大利佳爾都斯學院、華人餐飲協會、米蘭中國文化中心推出“豫廚工坊”特色品牌,對來自6個國家的留學生進行中國文化教育,推動河南技術、河南文化、河南理念走出國門。服務不充分發展地區。學校支援中西部地區17所職業院校,幫助西部地區3所院校順利升格高職院校。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銜接工程,成為“全國職業院校精準扶貧協作聯盟”常務理事單位,持續開展“三下鄉”“返家鄉”等活動,為當地帶去資金、項目、技術、文化等服務。
人才培養突出一個“準”字
人才供給準。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調整、開發課程、課程改革,確保人才培養的規模、質量和專業特色與崗位需求相匹配,實現人才培養供給側與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通過多年實踐,學校人才培養適應性得到極大提高,學校畢業生去向落實率和對母校滿意度連續多年均保持在98%以上,畢業生成為用人單位爭搶對象。
人才施教準。緊抓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重大機遇,不斷提升人才鏈與創新鏈、產業鏈、就業鏈的匹配度、融合度,助推人才強省戰略。為適應河南省先進制造業和未來產業體系建設,學校緊緊圍繞智能制造、智慧服務、電子信息三大領域,對接省萬億級支柱產業集群、千億級新興產業集群和百億級行業領軍企業,“以群建院”,專業重構,專業服務產業的能力大幅提升。開發“人職匹配數據平臺”和“精準學習導航平臺”,運用大數據技術,智能分析、綜合研判、分類培養、精準施教。緊盯國家教改重大項目,科學遴選、精心培育,國家級現代學徒制試點順利通過驗收,獲批職業教育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教材建設獎和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等國家級項目。大賽檢驗教育教學水平,2021年學校師生參加省級、國家級賽事60余項,學生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等賽項中獲得國家級一等獎5項;教師在2021年河南省教學能力比賽中獲得一等獎6個,3個團隊代表河南省參加全國決賽,獲二等獎2個、三等獎1個,是全省獲獎數量最多、規格最高的職業院校。
產教融合準。河南職業技術學院與海爾、西門子、富士康等多家世界和中國500強企業開展工學交替、訂單培養等項目,訂單培養比例占每屆畢業生的65%以上。學校以牽頭建設省級骨干職教集團為契機,充分挖掘校內外各類優質教學資源,校企合作、學崗對接、工學結合,打造一批產業學院、產業研究院、協同創新中心、企業工作室、工作坊等。2021年,河南職業技術學院數控技術專業群典型案例被教育部確定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高質量人才培養吸引了高質量生源,多年來,學校錄取計劃完成率為99%以上,二本上線率占統招生20%以上,單招免試錄取人數一直位居全省之首。2021年單招報名率達到500%,報考比例為全省最高。
未來,河南職業技術學院將按照河南省提出的“職業教育建高地”的要求,在完成“從示范到優質再到雙高”國家職業院校三次重大定位實現大滿貫的基礎上,培養更多更好的技術技能人才,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百強職業院校。
(作者系河南職業技術學院校長)
責編:向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