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繼續教育是我國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有效途徑,是構建學習型社會、提升國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保障繼續教育質量一直是管理部門關注的焦點。探討了繼續教育質量保障存在的某些不足,提出在“互聯網+”思維下,結合繼續教育的特點,構建高校繼續教育質量保障體系。
關鍵詞:繼續教育;質量保障;互聯網+
一、繼續教育
繼續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繼續教育對于學生的專業知識提升、自身技能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1]。
高等學校繼續教育是我國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之一,同時也是構建技能型社會、形成學習型社會的主要手段和方法。高校繼續教育不僅可以提升人民群眾的職業能力,更可以為專業知識素養的提升提供幫助。目前的高校繼續教育可以細分為:成人教育、開放教育、網絡教育、自學考試等多種形式'繼續教育具有其特殊性,所以目前很多高校的繼續教育主要以遠程授課的方式進行,主要基于網絡技術,利用互聯網等傳播媒介作為主要的教學模式,可以最大程度方便學生的學習與技能提升,充分利用學生的“碎片化”時間進行有效學習。
二、教育教學質量
教育質量是確保繼續教育良性向好發展的重要基礎,高校繼續教育體系龐大且復雜,而且存在的諸多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繼續教育的質量,進而影響繼續教育的發展。承擔繼續教育的高等院校要結合繼續教育的特點與規律,深入探究高校繼續教育實際情況,有效進行繼續教育的教育質量評價'通過評價結果,有效指導繼續教育的各個環節,同時,要確保繼續教育評價的客觀性、準確性,并消除隨意性。教育質量的保證離不開科學、合理、可行的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
三、互聯網+繼續教育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我國“要建成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隨著計算機硬件和互聯網絡計算方法的飛速發展,涌現出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這些新興技術正在不斷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近幾年來新冠病毒肆虐,給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同時也加快了對高校教學手段和方法的變革,尤其是繼續教育。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嚴格執行教學計劃,教育部鼓勵高校開展網絡遠程教育,保質保量完成教學任務。
“互聯網+繼續教育”已然成為主要的發展趨勢,在“互聯網+”背景下,進行遠程網絡教育、開放教育等新模式的探索,同時推動繼續教育“線上+線下”模式,將有助于加快建設面向每個人、適合每個人、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體系。深化“互聯網+繼續教育”的模式創新,推動實現共建、共享、共贏的中國終身教育服務新生態[5]。各個高校繼續教育要有效利用互聯網等新興技術,促進其與繼續教育的深度融合,從而辦好繼續教育,加快我國學習型社會的建設,大力提高國民素質,使我國的人力資本結構從數量紅利逐步向素質紅利轉變。
四、質量保障體系構建
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高校繼續教育仍處在較為薄弱的發展環節。在此背景下,開展高校繼續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研究和探索顯得尤為重要[6]。
(一)保障體系的內涵
繼續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從宏觀上可分為:內部保障體系和外部保障體系。其中外部保障體系主要是在繼續教育的管理過程、教育質量評估、資質鑒定、預測預警等方面提供保障,主要由教育主管部門、認證機構等提供相關保障措施。而內部保障體系主要由承擔繼續教育的高校負責,其中包括人才培養目標達成情況、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社會需求滿意程度等等'內部保障體系較為復雜,涉及培養目標、專業開設、教師隊伍等等,內部保障體系是繼續教育質量保障的核心和基礎。
1、外部保障體系與新技術融合。外部保障體系主要涉及的主體包括教育部、省級教育廳、行業企業以及社會組織等,良好的外部保障體系構建需要相關主體各司其職。其中相關教育主管部門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結合新興技術,充分融合互聯網思維,科學統籌高校繼續教育的宏觀管理工作。相關行業企業以及社會組織需要積極參與繼續教育的發展和建設,可以基于互聯網思維建立相關的信息平臺,通過與高校的合理對接助力繼續教育的發展,并且基于平臺建立協同育人模式,真正提高繼續教育的培養質量'
2、內部保障體系與新技術融合。繼續教育的內部質量保障涉及的主體主要包括高校、教師和學生。其中高校在整個內部質量保障體系中占據主導地位,高校需要結合繼續教育的規律和特點,建立分階段、分環節的高效、可行的質量保障體系[9]。
(二)基于互聯網思維的質量保障體系構建
根據髙校繼續教育的特點,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可從輸人質量、過程質量和輸出質量三個方面進行構建。其中輸人主要包括專業設置、招生計劃制定、招生錄取以及注冊;過程主要是指學生的整個培養過程,具體包括培養模式、教學方式、師資、考核方式等;輸出主要是指學生的畢業審核,具體包括實習、實訓、畢業設計、評估與反饋等。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
1、師資質量。繼續教育的師資質量是內部保障體系的重要基礎,要不斷提升教師的職業化、專業化水平。隨著新興技術的崛起,尤其是互聯網的蓬勃發展,使得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發生了根本性改變,需要教學內容的現代化。基于此,教師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教學越來越重要。應用“互聯網+”思維,逐步轉變傳統的“內容+教學”二元知識結構模式,將技術通過互聯網融人到培養模式中,構建“三元”知識結構,以適應未來人才培養的需求。通過互聯網構建多維立體模式提升師資隊伍質量,例如,通過網絡學習,不斷提升教師的技術技能;通過網絡進修,形成教師智慧共同體;通過在線開放課程,提髙課程設計能力;基于在線教學的視頻回放,髙效實現教學反思,反哺整個教學過程。
2、教育理念。科學合理的教育理念與定位是提升教育質量的關鍵,也是構建內部質量保障的核心和基礎。可通過互聯網等手段和方法,在髙校的相關門戶網站顯著描述辦學理念和定位,有助于考生了解。
3、基礎設施。髙校繼續教育的基礎設施以及條件是體現繼續教育質量評價的主要內容之一,髙校需要集成所有提供教學過程的基礎設施,包括硬件設施以及配套的軟件設計,通過互聯網思維構建統一的教學基礎設施管理平臺,對函授站、教學場所的設施進行統一管理和調度,提髙基礎設施的利用率,從而保障繼續教育質量的有效提升。
4、利用新興技術提髙教育教學質量。在“互聯網+”背景下,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有效提髙教育教學質量。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技術使教育數據的收集變得越來越方便,例如,基于在線教學平臺可以有效獲得學生學習參與情況、學生的個人偏好、教師與學生的活動情況、在線瀏覽視頻情況等數據。通過收集到的數據,運用數據挖掘等技術進行深人分析,能夠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育,并能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過數據分析,實時收集經驗數據,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同時基于大數據分析可對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有效預測,讓學生可以充分運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在實現學習多樣化的同時,有效提髙了教學質量。
5、考核評價方式。基于互聯網思維,構建合理的考核方式,弱化現有的考核評價模式,建立“過程性考核+考試”機制,形成立體考核模式,實現考核評價的客觀性、科學性和合理性。目前,髙校繼續教育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以“統一”的模式進行,如教材統一、作業統一、考核模式統一等等。這樣的考核方式存在著很大的弊端,不能夠全方位進行考核。所以,在互聯網思維下,考核需重點關注過程性考核,對于繼續教育的管理、學生的學習行為、教學評估等方面進行全方位考核。通過多維立體的考核模式可以使得考核更加精細,通過過程性數據支撐,考核結果更加科學合理。髙校繼續教育管理部門要建設強有力的數據收集和分析隊伍,通過信息化手段充分收集任課教師信息、學生基本信息、學生注冊信息、人學成績信息、師生選課信息、學生日常學習信息、綜合考試信息等。基于收集到的信息建立“點、線、面”三位一體的評價模式,其中“點”可以是課堂參與情況等,“線”可以是一次學習任務完成情況等,“面”可以是期末綜合考試成績等。
結語
我國繼續教育進人快速發展時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對于確保繼續教育的髙質量發展至關重要。所以,本文針對目前的髙校繼續教育狀況,在教育理念、教育形式等方面進行了客觀分析。隨著新興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思維對于髙校繼續教育的影響逐漸增加。所以,在“互聯網+”背景下,從多個角度對于互聯網相關技術的應用進行了合理闡述。最后,對髙校繼續教育合理構建質量保障體系提出了建議。
參考文獻:
[1]張衛平,周丹,薛瑞璇,等互聯網+教育”的遠程開放教育教學質量保障研究[J].云南開放大學學報,2016,18(01):1-4+10.
[2]陳勤舫.普通高校繼續教育新態勢與管理模式創新[J].成人教育,2020,40(09):83-86.
[3]田東代,馬德龍.成人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責任主體分析[J].職教論壇,2020,36(12):134-138.
[4]張秋鳳.框架與路徑:我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認證實施研究[J].成人教育,2020,40(02):1-5.
[5]趙桂霞.成人教育改革的質量保障措施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5(18):34-35.
[6]吳斌,高慶元,范太華.高等學歷繼續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研究[J].高等繼續教育學報,2017,30(02):8-13+18.
[7]李克紅.人工智能視閾下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成人教育,2020,40(03):11-18.
[8]惠鋼行.高職教學督導管理的創新研究[J].職業技術,2019,18(09):5-8.
[9]朱夢照,肖靈機,黎志華.教學督導與保障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探索[J].職教論壇,2018(11):45-50.
基金項目:2020年吉林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吉林省高校現代遠程繼續教育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研究”,項目編號:2020ZCT295。
作者簡介:馬東(1982-),男,吉林大安人,碩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成人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