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國有企業改革背景下的財務管理問題及優化展開研究,分析國有企業改革背景下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并以財務管理問題作為研究依據,提出優化措施,主要包括健全法人治理、提高企業管理會計水平、提高財務人員的配合度、合理挖掘融資渠道、加大內部控制力度、不斷提高資金管控能力,旨在解決和處理好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促進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穩步提升,從而滿足國企改革發展的內在需求。
關鍵詞: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問題;優化措施
隨著當今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要想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應注重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國有企業運營發展過程中,財務管理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和優勢。財務管理工作不僅會對企業經濟效益造成極大的影響,且在企業各個生產管理環節中也會得到充分體現。近年來,出于順應新時代經濟發展趨勢的角度,國有企業的改革力度明顯增加,對財務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但是,在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實施方面,依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這不利于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和經營發展能力的提升,所以應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優化措施,將財務管理力度落實到位,確保國有企業的健康與持續發展。
一、國有企業改革背景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經濟體制改革成為了當前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并進一步明確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此背景下,國有企業改革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強監管,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提出了具體要求。在此背景下,也對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創新、財務會計核算體系、會計標準化建設、財務文化建設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從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出發,分析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財務管理問題的優化措施。
二、國有企業改革背景下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1.財務管理在國有企業的核心導向作用顯著
財務管理貫穿于國有企業整個工作流程,并將企業各個部門聯系起來。從國有企業的發展需求出發,通過財務管理工作,實現國有企業各個部門的緊密融合,并合理指導各部門和崗位開展相關工作。同時,財務管理可以密切聯系項目規劃、產品開發、設備投入等環節,以此為企業實現流程化、統一化管理和決策提供財務支撐,防止國有企業各個運營環節出現脫節或分散化現象。借助財務管理工作,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核心導向作用,不斷提高國有企業運營與發展水平,實現降本增效、風險管控等一系列需求,確保其經濟效益的穩步提升。
2.財務管理有助于提升國有企業內部凝聚力
在部分國有企業中,各個部門之間的合作意識比較弱化,一定程度上很難促進國有企業內部凝聚力的提升,其工作效率可想而知。而借助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可以使各個部門的發展目標變得更加統一化,共同致力于各個部門之間合作水平的提升,也有助于各部門的相互協作與監督的實現,為國有企業的長遠發展建設保駕護航。
3.財務管理為國有企業經營效益的提升助益
在國有企業改革背景下,財務管理職能也不斷發生優化和改革,預算管理職能發揮作用愈加顯著,從預算制定、管理、執行及考核等各個環節,與企業經營績效緊密相關。充分發揮財務管理主觀能動性,切實優化和履行預算管理職能,不斷完善國有企業績效考核體系,為國有企業開展各項業務工作提供計劃、資金支持以及過程管控,發揮出對于國有企業經營效益提升的促進作用。
三、國有企業改革背景下的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1.公司治理結構不健全
隨著國有企業改革,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會的公司治理模式在現有國有企業中越來越常見,借助企業內部董事會、監事會的構建,對國有企業內部的相互制衡帶來一定的保證,從而預防因公司治理結構不健全對國有企業發展造成的影響。但是從當前情況來看,一些國有企業的治理結構的健全程度明顯不夠,在國有企業經營決策和實際管理中,企業決策者的控制權依然較強,董事會和監事會應有的作用尚未發揮出來,比如股權結構集中程度高、股東大會形式化嚴重以及缺少健全的信息揭露制度等,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效率的提升,對于企業長遠發展而言也是不利的。
2.管理會計水平較低
基于國有企業發展視角,管理會計扮演的角色尤為重要,然而在實際情況中,管理會計與國有企業發展的匹配度明顯不夠,國有企業管理會計水平與現代化企業發展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分析其原因,部分企業管理者及財務人員缺少對財務管理工作的正確認識度,對財務會計的思維還停留在傳統的會計核算職能,其在管理會計方面應用水平并不高,很難將管理會計在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中的作用發揮出來。此外,部分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方式及會計信息系統等也較為落后,沒有形成完善的管理會計體系,導致會計科目和基礎數據在規范性和完整性方面可能存在偏差,數據統計分析的準確性難以保證,從而可能影響企業的經營決策,無法與企業可持續發展需求相契合。
3.財務人員綜合素質不高
在財務管理過程中,財務人員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在國有企業改革大背景下,一些財務人員對于國企改革的接受度和適應性有所欠缺,其自身綜合素質難以滿足現代企業財務管理要求,一些財務人員雖然對于會計核算業務比較了解,但是由于財務管理經驗比較欠缺,管理能力較弱,難免會影響到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實施。此外,國有企業的經營決策權仍高度集中,大多數管理者對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從而對財務人員的培養、激勵等措施投入較少,使得財務人員專業技能水平及管理能力等提升緩慢,財務管理工作積極性也無法得到充分調動,從而無法將財務管理工作在服務國有企業發展中的優勢凸顯出來。
4.融資渠道較為單一
在國企改革不斷實施過程中,部分國有企業出于獲取資金的角度,對于金融機構舉債方式的傾向度較高。但是一些企業管理者的觀念更新度不夠,欠缺良好的融資觀念,對于融資途徑的了解也明顯不夠。且部分國有企業自身的執行力度并不高,很難承受高風險的融資方式,一旦間接融資在國企中占有較高的比例,不僅會加劇企業的負債問題,而且也不利于企業資本結構的優化,無法確保企業本身的資金與國企長期經營發展需要相符。
5.財務監督力度弱化
核算和監督是財務會計的兩大重要職能,但是在國有企業財務工作中,財務監督職能并未得到充分有效發揮,一些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監督力度明顯不足。一方面,國有企業在財務監督制度建設上不夠完善,缺乏行之有效的財務監督機制和手段,從而無法準確分析國有企業財務問題。另一方面,國有企業財務監督力量比較薄弱,一些企業中缺乏內部審計監督機構或人員,或者內審機構形同虛設或監督能力不足,導致無法及時發現和糾正財務偏差、防范財務風險等,也不利于企業財務管理效率的提升。
四、國有企業改革背景下的財務管理問題的優化措施
1.健全法人治理結構
在國有企業改革發展過程中,應對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予以清晰認知,一個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對企業財務管理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意義。一是構建更加合理和多元的股權結構,保證股權結構平衡發展,使國有企業內部權力得到制衡,促進決策的科學性與公正性。二是加強國有企業董事會制度和監事會制度建設,構建合理的董事會、監事會規模及人員組成,充分發揮出董事會和監事會作用,強化董事會對企業財務約束和控制,提高監事會對企業財務經濟行為監督管理的獨立性和專業性,從而促進企業財務管理規范和高效運行。
2.提高管理會計水平
為了將管理會計的應用水平提升上來,必須要確保管理會計發展與國有企業戰略發展目標保持高度的匹配度,對發展現實予以清晰認知,對市場發展規律予以高度明確,將經濟體制轉型為管理會計產生的作用進行挖掘,實現管理會計與國有企業發展的緊密融合。一是加強管理會計人才的引進與培養,提升國有企業管理會計隊伍水平,將管理會計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以此為企業管理決策提供財務保障。在對會計人員的引進過程中,不僅嚴格考察會計相關的理論知識,更需要注重員工的綜合能力,在進入崗位工作前,首先進行崗位內容以及崗位職責培訓,管理人員在這期間了解新員工對會計工作的把握能力并對培訓結果負責,在進入工作崗位之后,及時了解新員工能否掌握工作內容并觀察工作狀態,出現不能勝任的情況需要進行二次培訓或者調崗,保障會計工作的質量。在會計人員的自我提升方面,鼓勵員工考取相關證書并且給予獎勵,提供員工更多的學習交流渠道,促進會計人員的知識量豐富。二是從國有企業實際情況出發,加強管理會計制度和管理會計模型的構建,不斷規范管理工作流程,穩步推進管理會計各項工作,確保良好的落實效果。會計人員的工作制度管理首先從工作本身出發,設置完善的績效考核機制,客觀評價會計工作的完成質量,配合調整工資結構,讓員工在工作中更加注重自身的工作能力提升,在會計人員的晉升方面,完善晉升機制,將考核內容公示,不會出現因為個人學歷等客觀原因的不公平行為,促進國有企業的會計工作質量不斷提升。從會計人員的本身出發需要考慮會計人員對于工作的建議,針對合理建議進行討論并執行,加強與會計人員的日常溝通,了解工作狀態,穩定會計人員在國有企業的留存率。
3.提高財務人員素質
為了更好地順應國有企業改革趨勢,傳統財務管理模式明顯并不適用于現代企業管理,為了與時代發展趨勢保持高度的一致,應采取有效的實施策略,其中,應注重財務人員綜合素質的提升,并要與企業發展實際情況相結合,確保財務管理體系的構建與財務人員身心發展規律高度相符。一是要注重新鮮血液的吸納,將招聘門檻適度提升上來,確保新引入財務人員滿足企業財務管理需要,并借助薪酬制度、競聘上崗等人才管理制度的構建,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從而提高財務團隊整體素質。二是要注重教育培訓工作的開展,充分激發出財務人員的參與積極性,將其傳統財務思想觀念轉變過來,為不斷適應企業發展要求而努力提升自身專業技能水平。三是要加強完善的激勵和考核體系的構建,包括將財務人員工作能力、服務意識等內容納入其中,及時發現財務人員存在的問題并解決問題,同時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進一步推動財務人員綜合素質提升。四是開放投訴建議渠道,針對財務工作本身或者針對與財務人員的溝通中出現的不愉快以及交接不順利等問題,都可以進行投訴建議,管理人員通過后臺將針對財務部門的投訴建議進行收集并召集財務人員公開討論,將財務人員收到的投訴與績效掛鉤,對合理的建議進行改善,讓財務人員在工作中注重自身素質的提升。
4.合理挖掘融資渠道
國有企業為了不斷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必須要對企業融資渠道和融資管理予以高度重視,不斷完善資本市場,合理優化資本結構,確保財務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實,形成對于國企改革的有效促進。國有企業應注重融資渠道挖掘這一環節,注重融資方式的合理開發,加強證券市場融資方式的合理應用,提高資本運作效率。一些國企的資產負債率較高,要想獲取良性的發展,必須要對這一問題予以高度重視,構建合理的企業資本結構,比如增加權益資本,利用債券股票的轉化形式,實現銀行債權向國企股票的轉變。在國企改制不斷實施的影響下,國企大力踐行股份制改革,在改造過程中,側重點可以是非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密切融合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資產,使其成為協調統一的有機整體,為企業吸納充足的社會資本,從而合理拓展企業資本金渠道和來源,同時也可以使國企存量資產的盤活得到支持,確保資本良好的流動效果。融資渠道的選擇方面需要結合自身的發展方向,評估投資產業的經濟效益,對融資來源以及可靠性進行調查,保障融資投產后的順利進行。在選擇過程中,考察融資企業對項目的把握以及理解,同融資管理人員進行實地考察,共同促進融資的成功。
5.加大內部控制力度
國有企業改革背景下,相關部門對于強化監督的要求較為嚴格,為了有效預防國有資產流失現象的出現,必須要大力建設內控體系。一是加強內部審計機構的構建。內部審計機構在國有企業內部已經實現了常態化,但是在層級方面,這些內審機構大都附屬于企業的管理科室,其分管領導往往是企業的副職,一定程度上使其獨立性和公正性難以保證,對此應高度明確監督工作的重要作用,對獨立化的內審機構進行設置,直接聽從于董事會,并對監事會的業務指導予以高度接受,最大程度地防止其他部門和人員干預其中。二是注重審計內容和方法的改進。針對當前的審計工作,很難確保企業業務全面的覆蓋范圍,而且也不利于審計的監督作用的發揮。所以應對企業生產經營情況予以全面審計,其中,企業資產審計、重大投資項目審計等為重點。在審計工作中,應深入分析生產經營管理問題,對其責任進行準確劃分,將管理漏洞充分挖掘出來。三是加強內審人員專業素質建設,確保人才較高的勝任能力,并加強內部工作環境的積極建設,將培訓力度提升上來,以便于互相交流與學習。四是增加審計工作的頻次,例如由半年一次的審計工作調整為一個季度進行一次,當本月投資項目增加時月末進行審計,讓財務管理更加的嚴格,規范著國有企業的投資工作以及財務人員的申報審核相關工作,加深國有企業管理人員對資產的了解,規范資產流動方向。五是引進專業人才進行資產管理,評估投資項目的可行性以及帶來的經濟效益,確保投資的順利進行。
6.加強資金管控能力
思想觀念對于決策起到一定的決定性作用,故企業管理人員應實時化更新財務管理理念,對資金管理的意義和作用予以高度重視。國有企業管理者應加強投資風險的管理和控制,不斷提高閑置資金的利用效率,且注重企業自身資金風險防范能力的提升。同時也要認識到投資管理制度建設的重要作用,形成制度化管理方式,從而有效預防投資風險。基于國企中的閑置資金具有較強的流動性特點,財務人員應對風險評估方面的工作予以重點落實,確保保本理財計劃具有低風險、回流速度快的特點,以此來將國企閑置資金的作用充分彰顯出來,實現利息收益。但若是資金的流動性并不大,企業管理者和財務管理人員應注重投資渠道的可行性,將投資的有效性提升上來。在投資過程中,國有企業存在著對進行閑置資產管理的部門分配不明確的問題,在進行閑置資產評估審核方面負責人不明確,流程不夠嚴謹,出現問題的幾率較大,影響閑置資產的使用效率,為后續工作增加難度,企業管理人員或財務人員應不斷強化風險管理意識,最大程度地避免國企閑置資金出現浪費現象。完善資產管理體系,對國有企業所有資產進行盤點登記,掌握資產變現的資金流動,保障在需要調動資金時能夠及時開展工作,需要設置獨立的資產管理部門,引進專業人員進行管理,定期檢查資產流動方向,核實資產的有效性,提高國有企業對資金的管控能力,促進國有企業健康穩
定發展。
加強資金的管控不僅可以依靠國有企業內部管理人員,還應當在國有企業官網上進行資金流轉統計公示,尤其在生產建設的資金投入方面需要做到詳細統計,讓國有企業的資金流動在社會大眾以及相關部門的監督之下,讓國有企業的經營合規合法,相關部門針對國有企業的資金流轉方向進行把控監督,并帶領國有企業管理人員了解社會大發展方向,加強對資金流轉的把控能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國有企業要想獲得較高的市場競爭優勢與發展活力,加強財務管理建設是毋庸置疑的,由于當前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方面仍存在著較多的問題,所以企業管理者和財務人員應采取可行合理的優化措施,不斷改進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各種問題,進一步規范財務人員的工作行為,加強企業各個部門之間密切協作力量,不斷提高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水平,推動國有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唐琪.運用財務戰略思維提升醫院財務管理效力的可行性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21,31(12):295.
[2]王懷宇.海外項目PPP模式下財務管理的機遇與挑戰研究--以孟加拉國的PPP模式為例[J].中國經貿,2020(22):3.
[3]吳蓮蓮.數字化時代背景下關于財務管理工作數字化提升的需求分析——以衢州城投集團為例[J].商業2.0(經濟管理),2021(9):2.
[4]劉靜,劉舒萌.數字經濟背景下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的建設與改革——以四川大學為例[J].中國商論,2020(23):4.
[5]李曉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國有企業財務預算決算的管理與監督[J].市場周刊·理論版,2021(16):2.
[6]章映紅.地市供電局財務組織架構優化研究——以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YF供電局為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1,24(6):4.
[7]康韻莉.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轉型淺析[J].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20(11):114-115.
[8]劉勇強.基于OBE理念的“三三三制”財務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以河南工學院為例[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1(7):2.
[9]陳志飛.管理會計在軍工企業財務轉型中的應用——“業財融合”賦能財務管理體系調整改革案例與實踐[J].中國總會計師,2020(2):4.
[10]劉倩.新時期背景下完善國有類金融企業財務資金內控制度的策略[J].商情,2020,(022):11,19.
作者簡介:龍俊霖(1991- ),四川人,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會計師,從事財務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