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雪珂 張健健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家具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具的形式也在不斷變化。城市街道作為城市建設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城市街道和家具的融合構成了城市街道內涵的完整性。從人文關懷的角度探索城市街道家具對城市居民關系的影響,通過對影響現代城市居民關系因素的分析,探索城市街道家具對改善城市居民關系的積極作用,總結城市街道家具的設計原則。
關鍵詞:城市街道家具;城市居民關系;城市景觀
美國著名景觀設計師哈普林曾說:“一個都市對其都市景觀的重視與否,可從它所設置的街道桌椅的品質和數量上體現出來。”對城市街道家具的設計要從理解城市街道家具的概念開始,城市街道家具是城市公共空間中滿足城市居民各方面需求的公共家具,它服務于城市街道及城市居民。由城市街道家具組成的公共空間具有包容性、文化性、藝術性、實用性、安全性。
城市街道家具的設計所需要研究的元素比室內家具設計元素更多,如安全、地域文化、情感性、色彩、環保可持續、人體工程學等方面。特別是在城市街道美觀、和諧,及城市街道家具與城市居民使用中的實用性,互動性指人與城市街道家具的“交流”,比一般的室內家具需要考慮的設計因素更復雜。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對城市街道與城市家具的關系、城市街道家具與城市居民的關系、城市街道家具如何與城市居民“互動”,以及城市街道家具如何影響城市居民生活等方面深入研究、了解城市居民實際需要的城市街道家具。因此需要深入探索城市居民的心理需求、行為交互體驗模式等。
一、影響現代城市居民關系因素
社會互動主要是指社會中個人、群體、個人和群體之間相互交流、傳遞信息的社交活動。城市街道家具的設計應基于城市居民實際需求進行,為了了解城市居民需求,應從影響現代城市居民關系因素入手,筆者總結了影響城市居民關系的三大因素。
首先,隨著社會節奏加快,人們工作和家“兩點一線”的生活節奏使其很難抽出多余的時間結交社區的朋友。其次,互聯網的便捷使人們面對面的溝通減少,形成了“宅”的潮流風氣,很多人周末休息更愿意宅在家中網上沖浪,不愿出門到戶外活動,導致城市居民之間缺乏交流。結合現狀來看,在現代城市街道社區中,有些社區街道建設較早,沒有預留合理的公共空間,致使城市居民閉不出戶,居民之間交流互動受到局限。而社區街道中組織的互動交流活動較少也是居民之間互動不足的重要原因,這就導致居民游離于社區互動之外,人際關系不斷疏離。最后,由于住房模式和居住環境的不斷變化,社區人口流動大,外來租戶的不斷變動,造成了居民之間的信任度降低。
二、城市街道家具使用人群分析
城市居民之間良好的關系是促成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社會聯系對于人們分享感情、歸屬感和社會團結至關重要。社會關系較強的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明顯較高,因此在現代城市中,治理“城市病”,改善城市居民關系顯得尤其重要。改善城市街道環境,豐富城市街道生活內容、促進城市居民交流,增強居民城市意象的重要途徑。對于城市家具的設計,我們要對城市街道家具的使用人群進行分析。
(一)社區居民
城市社區居民是城市街道家具的主要使用人群,受生活節奏影響,現代城市人需要面對緊張繁忙的工作,和親人、朋友之間的交流和相處時間減少,城市公共空間是為城市居民提供集體活動、休閑娛樂、觀光交流的最佳場所。公共空間中對城市街道家具的設置使用可以改善社區居民之間的交流互動問題,他們可以在此休憩交談,增進彼此的理解,提升信任度。社區可以在此空間中舉辦各種活動,互相結交新的朋友,拓寬交流圈,加強社區鄰里之間的關系。具有科普意義的城市街道家具還可以起到教育的作用,傳達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增強人民的公共意識。尤其是伴隨著良好的城市綠地環境,讓人心態變得平和,從而實現更加融洽的相處。
(二)家庭親子
在家庭教育中,親子關系的良性發展對兒童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如今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從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抽身出來,注重親子之間的互動,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其中親子關系的組合一般是以父母與孩子為主。而以互動為核心的城市戶外公共空間是親子之間進行交流活動的不二選擇,維護好良好的親子關系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城市街道家具在公共空間中扮演著促進親子互動的要素,其中以兒童公園中的城市家具為例,應設計富有童趣色彩、造型,大小不同的城市家具,滿足大人和兒童共同互動的需求,加深親子之間的交流。現在有很多兒童公園設計的家具只供兒童使用,成人在空間中無法找到自己的位置,只是起到監護作用。這樣一來,極易引起監護人的分心,致使安全性大打折扣,這樣的空間就變成了單向娛樂場所。兒童空間中的城市家具應該是可以供大人和兒童同時使用的,大人教小孩怎么玩,大人和小孩一起玩,實現親子之間多方位的照顧、娛樂、教育、交流。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親子之間真正意義上的互動。
(三)外地游客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了滿足人們消費需求的方式之一,旅游市場逐漸壯大。游客從自己的城市到陌生城市旅游,人們的認知建立在對實體事物的認知與了解的基礎上,游客在城市旅游的過程中,對一座城市的情感建立基于城市的“溫度”“包容度”“新鮮度”,其中包含了城市街道家具賦予的包容感和歸屬感。公共空間中隨處可見的休息座椅,富有地域特色和趣味性的城市街道家具能加強游客對旅游城市的好感,優秀的城市街道家具是吸引游客對城市產生認知和了解的重要因素。例如,普通具有普遍實用性的路燈、座椅、噴泉、路滑等,通過藝術化的處理將它們的局部“獨特化”,因為獨特的物品總是比重復疊加的更讓人印象深刻。
三、城市街道家具設計原則
(一)藝術性與功能性統一原則
城市街道家具的形式感是城市居民在感知體驗中最先引發關注的。設計師在設計家具造型的時候應充分考慮居民使用目的,有機地結合地域文化的素材和元素符號,融合現代藝術形式,對城市街道家具進行創意設計和改造。以此創建出一套符合城市文化特色的城市街道家具設計體系,滿足其形式上接近城市居民的審美,又能讓外地游客通過城市街道家具感受到城市文化底蘊。如圖1中的街道公共座椅是以當地居民的生活文化為背景,使用瓷磚拼貼的技藝覆蓋由水泥堆砌起來的座椅,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空間,并達到有效傳播文化的目的。
如今,許多藝術對象是為裝飾目的生產或服務的,人們的行為需求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人們對城市街道家具的需求趨于多元化,設計師在滿足藝術造型現代化,符合人們審美的同時,應充分發揮城市家具功能多樣性,其中主要以導向、休息、安全為主,提高人文關懷,讓城市居民在使用時感受到城市街道家具帶來的“溫度”。
受城市共享經濟的影響,隨處可見移動共享充電寶,但是這些共享充電寶的設備往往放置在室內空間中,人們在戶外行走時很難借到移動電源。PENSA工作室的Street Charge太陽能手機充電站(如圖2)或許解決了這一個問題,它是一個太陽能路燈下的共享充電站設備,頂部的太陽能不僅可以為路燈提供電量,也能為城市中行走的路人提供充電服務,滿足城市居民的充電之需,強化了城市街道家具的功能屬性。
(二)“人-城市街道家具”互動原則
學者們認為社會互動是公共空間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楊·蓋爾在《Life Between Buildings》一書中,一方面探討了城市空間的組織與效率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探討了人們的持續存在與公共生活和社會生活水平之間的關系。城市公共空間中的社會互動視為一個重要特征,主要原因是社會互動與人們對社會環境的歸屬感之間的密切聯系。無論是在私密還是公共空間中,社會化進程是通過每個社區環境的用戶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以及與他人有效互動實現的。因此,城市公共空間作為改善個人交流和發展社會互動的平臺應從社交性的角度來考慮。
人們以各種不同方式參與互動,在公共場所的行為與同一空間內同時存在的其他人有關。通過日常活動把人聚集起來,對激情和活動的觀察是活動的動力。城市街道家具所形成的城市公共空間具有社交性,可以把人們相互看到、聽到和遇見的人聚集到一起,這是城市街道家具空間的最重要特征。人們可以在這里交流分享豐富的經驗,或者聳人聽聞的故事,這個空間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具有特殊質量且有力量的環境。城市街道的吸引力不僅取決于它周圍的建筑,或是組成外部空間環境的街道家具設施,也取決于城市居民的存在和在空間區域內發生的人類事件。
城市街道家具和特殊設施的利用包括城市空間中的社會文化事件導致行為模式的形成,以促進公民之間的社會互動。對于城市街道家具的互動性,要從城市居民的角度考慮,滿足城市居民的心理和生理的需求,總結出城市街道家具的設計原則,以便在實踐中更好地實施。首先,城市居民對街道生活的變化是充滿好奇心的,富有互動性的城市街道家具可以更好地引起居民之間的相互交流,居民可以以家庭為單位互動,也可以以社區為單位進行互動。好奇心激起陌生人之間的交談,可以增進鄰里之間的信任,改善街道社區居民的關系。城市街道家具重視交互體驗,也能增強人與人、人與城市街道家具,以及人與居住環境的交互體驗。
(三)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設計原則
城市街道家具設計作為家具設計的分支,也在豐富人們的社會活動。例如,在城市生活空間中,城市街道家具既是環境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從一定程度上呈現出該城市街道的文化底蘊。優秀的城市街道家具設計可以提升街道環境的美好品質,提升城市居民的認可度。在保持城市街道家具藝術性、文化性內涵,保證人與城市街道家具形成良好互動的同時,還應當注重城市街道家具材料的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性。基于對新型環保材料的開發和運用,在材料的選擇及設計的細節處理上都應該體現“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理念。讓城市街道家具在美觀實用的基礎上更加具有生態價值,讓城市居民在游憩的同時不忘愛護環境,在強調體驗的同時也注重綠色、生態。盡量尊重原材料的可循環利用,并將原材料本土化,建立綠色生態的消費觀,在提升家具地域文化底蘊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城市街道家具的交互功能,注重人們情感、精神、習慣的準則的可持續發展。除了材料生態,城市家具的生態方向還應落實到人類的視覺生態感受,注意城市街道家具的造型、色彩、大小比例與整體空間的和諧相處,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空間效果,可持續保留。
以人文主義思想為基礎設計的城市街道家具,有助于提升城市居民的審美藝術能力,增加城市居民對街道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賦予地域文化和城市文脈的街道家具,能夠增強城市居民的城市意象。比如,城市街道中具有藝術性和故事性的休息座椅,不僅可以激起城市居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提高該休息座椅的實用性和功能性,更容易讓人產生深刻的印象,使人在離開城市后依然能夠想起這個城市中的這個休閑座椅。而由藝術化城市街道家具組成的特色區域空間,是包容和聯系城市居民關系的重要載體。
四、結語
創造和提供好的城市家具會給城市居民創造一種“領土感”,同時也會影響城市街道家具使用者之間的社會行為。在城市主要地標附近或者城市街道內創造由城市街道家具組成的公共焦點空間,如小尺度城市休閑廣場、噴泉等,都會引導人們參與這些空間的社會互動。比如流浪歌手、行為藝術家的存在會刺激人們的視覺和聽覺,也會影響觀眾的吸引力、空間的活力。結合城市居民的需求,豐富城市街道家具的設計,可以進一步增強城市文化底蘊,激發城市街道空間的活力。
事實上,人類的行為是基于環境影響。社會互動對人們在城市空間中的行為方式有著深遠的影響,這種行為不僅影響建筑環境,也影響街道環境的質量。因此,如果這些影響是積極的,并給予人們精神和身體安慰,可以在社會中形成良好的社會規范。如果這些積極的社會規范可以促進城市空間內的社會良性互動,我們將在未來擁有一個集社交、活潑、動態和安全于一體的城市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周波.基于未來智慧城市愿景的城市家具設計研究[D].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19.
[2]林海,文劍鋼.論城市景觀的公共家具設計原則[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工程技術版),2005(4):77-80.
[3]陳雅丹,王丹.交互式設計在兒童家具中的運用與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9(5):78-79.
[4]李江曉.基于情感交互的“適老家具”設計研究[J].工業設計,2019(11):99-100.
[5]方凱倫.基于人文主義思想下的現代城市家具設計[J].包裝工程,2019(4):291-295.
[6]佟雅囡,黃會玲,杜秀秀.城市居民小區人際關系的社會學分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5(9):189-190.
作者簡介:
歐陽雪珂,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碩士研究生。
張健健,南京工業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