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軒 強延曉



摘 ?要:教育是有目的地培養人的活動,學前教育是人一生受教育的起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文章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對平頂山市110名農村和城市的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平頂山市農村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水平總體上低于城市幼兒教師,農村和城市幼兒教師在職業認知、工資滿意度、合理收入、職業成就感、從業年限、學歷和從業動機上存在顯著差異,在“收入對幸福感的影響”和“與同事關系”上并無顯著差異。文章基于以上現狀分析了產生差異的原因,從社會、幼兒園和教師三個角度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農村幼兒教師;城市幼兒教師;教師職業幸福感
中圖分類號:G61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2)19-0140-04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從教師的生活質量、職業壓力等方面展開研究,在此背景下,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開始關注幸福感的研究,并從收入、工作滿意度、人際關系、發展機會等方面研究幼兒教師的工作生活質量。基于此,為了更好地了解城鄉之間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影響因素以及差異,本研究針對平頂山市農村和城市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情況,展開了一系列深入的調查研究。
一、研究方法與對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調查法和訪談法進行數據搜集。結合相關研究和自身需要自編問卷,利用“問卷星”向平頂山市6所幼兒園110名教師發放,問卷共發放110份,回收106份,有效問卷102份,回收率為96.4%,有效回收率為92.7%;同時,對25名在園幼兒教師進行深入訪談。最后,運用SPSS21.0軟件對影響幼兒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了解影響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因素以及農村和城市幼兒教師幸福感產生差異的原因。
(二)研究對象
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是指幼兒教師在幼教工作中,需要得以滿足、職業理想得以實現、潛能得以發揮,并在其中獲得持續快樂體驗,是可以感受及測量的心理體驗[1]。影響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選取調查對象時,分別選取平頂山市農村和城市各3所不同等級的幼兒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幼兒教師包括新手教師和教齡較長的老教師。
二、農村和城市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現狀對比分析
(一)農村和城市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總體狀況分析
在前期調查中,共發放了110份問卷,回收的問卷106份,有效問卷102份。
如表1所示,農村和城市幼兒教師在感到幸福的頻率上,存在顯著差異(F=0.192,Sig=0.491>0.05,兩者方差不齊,t=6.691,df=91.122,Sig=0.000<0.05);由此可知,農村幼兒教師幸福感的情況并不樂觀,低于城市幼兒教師幸福感水平;城市幼兒園的教學設施、條件以及薪資待遇等方面都優于農村幼兒園,可為幼兒教師的自我提升創造更多的機會,這是城市幼兒教師幸福感水平較高的主要原因。
(二)農村和城市幼兒教師幸福感在各維度上的對比分析
1. 農村和城市幼兒教師幸福感在職業認知上的對比分析
通過調查可知,在對幼兒教師的職業角色的理解上,農村幼兒教師對媽媽和保姆認可度高于城市幼兒教師;而城市幼兒教師在蠟燭和春蠶、快樂的天使、園丁的認可度上高于農村幼兒教師。分析數據可知,農村幼兒教師更認可“保姆”,城市幼兒教師更認可“蠟燭和春蠶”;農村幼兒教師工作煩瑣、家長的不理解、壓力大是使農村幼兒教師對其職業認知偏向“保姆”的原因之一。
2. 農村和城市幼兒教師幸福感在薪資待遇上的對比分析
(1)在幼兒教師工資滿意度上的對比分析
分析數據可知,農村和城市幼兒教師在工資滿意度方面存在顯著差異:(F=14.833,Sig=0.000<0.05,兩者方差不齊,t=-2.912,df=97.283,Sig=0.004<0.05);農村幼兒教師對工資的滿意度更多是“不滿意”,而城市幼兒教師對工資的滿意度更多為“基本滿意”,這是由于城市幼兒園教學設施、環境以及資金等各種資源優于農村幼兒園,且城市幼兒教師的待遇以及福利保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優于農村幼兒教師。
(2)在幼兒教師合理收入上的對比分析
分析數據得知,農村和城市幼兒教師在收入對幸福感的影響上并無顯著差異(F=0.893,Sig=0.347>0.05,兩者方差齊,t=-0.739,df=100,Sig=0.461>0.05),農村和城市幼兒教師選的最多是“會影響”;若薪資待遇較差,會讓幼兒教師心理上產生不平衡感,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幼兒教師的幸福感。
3. 農村和城市幼兒教師在職業成就感上的對比分析
(1)幼兒教師在社會地位上的對比分析
分析數據得知,農村和城市幼兒教師在社會地位這一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F=30.596,Sig=0.000<0.05,兩者方差不齊,t=2.539,df=93.382,Sig=0.013<0.05);城市幼兒教師在社會地位維度上更多選擇“一般”,而農村幼兒教師更多選擇“不高”;農村和城市家長對幼兒教師的認知偏差是導致其存在差異的原因之一。
(2)幼兒教師在幼兒園地位的對比分析
分析數據得知,農村和城市幼兒教師在幼兒園中的地位這一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F=3.420,Sig= 0.067>0.05,兩者方差齊,t=-3.892,df=100,Sig=0.000 <0.05);農村幼兒教師在幼兒園中地位這一維度上,更多感受為“可有可無的人”,而城市幼兒教師更多感受為“一般”;由于農村幼兒園對幼兒教師重視度偏低,所以更多農村幼兒教師感到自己是“可有可無的人”。
4. 農村和城市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從業年限上的對比分析
分析數據得知,農村和城市幼兒教師在“工作第幾年感到最幸福”這一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F= 9.253,Sig=0.003<0.05,兩者方差不齊,t = -3.635,df=99.747,Sig=0.000<0.05);農村幼兒教師在這一維度上更多是選擇“2—5年”,而城市幼兒教師更多是選擇“10年以后”。新教師工作初期的熱情和老教師隨著教齡的增加而提升的工資水平是導致其產生差異的主要原因。
5. 農村和城市幼兒教師在從業動機上的對比分析
分析數據得知,農村和城市幼兒教師在“從業動機”這一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F=48.851,Sig= 0.000<0.05,兩者方差不齊,t=2.038,df=89.909,Sig= 0.044<0.05);農村幼兒教師在“從業動機”這一維度上更多是選擇“生活所需”,而城市幼兒教師更多選擇“喜歡幼兒教師職業”;農村和城市幼兒教師對學前教育的理解偏差是導致其產生差異的主要原因。
6. 農村和城市幼兒教師幸福感在不同學歷上的對比分析
分析數據得知,農村和城市幼兒教師在“學歷”這一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F=24.267,Sig=0.000<0.05,兩者方差不齊,t=-5.946,df=88.206,Sig=0.000<0.05);農村幼兒教師在“學歷”這一維度上更多是選擇“專科”,而城市幼兒教師更多是選擇“本科”。
7. 農村和城市幼兒教師幸福感在人際關系上的對比分析
(1)在幼兒教師與幼兒關系上的對比分析。分析數據可得,農村和城市幼兒教師在“與幼兒的人際關系”這一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F=2.694,Sig=0.104> 0.05,兩者方差齊,t=3.388,df=100,sig=0.001<0.05);農村幼兒教師在“與幼兒關系”這一維度上更多是選擇“不太融洽”,而城市幼兒教師更多是選擇“十分融洽”;城市幼兒教師更多會關注孩子的發展以及孩子的獨特性,所以與孩子的交流就會更多,關系也更融洽。
(2)在幼兒教師與同事關系上的對比分析。分析數據可得,農村和城市幼兒教師在“與同事的人際關系”這一維度上并無顯著差異(F=1.070,Sig=0.303> 0.05,兩者方差齊,t=1.716,df=100,sig=0.089>0.05),農村和城市幼兒教師在“與同事的人際關系”這一維度上大部分都覺得“比較融洽”。
三、農村和城市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提升策略
(一)教育部門統籌規劃,履行政府職責
1. 加大學前教育的財政投入,保障幼兒教師薪資待遇
薪資待遇是影響幼兒教師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農村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較低,而當前農村幼兒教師幸福感不高的原因主要是農村幼兒教師工資比較低。對此,國家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學前教育的資金投入,為幼兒園完善設備設施提供資金,創設優質工作環境,有針對性地提高幼兒教師的薪資待遇,降低幼兒教師的不平衡感,提升幼兒教師的幸福感。
2. 提高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
社會地位是影響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之一。社會地位會影響幼兒教師的工作狀態和工作動力,而現今幼兒教師在社會上的地位并不高,所以社會各部門應通過制定相關政策制度,保護幼兒教師的合法權益,改變社會以往對幼兒教師的認識,取得家長以及社會的理解和尊重。
(二)園所管理人性化,創設優質工作環境
1. 完善園所設備設施建設
園所內的硬件設備設施是幼兒園發展的基本條件。優質的設備設施能為幼兒教師提供更好的發展平臺,也為有理想、有能力的幼兒教師提供條件,在這樣的平臺上,幼兒教師的成就感會有效提高。
2. 健全教師培訓機制
教師繼續教育關乎教師教育能力的提升,推動著對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實現[2]。幼兒園應以真正提高幼兒教師水平為出發點,定期組織公開課的觀摩學習;健全幼兒教師的評優、職稱晉升等各方面的制度,為教師的發展提供一個更加公平公正的平臺。
3. 幼兒園要為教師創造良好的環境
良好的環境能在較大程度上提升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對于幼兒教師來說,有一個民主、和諧和溫馨的幼兒園環境,就能營造一個更加充滿活力的工作氛圍,這不僅能提升幼兒教師的工作效率,也能提升幼兒教師的幸福感。
(三)提升教師職業素養,樹立終身學習理念
1. 樹立正確的職業認知
職業認知是影響幼兒教師工作心態的主要因素。對幼兒教師來說,應先樹立正確的角色認知,提升幼兒教師對幼兒教育事業的熱愛之情,這有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職業幸福感。
2. 提高教師專業素質
幼兒教師不斷追求自我專業水平能力的發展是提高教師職業幸福感水平的途徑之一[3]。教師在幼教工作中的角色定位決定了幼兒教師應做到不斷提升自己。教師應從師范生時期就開始打下良好的基礎,掌握精深的專業知識,當進入幼兒園時,應向有經驗的老教師學習,吸取經驗,也要不斷參加培訓進修學習,以便更好地提升工作能力,提升自身的幸福感[4]。
3. 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正如終身教育之父保羅郎格朗所提倡的,無論是在學校的兒童、青少年,還是在工作的成人,都應有學習的權利,都要掌握主動學習的方法和積極學習的心態,掌握該有的技能,與時俱進。作為一名幼兒教師,也應樹立一種終身學習的方法和意識,不斷地提升自己,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促進學前教育的發展[5]。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從職業認知、工資滿意度和職業成就感等幾個維度調查了農村和城市幼兒教師幸福感是否存在差異,并分析其產生差異的原因,提出了提升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策略。在后續研究中,可圍繞影響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因素,深入分析幼兒教師幸福感的支持機制,更有針對性地提出教師職業幸福提升的方法和策略。
參考文獻:
[1] 諸建紅. 上饒市民辦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調查研究[D]. 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2.
[2] 吳遵民,秦潔,張松齡. 我國教師繼續教育的回顧與展望[J]. 教師教育研究,2010,22(02):1-8.
[3] 劉靜. 淮北市農村初中教師職業幸福感現狀及提升路徑研究[D]. 淮北:淮北師范大學,2015.
[4] 王傳金. 教師職業幸福研究[D]. 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8.
[5] 馮婷婷. 淮北市農村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調查研究[D]. 淮北:淮北師范大學,2018.
(薦稿人:王小鶴,平頂山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副院長,教授)
(責任編輯:羅欣)
基金項目:2022年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科研項目“專業認證背景下高校卓越幼兒教師核心素養的培養研究”(項目編號:22B 880025);2020年平頂山學院校級教學改革項目“師范專業認證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體系研究”(項目編號:JY20553)。
作者簡介:王夢軒(1991—),女,韓國南首爾大學博士在讀,平頂山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管理;強延曉(1997—),女,碩士在讀,河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