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基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生閱讀水平的建議,即利用網絡平臺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利用多媒體傳授閱讀方法、利用網絡平臺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利用網絡平臺的便利性加強閱讀監督管理。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手段 小學生 閱讀水平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19-0083-03
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都十分有益。大量、高效和正確的閱讀,有助于學生從書中汲取豐富的養分,形成正確的“三觀”。在信息化時代,海量的閱讀信息、加快的生活節奏,讓人們的閱讀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素養,值得語文教師深入探究。
一、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外閱讀常常應付了事
為了讓學生能夠將課堂內所掌握的閱讀方法遷移運用到課外閱讀中,教師通常會要求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并根據閱讀教學的內容推薦相關的閱讀書目。可是,有的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往往應付差事,草草翻一遍就完事了,根本沒有用心看書里的內容。他們認為閱讀索然無味,無法靜下心來看書。對于教師提出“把讀到的好詞佳句摘抄下來”的閱讀要求,也沒有多少學生認真去做。即使在課內閱讀教學中,有的學生都會不耐煩,更別說認真回答教師的問題了。學生在閱讀中出現這樣的問題,也許是因為沒有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對閱讀重視度不足;也許是因為缺乏良好的閱讀方法,對閱讀提不起興趣;也許是因為缺乏良好閱讀氛圍的熏陶,無法對閱讀產生足夠的興趣。
(二)在閱讀中未能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去閱讀,往往會有不同的體會。小學生正處在想象力豐富的階段,他們對文章的理解五花八門、天馬行空,這不是一個壞現象,只要教師給予正確的引導,就能借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但現實情況是,目前的閱讀教學模式僵化,衡量學生的閱讀水平仍以標準答案為主,哪怕是概括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都有統一的答案。這樣的教學模式大大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容易固化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培養閱讀發散思維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路徑
在信息化時代,大部分領域都被信息技術所覆蓋,教育也不例外。基于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閱讀理解能力偏低的現實,教師可通過信息化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開展閱讀,有目的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一)利用網絡平臺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語文課標》)提出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的要求,可見讓學生喜歡上閱讀,是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只有對閱讀感興趣,把閱讀當成一種享受,才能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從而更加喜歡閱讀。鑒于大多數學生對智能電子設備比較熟悉,教師可利用網絡的快捷及便利,引導學生經歷“情境激趣—目錄激趣—內容激趣—任務激趣”的流程,使學生在教師的讀前引導中產生閱讀欲望。
例如,教學統編教材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后,結合該單元“中外童話”的人文主題、“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的閱讀訓練要素,以及讓學生整本書閱讀《安徒生童話》《稻草人》《格林童話》的教學要求,筆者在正式推薦學生閱讀《格林童話》一書之前,先把與該書內容相關的影視片段《魔法奇緣》播放給學生看。在學生看到吉塞爾被邪惡的娜麗莎女王威脅的環節,視頻播放戛然而止,筆者趁機說:“《魔法奇緣》這部電影讓大家癡迷不已,它可是根據格林兄弟寫的《格林童話》一書中的《萵苣姑娘》改編而成,反映了格林兄弟所設定的童話路線。你想知道格林兄弟所設定的童話路線是怎么樣的嗎?請同學們課后抽空閱讀《格林童話》一書,找出其中的奧妙吧!”以此勾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產生閱讀《格林童話》的欲望,教師再用PPT出示《格林童話》的目錄頁,讓學生根據目錄內容談談自己想閱讀的故事。然后,在網絡學習平臺上出示《格林童話》的閱讀要求:第一,認真朗讀,弄懂內容。第二,品評人物,理解道理。第三,邊讀邊想,記憶故事。同時,利用多媒體學習平臺出示閱讀任務(如表1),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完成任務單。之后,讓學生閱讀《格林童話》的經典點評,參照這些點評和同伴交流本次閱讀的心得體會。
在信息化教學手段的輔助下,學生經歷了“情境激趣—目錄激趣—內容激趣—任務激趣”的過程,感受到了童話故事人物勤勞、善良、富于同情心的崇高品德,以及不懈追求真、善、美的精神。
(二)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傳授閱讀方法
學生不喜歡閱讀,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們缺乏科學正確的閱讀方法。實踐表明,不同意境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閱讀,會大大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所學文章的特點,為學生介紹不同的閱讀方法。而要讓學生迅速掌握靈活多變的閱讀方法、提升閱讀新鮮感,教師可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活躍課堂氣氛,從而讓學生在放松身心的同時掌握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率。
例如,在教學統編教材語文四年級上冊《觀潮》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從課文中體會到潮水的澎湃,教師可先讓學生先大聲朗讀課文,然后利用多媒體播放潮水起落的背景音樂,讓學生配上背景音樂再朗讀一遍課文。學生一邊聽音樂,一邊大聲讀課文,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教師從中引導學生感受有音樂渲染和無音樂渲染所獲得的不同閱讀體會,使學生意識到配上背景音樂進行朗讀,更容易讓人讀出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這時,教師再通過多媒體出示閱讀方法——通過身臨其境的朗讀體會作者的感情,就是情感體驗閱讀策略。在接觸《海市蜃樓》《觀錢塘江》等文章時,也需要我們帶著這樣的情感體驗去閱讀。帶著情感去閱讀,才能更好地體會文本內容。又如,統編教材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師可以事先制作微課,通過微課介紹教給學生預測、推想等閱讀策略,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童話故事的閱讀。
(三)利用網絡平臺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
在語文課堂上,真正的學習主體是學生,教師只是在教學過程中起組織、引導和點撥的作用。教師應該牢記這一點,創造更多的機會激發學生思考及學習主動性。
要想提高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效率,教師應有意識地讓學生在閱讀中交流互動,促使學生在積極的互動中碰撞出思維火花。以往的語文教學受教學條件限制,很多教學活動都存在高消耗低效率的情況。而信息化教學手段則很好地改變了這一現象,教師可根據文章內容的難易程度,通過互聯網平臺增加學生互相交流、討論的機會,使學生更加深刻地掌握文章的意思,進而加深對文章內容的感悟和理解。
以統編教材語文五年級上冊《少年中國說》為例,教師可讓學生先以演講的方式完成背誦課文的任務。首先,通過網絡平臺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記住文章要點,把文章中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情節、畫面及人物關系畫出來;然后,選出優秀的思維導圖上傳到平臺(如圖1,見下頁),并請學生上講臺講解所畫內容及心得體會。
學生通過上臺講解,不僅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厘清了文章的思路,同時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都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課堂氣氛變得非常活躍。
為了更好地促進師生、生生互動,學校可以在校園網頁上專門為學生搭建交流平臺,使全校師生都可以進行線上實時討論,以便加深對書本內容的體悟;可以在校園網頁上設置留言板,供學生交流閱讀心得體會,以讓學生積極地參與讀書討論活動,或者對其他同學的留言進行點贊、評論,增加學生之間的互動;可以根據不同書籍或不同內容,搭建不同的探討社區,讓學生用昵稱隨意交流和探討。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加自由地說出心里真實的想法,而且有助于學生領悟文章的大意及中心主旨。教師也可以加入其中,對學生發表的比較新穎的想法進行表揚、點贊,以激發更多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四)利用網絡平臺的便利性加強閱讀監督管理
一般而言,整本書的內容較多,學生通讀下來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所以比較適合在周末或較長的假期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小學生正處于愛玩的年齡階段,自控能力不強,在沒人監督的情況下,可能無法堅持讀完整本書。若想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的便利性,對學生整本書閱讀加強監督和管理。在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活動期間,教師可通過網絡平臺了解、督促學生的閱讀情況,并通過評價系統對學生的閱讀成果進行反饋,以“鼓勵+激勵”的方式引導學生堅持到底。這樣一來,學生在進行整本書閱讀時,就不會有“孤軍奮戰”的感覺。因為有了教師的監督和陪伴,學生不會擔心在閱讀過程中遇到讀不懂的地方,閱讀積極性大大提高。而教師也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對學生的閱讀進度及效果進行科學的管理,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在閱讀中的優缺點,為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礎。
以《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整本書閱讀為例,由于該書內容較多,筆者決定把整本書閱讀活動安排在暑假期間。為了保證學生都能參與進來,并順利完成閱讀計劃,筆者邀請學生一起制訂閱讀計劃(如表2),并通過平臺公布閱讀計劃,設置閱讀打卡活動,對學生的閱讀行為進行監督。
與課堂閱讀教學的細致不同,課外閱讀更多依賴于學生自己的思考。因此,在學生完成閱讀計劃后,教師應組織學生交流閱讀心得。這樣做不僅能減輕學生在閱讀中的孤獨感,還能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促使學生高質量地完成閱讀計劃。針對學生的閱讀情況,教師采用各種評價方式進行點評。比如,引導學生結合當前社會上的熱點話題,與所讀的內容相聯系,使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思考,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發散思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閱讀、思考的積極程度,不斷地更新評價,通過與學生的良好互動完成整本書閱讀。
總之,教師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既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又有助于促進語文閱讀教學與信息化教學技術的深度融合,值得小學語文教師一試。
參考文獻
[1]苗雨林.讓閱讀變得更有趣味:利用網絡教室 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0(8):190+198.
[2]王穎,何北,等.信息化教學技能實踐與應用[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
[3]陳光海,汪應,等.信息化教學理論、方法與途徑[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8.
[4]黎素娟.淺談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J].廣西教育,2016(1):35.
作者簡介:劉賽群(1969— ),湖南沅江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