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彩鳳 張瓊芳
探索構建多技術融合下學習共同體,旨在引領教師熟練運用智能教學平臺、微課制作軟件、大數據平臺等信息化手段,實施精準化教學,共享優質學習資源,強化線上線下互動,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一、建立學習小組,落實小組合作與交流
學習共同體需要教師積極組建學習小組,推進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設立學習小組,明確組內分工,制定組內幫扶措施。四人一個小組討論效果最佳,學習小組的組建要堅持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創造公平的合作交流環境。小組成員明確各自分工,體現自我價值,不做邊緣人。制定組內幫扶措施,實現共同發展。
教師在小組學習過程中巧設問題,進行適度干預與指導,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及時提供幫助與指導。教師注重過程性評價和多向評價,完善民主化評價體系。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有量化評價表,更好監測自己的動態學習過程以及學會自評與互評,更好推進小組合作與交流,實現共同體成員共同發展。
二、以學習單為依托,讓學習走深走實
學習共同體在課堂學習中以學習單為依托,讓學習走深走實。學習單,也稱學習任務單,是學習設計的主要載體,其主要作用是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習任務,具體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料等。一份優質的學習單必定是具備實踐操作性強的特點,根據教材特點,滲透了教學方法的指導,在學生明確學習任務的基礎上,進行有梯度的練習。教師要巧妙設計學習單,促進課堂合作與創新。
學習單設計的內容要少而精,注重開放性提問和學習方法的指導。設計學習單,教師要先了解單元主題,把握單元核心理念,再具體到某節課的問題設計。學習單設計兩三個問題即可,這些問題具備探討的意義和價值,開放性的提問方式,激發學生的挑戰欲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通過感知問題、理解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四個步驟進行深度學習。從而幫助學生激發學習興趣,依托學習單,通過合作完成學習任務,掌握知識與技能,成為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習主體。
三、借助信息技術,讓學習多向互動
學習共同體堅持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借助多技術融合,實現高階知識建構,把學習推向深入。
教師在教學中結合使用粵教翔云數字教材應用平臺、平板、人人通、希沃白板5、班小二小程序、班級優化大師、希沃授課助手等,獲取豐富的課程資源。教師應用多媒體技術,創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教學內容和體驗情感,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到日常工作中,用信息化手段開展教學活動和實現師生與家校互動。例如使用粵教翔云數字教材應用平臺,教師布置學習任務,學生在線完成實時反饋。平板的使用,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實時互動。人人通和希沃白板5,能獲取豐富的教學資源。班小二小程序以及班級優化大師,有效進行學生管理以及家校溝通。希沃授課助手的投屏功能,展示共同體學習成果,進行師生共評和生生互評。多技術融合體現學習的趣味性與豐富性,讓學習多向互動,實現深度學習。
構建多技術融合下學習共同體,能有效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和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在對學習共同體內涵、特點和價值理解的基礎上,探析多技術融合下學習共同體的構建,符合現代化教育發展的需要,顯得意義重大而深遠。建立學習小組,落實小組合作與交流;以學習單為依托,讓學習走深走實;借助信息技術讓學習多向互動。這些都是構建多技術融合下學習共同體行之有效的策略,為課堂學習注入新鮮血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達成學習目標,提高師生信息素養。
【本文系廣東省中小學“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專項科研項目“構建多技術融合下學習共同體的實踐與研究”(課題編號:BQW2021XZX022)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