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邦造
引言:
創設情境的教學理念,主要強調在教學過程中以具體的學科內容為基礎,通過生動化、形象化地對于知識進行展示,在保障良好教育質量的同時也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為知識學習手段,盡可能地對于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全面培養。物理學習是高中學習階段具有一定學習難度的科目,而學生在理解過程中,其思維的局限、學習方法的不科學都影響了知識理解的質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一味地依賴教師的講解,個人不主動地對于知識進行思考也并不利于學生對于知識靈活運用能力的提高。高中教育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探索課堂有效創設的方式,針對情境創設這一強調生動性、趣味性、直觀性的教學手段。教育工作者意識到高中物理課堂對于抽象知識進行情境創設的必要性,也要根據不同的學科內容選擇恰當的情境創設方式,在保障課堂有效組織的基礎上盡可能地提高學生的知識理解質量。
一、情境創設在物理課堂的應用必要性
高中物理教師的課堂實踐要關注教學理念的更新,探究教學手段的創新。而在現實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對于課堂的設計存在以教師主觀經驗為背景的不恰當組織方式。大部分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時,為了盡可能保障有限時間內的知識容量,課堂組織存在著忽視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問題,而針對于學生的知識理解而言,學科素養靈活的知識運用離不開基礎的夯實知識的深層次探究。
面對當前社會對復合型、創新型的人才要求,課堂的教學也要有意識地從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出發,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知識的探究與思考中,也要創設出學生可以有效理解知識的情景,在相對活躍的課堂氛圍中盡可能保障學生知識學習的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效率。
物理涉及原理概念是在觀察與實驗的基礎上以抽象的方式進行獲得的,而在物理教學中,教師也必然要把握物理學科抽象性、邏輯性的特點,探究課堂有效組織、有效設計的方法。大部分的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存在著現實的困難,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質量與課堂的組織方式、知識的學習方法有著密切的關系。教師采用學生可以主動探究的情境引發學生在課堂上對于涉及到的物理理論知識進行思考,可以保障學生在課堂上參與的有效性。教學情境的創設也能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相對枯燥的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狀態。
大部分學生對于有一定理解困難的物理知識存在著畏懼的情緒,存在著不積極、不主動學習的心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開展的教學實踐無法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課堂組織方法則既無法保證課堂教學效率,又無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通過教師以情景來營造知識探究的氛圍,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自覺自發對于物理問題進行思考,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可以深層次地把握物理學習涉及到的理論知識,而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親自參與其形象化的知識體驗對搭建知識體系有著積極的影響。
二、高中物理課堂情境創設的具體策略
高中物理課堂情境創設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改善課堂教學、保障知識學習質量都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為教育工作者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要探究面對不同物理問題進行課堂有效組織的方法,確保其課堂的組織,在教學情境的創設下吸引學生的主動參與。而從現實的角度分析,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出發:
(一)以故事為切入,提高課堂趣味性
故事情境主要指的是教師在情境創設中對于物理現象進行更加生動的展示,物理現象并不是憑空產生的,物理現象背后有著更深層次的生活特點,而教師在引導學生對于物理現象進行探究思考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或真實、或虛構的方式為物理現象搭建出相對生動的學習情景,在物理現象概念規律融入故事進行展示的過程中也可以激發學生對于物理本質的探究欲望。
高中物理所涉及到的知識背后的故事素材多種多樣,教師可以在物理發展史的回顧過程中,選擇故事情境創設的素材,盡可能地提高課堂的生動性和豐富性,在保障故事與所學知識密切相關的基礎上,也通過具有趣味性的課堂設計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以“共振教學”為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歷史事件入手,通過軍隊入侵時,大量士兵涌上鐵橋導致鐵鏈斷裂的故事來使學生思考生活現象背后的物理因素。
針對培養學生綜合知識運用能力的核心素養教學要求,教師的故事創設也要與問題教學相融合,在故事的展示中提出學生可以探究思考的問題。教師可以以鐵鏈橋斷裂為背景,引導學生思考該種現象出現的原因,而學生在激烈的溝通討論過程中既可以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知識學習中,也可以在課堂懸念的引導下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知識。整個的教學過程是逐步深入的,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的講解時,要注重有意識地穿插生動有趣的故事,通過故事與知識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在教學情境的創設下,形成知識、趣味、思想統一的課堂教學氛圍。在學生主動探究、主動思考的背景下借助情景來更好地實現教學重難點的突破。
(二)利用實驗提高知識展示生動性
物理實驗是對于物理現象生動直觀展示的特殊教學方式,而在教學的過程中,物理實踐也是關鍵的教學手段。通過物理實驗與理論教學同步開展,教師既可以對于課堂所學的理論有著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時對于物理現象的直觀感知,為其深層次地把握物理核心有著積極的意義。
理論知識與實驗現象之間的相互對照,可以提高學生知識理解知識運用的質量。而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可以借助物理實驗這一特殊的教學環節,以物理實驗作為物理情景來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對于物理知識進行探究與思考。
學生的理論素養發展要落實于其實踐應用能力的提升,而物理教師在利用實驗情境進行教學時,也要關注實驗這一課堂組織方式的有效應用。在傳統的課堂教學背景下,教師示范、學生機械地進行操作并不利于良好學習氛圍的形成。而在實驗情境的創設下,教師要主動為學生提供生動展示知識的環境,通過學生創新性、創造性的物理實驗操作,在學生自主自發地對物理理論進行探究的過程中來激發學生對于知識的探究欲望,以學生內在驅動力的影響保障其知識學習過程參與的有效性。
以“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準備好實驗的相關用具,在課堂上通過小燈泡與干電池組串聯的方式來引發學生對于物理現象進行思考。而教師通過課堂上燈泡與蓄電池串聯,燈泡沒有被燒壞的現象來激發學生對于這一日常經驗存在矛盾的情況進行思考,在認知沖突的制造背景下提高實驗情境的創設有效性。教師在實驗的演示中也可以通過邀請學生參與實驗操作來提供給學生更加生動的學習體驗,在保障實驗教學順利組織的基礎上,確保學生對于整個實驗情景的有效參與。
課堂的實驗除了教師演示之外,也可以組織學生直接參與實驗項目,以“自由落體”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小組之間的相互配合,在反應時間測量、數據記錄的過程中間提高學生對于整個學習過程的參與感,也在學生動手操作實踐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理解和認知的深度。
學生分組實驗既可以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提高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理解深度,同時實踐操作也可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與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作為教師其實驗情境的創設,要關注演示實驗、參與實驗不同的課堂組織方法,在教學的始終都把握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要求。而為了進一步提高課堂情境創設的效果,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反饋持續地對于課堂組織方法進行優化。
(三)提問教學保障課堂互動效果
提問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信息反饋互動交流的重要手段,在教學情境的創設中,教師也可以以提問的方式來涉及問題情景,在學生以問題為探究角度對于物理現象、物理原理、物理概念進行思考的背景下提高其物理知識學習的有效性。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于物理本源的逐步探究為其知識靈活運用能力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所培養的物理思維也對其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有著積極的意義。教師在課堂的物理教學背景下,其提問情境的創設要與教學內容相關聯,也要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通過層層遞進的推理性問題,確保學生可以在逐步深入的思考過程中更好地理解知識,在對于學知識體系脈絡不斷梳理的過程中,從更加整體系統的角度把握物理學習的方式。
思維起源于疑問,而疑問的產生、探究解決的過程則是物理思維培養的關鍵環節,因此教師要結合課堂的教學內容,根據不同的人才培養方向對于教學進行設定。為了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的問題創設除了從教師的角度設計與課程相關的問題之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在班級共同的探究思考過程中培養學生大膽質疑、主動思考、持續探索的物理學習習慣。通過課堂的師生互動、學生交流打破沉悶的教學氛圍,教師也可以在該種信息互動交流的過程中,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知識把握情況,明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現實困難。通過該種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三、結束語
教育領域所能應用到的教學實踐手段多種多樣,而情境的創設對于提高物理教學組織效果有著積極的影響。物理教師可以從故事情境、實驗情境、提問情境等不同的角度出發,通過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與課堂組織的緊密結合,實現課堂的教學創新,也可以保障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質量。